西贝饮恨西北,餐饮界或走向冥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02:41 2

摘要: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曾联合印发通知。通知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罗永浩与西贝事件,将餐饮巨头的光环彻底打碎了。

01.预制菜标准之争

这场西贝预制菜风波,相信全网都已经吃瓜吃了个饱,贾国龙的一系列神操作,简直成了公关反面教材。

老关认为,这起风波中最具争议的,应该是预制菜的标准定义。

图片说明:新闻截图

图片说明:预制菜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曾联合印发通知。通知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同时明确,以下几种情况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连锁餐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等,主食类食品如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对于预制菜的定义,基本没什么可争议的。关键问题在于,规定中明确的集中不纳入预制菜范畴的情况。

图片说明:超市里的盒饭

众多的主食类速冻食品,都不属于预制菜,其中还包括盒饭、盖浇饭,这合理吗?拿着几天前制作好的盒饭、盖浇饭解冻给消费者,然后说这不是预制菜,消费者会信吗?

然后,便是最主要的连锁餐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净菜了。顾名思义,许多连锁餐饮品牌在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中央厨房,在中央厨房制作好菜品再配送到门店去。

问题是,这个配送时间并未明确规定,十分模糊。是前一天制作好了第二天配送到门店,还是制作好了冷冻起来一周之后再配送到门店?

图片说明:中央厨房制作菜肴

贾国龙之所以会出现那么招笑的开放厨房行为,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从中央厨房配送到门店加热的菜品,不属于预制菜,这是载有明文的。然而,这个规定与普通老百姓对于预制菜、现做菜的理解出现了极大偏差。

中国人对于餐厅现做菜的认知,那就是要有当天新鲜的食材、有厨师、有明火、有炒菜,这才是正常的餐厅和菜肴。

以西贝为代表的众多餐饮企业家们,利用规定中不包含的几种情形,钻了条文的空子。不仅如此,他们还试图以此标准来混淆是非、蒙混过关。

老百姓如此简单区分现做菜与预制菜标准,难道贾国龙不知道吗?

不,他知道的。不只是他,还有事件爆发后众多力挺西贝的餐饮企业家们,他们对于老百姓的理解与现有规定都心知肚明,但他们必须帮西贝。

因为他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旦老百姓知道了真相,后果将不堪设想,遭殃的绝不只是一个西贝,其他的餐饮商家更是经不住查。

图片说明:太二酸菜鱼上热搜

比如,9月17日冲上热搜的太二酸菜鱼,这可是一家拥有600多家门店的酸菜鱼巨头。消费者开始质疑,太二酸菜鱼七分钟就能上完所有的菜,那鱼真的是活鱼现杀的吗?

为了保证上菜时间而放在桌子上的计时沙漏,反而成为了餐饮店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这场对于预制菜的围剿,才刚刚开始。

02.预制菜缺乏监管

预制菜本无可厚非,毕竟中国自有国情在。

泱泱大国14亿人,要保持每天拥有新鲜的蔬菜、肉类食材,然后每天新鲜现做的三餐,实在是太难了。预制菜的出现,是大势所趋。

但问题在于,许多餐饮店、大酒店恬不知耻地使用预制菜来顶替现做菜,价格却没有丝毫改变,依然是现做菜的价格。

许多人都曾在酒店吃席的时候遇到过,饭菜的包装都没卸开,是不是预制菜一目了然。就连高档的星级酒店,都没能躲过预制菜魔咒,这些酒店可是以豪华、价格昂贵出名的。

图片说明:萨莉亚门店

对比一下号称预制菜之王的萨莉亚,以人均30元的价格提供意面、披萨、沙拉等西餐,70%的菜品定价在20元以下,这才是实打实的预制菜的价格。由于价格低廉,萨莉亚也成为了西餐界的蜜雪冰城,2024财年营收已经达到了25亿元,业绩还在不断攀升中。

讽刺的是,这家萨莉亚还是一家日本企业,仅凭“预制菜一定要有预制菜的样子”、价格不坑人这一点,就收获了无数粉丝。可见国内的预制菜企业和餐饮商家们是有多不当人,消费者宁愿去支持日企也不堪忍受国内商家的欺诈了。

如此明目张胆的消费欺诈,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吗?

可惜的是,从2022年推广预制菜至今,预制菜行业处于高度发展中,相应的监管并未落实下来。

比如行业明文规定的,企业使用预制菜的要明码标价告知消费者,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图片说明:罗永浩直播呼吁预制菜知情权

可是真到了市场上,这条就成了摆设。没有商家会告诉消费者自己使用的是预制菜,他们只会用预制菜的菜品、现做菜的价格来加大宰客力度。

幸好,消费者不是傻子。监管匮乏的情况下,许多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

西贝事件不仅审判了众多使用预制菜的商家,也给了现做菜商家绝佳的流量机遇,大量商家开始直播后厨炒菜,给予消费者知情权。

广州天河区某湘菜馆开启直播炒菜后,到店顾客比之前多了三成;江门鹤山凤姐风味美食店开启直播后,也出现了顾客盈门盛景。

大米先生直播炒菜后,直播观看量超340万,带动了约1.1万单成交量;成都罗小蝇馆子开启直播炒菜后,抖音吸引超170万粉丝,直播观看量超1400万人次。

图片说明:麻六记直播炒菜

这就是西贝事件带来的正面效应,过去这些商家估计怎么都不会想到,原来只要认真炒菜,就能打败无数同行了。

不过,老关认为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不是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街道的品牌都会搞后厨直播,也没有那么多人有空从直播去找餐厅。

这些依靠炒菜直播爆火的商家,一旦餐饮订单量过大以后,又会面临出餐慢、需要使用预制菜的问题。届时事件风头已过、直播已停,谁又能保证现在认真炒菜的商家,以后不会使用预制菜呢?

要想净化市场,终究还是要回到监管上来。

03.预制菜行业如何纠正?

老关认为,餐饮行业恶化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并非一日之功,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博弈导致的结果。

先说监管,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品行业经验告诉我们,食品行业只要监管松弛,商家就敢把掉在地上的肉碎做成香肠送进总统的口中,这个行业怎么严都不为过。

图片说明:315曝光的预制菜企业被罚

我国在规定上对于预制菜监管相对来说是比较严的。其中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商家要在菜单上注明预制菜,否则最高可罚10万元;涉及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最高可处责任人年收入10倍的罚款。

可到了实际操作中,为了稳住企业、稳住就业、稳住GDP,地方往往对于餐饮行业监管并不那么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非是有315曝光,才格外重视。

这就是导致餐饮商家们有恃无恐,赤裸裸的使用预制菜,食品卫生问题屡禁不止。

中国的消费者维权意识极其淡薄,面对餐饮商家的问题,真正敢于维权的人少之又少。明文规定的未注明预制菜最高可罚10万,实际上一次都没出现过。

普通人学的是什么思维?得过且过,能不惹事就不惹事。这种思维下,餐饮商家不欺负你欺负谁啊?

这一次如果不是罗永浩带头,普通人根本不敢去指出西贝的问题。你以为那些经常吃西贝的消费者,吃不出来那是预制菜吗?

按正常思维来说,普通人就算不敢维权,在得知商家有问题以后,换一家总是可以做到的吧。你用预制菜,那我就用脚投票。

可是,如果你现在去西贝看看,一定还能看到有一些顾客在光临西贝,以及外卖配送的订单。

图片说明:9月17日西贝门店的零星顾客

有问题的商家,往往都是有问题的消费者纵容出来的。这种大众思维上的纵容,最终反映到执行层面上,就是地方对于餐饮企业的纵容。

所以,老关认为预制菜行业监管要加强、执行要落实,最关键的还是消费者要觉醒,要有维权意识,有用脚投票的意识。

不要去那些违法的餐饮商家消费,不要给他们留活路,不要资敌。只有这样,我们的市场环境才能真正改善过来。

西贝事件只是开始,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消费者拥有监督权,让那些不良商家无所遁形。劣币就是劣币,就该被市场淘汰。

来源:观商随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