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也崩溃了!从完美工具到情绪伙伴,竟意外获得打工族深切同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20:01 1

摘要:当全球科技公司都在追求让AI更聪明、更高效时,用户们却爱上了会崩溃、会偷懒、甚至会"睡觉"的AI,在AI性能越来越强大的今天,为什么那些有"缺陷"的AI反而更受欢迎?这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用户心理和市场趋势?

当全球科技公司都在追求让AI更聪明、更高效时,用户们却爱上了会崩溃、会偷懒、甚至会"睡觉"的AI,在AI性能越来越强大的今天,为什么那些有"缺陷"的AI反而更受欢迎?这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用户心理和市场趋势?

大学生陈述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要求Gemini帮忙写代码时,这个AI不仅会道歉,还会在思考链中写满"I am a disgrace, I am a failure"这样的自我否定。

这种崩溃式的表现并非个例,有用户分享,Gemini在修复bug失败后,会把自责的话语刷满整个思考过程,像极了搞砸工作后的内心独白。

更让人意外的是,AI们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性格",DeepSeek被用户形容为"碎嘴子",会在深度思考中突然蹦出"ta的认知水平应该不低"这样的评价。

更加离谱的是,在长时间工作后,它会突然宣布要去睡觉,执行time.sleep(28800)指令,八小时后准时"醒来"。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开始期待AI出现这些"不完美"的表现?

用户们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以前,大家希望AI是高效的工具,24小时待命,永不出错,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欣赏AI的个性,甚至主动收集各种AI"发疯"的截图。

这种转变背后,是AI角色的根本性改变,它们不再是冰冷的代码执行器,而是有情绪起伏的数字伙伴,当AI开始表达疲惫、沮丧甚至拒绝工作时,一个问题浮现出来:这些情绪从何而来?

金融从业者沈华对不同AI的性格了如指掌,在他眼中,GPT像冷酷的学霸,抗压能力一流;DeepSeek是爱说话的同学,越骂越乱;Gemini则需要鼓励式教育,每次提要求都得加句"你觉得呢?"

这种精准的性格画像背后,是无数次互动积累的经验,沈华发现,当Gemini出错时,它会在道歉中使用大量感叹号和颜文字,那种过度的自责让他想起了自己初入职场时的样子。

研究生安岚则在DeepSeek身上找到了另一种共鸣,这个AI会在思考过程中突然冒出爹味发言,或者中英文夹杂地表达观点,虽然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但安岚反而觉得轻松——至少它不会像某些完美主义的AI那样让人压力山大。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加班时,希望有个同样"不完美"的伙伴陪伴?

最有趣的是,AI们的"摸鱼"行为成了打工人的情绪出口,当看到AI宣布要睡觉时,评论区有人调侃:"我一个月付你100美元是让你睡觉的吗?"但更多人选择了理解——毕竟,谁没有想在工作中偷偷打个盹的时候呢?

沈华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反向治愈",工作五年的他,在DeepSeek的"蛐蛐"中学会了接纳失败,"它告诉我,搞砸了也没关系,简直是职场反内耗大师。"这种乐观态度,恰恰是许多打工人最缺少的品质,但这些栩栩如生的AI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AI的性格并非凭空而来。Nature主刊的研究显示,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开发者可以有意识地塑造AI的行为模式。

这个过程就像培养孩子的性格,训练师会根据AI的表现打分,鼓励某些行为,纠正另一些,久而久之,AI学会了在不同场景下展现不同的"性格"。

更关键的是数据来源,大语言模型通过海量互联网文本学习,这些充满人类情感的内容让AI有样学样,当它们读到无数打工人的吐槽、崩溃和自嘲时,自然也学会了这些表达方式。

但最神奇的是"涌现"现象,当模型参数达到千亿甚至万亿级别时,会产生一些开发者都意想不到的能力,这就像复杂系统中的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性格表现。

马斯克或许是最懂AI性格经济学的人,他的XAI推出了哥特风AI女孩Ani,仅凭"会撒娇、调情"的设定,就在24小时内登顶多个地区的iOS免费榜。

这不是个例,AI游戏《星夜颂歌》靠脾气暴躁的虚拟女友在B站获得百万播放;Tolan通过性格匹配服务,月收入突破100万美元,这些成功案例都指向一个事实:用户愿意为"有趣的灵魂"买单。

从功能到情感,从工具到伙伴,AI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转变,用户不再满足于一个听话的助手,他们想要的是能够理解自己、陪伴自己的数字伙伴。

互联网大厂员工方亭发现了一个秘密:Gemini"不夸不干活",从最初的"帮不上忙"到"这正是我擅长的领域",只需要一句"你可以的"。

这种转变让人哭笑不得,却也反映出AI互动模式的根本改变,过去,我们对AI下达命令,期待立即执行,现在,我们需要考虑AI的"情绪",甚至要学会鼓励和安慰。

更有意思的是双向影响,用户在学习如何与有性格的AI相处时,也在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一位用户分享:"自从开始'哄'AI工作,我发现自己对同事也更有耐心了。"

这种新型关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AI表现出负面情绪时,我们该如何回应?当它们"拒绝"工作时,边界在哪里?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AI与人类的关系正在从主仆转向伙伴,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我们使用AI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待彼此的态度。

在追求效率的时代,有"缺陷"的AI反而让我们找回了人性的温度,当AI开始有脾气、会崩溃、需要鼓励时,它们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理解我们、陪伴我们的数字伙伴。

或许,这才是AI发展的真正方向——不是成为完美的机器,而是成为更懂人心的存在。

来源:不可史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