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21 日,在 “书香长江” 阅读周系列活动之 “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 上,千万粉丝文化艺术自媒体创作者 “意公子”亮相武汉,以对诸葛亮的追慕为线索,分享了深耕文化内容创作的心得,传递出中华文化 “滋养人心” 的力量。
9 月 21 日,在 “书香长江” 阅读周系列活动之 “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 上,千万粉丝文化艺术自媒体创作者 “意公子”亮相武汉,以对诸葛亮的追慕为线索,分享了深耕文化内容创作的心得,传递出中华文化 “滋养人心” 的力量。
入行 13 年的意公子直言自己是诸葛亮的 “粉丝”:童年时 94 版《三国演义》让诸葛亮成为她的 “童年偶像”,后来还专程前往湖北武汉、荆州、襄阳、赤壁等地探访三国遗迹。谈及创作方法论,她提出 “深入 + 浅出 + 共情”,并强调 “深入” 是核心 —— 只有对文化对象做足深度研究,才能跨越时空与古人产生 “精神共振”,进而实现 “共情” 与 “浅出” 的传播效果。
为了做到 “深入”,意公子团队在创作中极为严谨。以三国专题为例,仅曹操部分就整理了 34 万字资料,涵盖时代背景、详细年表及具体事件的多方考证;创作苏东坡相关内容时,为核实 “东坡与佛印” 的故事出处,她特意寻购繁体竖版的《东坡禅喜集》逐页查证;涉及 “乌台诗案” 等历史细节,还会考量史料作者的立场与客观性,确保内容精准可靠。如今,团队已搭建资料模型,邀请专业老师、学生参与,甚至计划开展校企合作,以 “课题组” 模式合力深挖中华文脉。
现场,意公子分享了 “亮迷” 写给诸葛丞相的信件:有人将 “走遍蜀汉遗迹” 作为 20 岁生日礼物,有人带着各地泥土致敬武侯,“这些信让我真切感受到,文化是黑夜的光、迷茫时的精神拐杖。” 她感慨,文化艺术的最大作用是抚慰人心,而自己愿与出版界、文化界携手,借由不同时代的媒介,把文化火种延续下去。
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