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活着》:一世苦难,一生答案,人到40,终于读懂了“活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19:46 1

摘要:也许是受陪读,换个环境的影响吧,最近一段时间心情都不是很美丽,因此看的书也比较杂。看一本有关抑郁症的书,看的心情无比的压抑。于是,再次翻出来了余华的《活着》,重读,三刷之后,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真谛:人生万千沉浮,唯有“活着”,可渡一切苦难!

也许是受陪读,换个环境的影响吧,最近一段时间心情都不是很美丽,因此看的书也比较杂。看一本有关抑郁症的书,看的心情无比的压抑。于是,再次翻出来了余华的《活着》,重读,三刷之后,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真谛:人生万千沉浮,唯有“活着”,可渡一切苦难!

人生之路,说短确实挺短的,短短几十年而已,但说长,挺长的,漫长几十年,犹如唐僧取经一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最后一刻,才能盖棺定论这一生。

在这漫长的人生路途之中,我们总会遭遇各种无法逾越的困境以及压力。每次这时,有人选择抱怨,有人选择自暴自弃。然而,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他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答案!

《活着》通过一位命运多舛的普通农民福贵跌宕起伏的一生,告诉我们:生活的终极智慧,不是呐喊与对抗,而是接纳与背负,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深情地活着。

人到四十,重读这部经典,我恍然明白:困难再大,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就有无限可能。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同我爷爷的一个弟弟极其相似,曾是一个挥霍无度的纨绔子弟,一夜之间输光家产,从云端跌落泥潭。我爷爷的这个弟弟,输光了家产,倒是因祸得福,救了全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划分成分的时候,拯救了全家没划入到“地主”之列,而是得了个“富农”。

富贵,输光家产之后,则是父亲被气死,妻子被接走,他仿佛被命运无情地抛弃。然而,正是这致命的打击,打醒了这个纨绔子弟沉睡的灵魂。

他从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少爷,学会了在泥土里刨食。

手上磨出了血泡,不要紧,贴上泥巴继续干活。心中满满的思念,全都化为等待与努力的动力,他接受了眼前的难堪与不易!

这一切都是源于他深知,自己是家人唯一的顶梁柱了,如果连他都倒下了,全家的天就塌了。 这种接受,在之前,我以为是懦弱,殊不知,人到四十,我才懂得,原来这不是懦弱的屈服,而是勇者的起点。

富贵正是在生活的废墟上,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地开始了新生命的重建。

这告诉我们:当压力大到快要崩溃时,与其呼天地地,不如先平静下来!先从接受开始,接受当下的失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心无旁骛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为未来的希望铺路。

福贵的一生,是不断失去的一生。

他起先是失去了财富,然后是父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最后连小外孙也离他而去了。每一个亲人的离去,都是一次锥心的痛。在旁人看来,他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

但他从不对命运咆哮。

他只是沉默地扛起锄头,日复一日地耕田、播种、收获。他在无人问津的岁月里,像一棵树一样,默默地将根须深扎进泥土,汲取微薄的养分,顽强地向上生长。强大的力量,恰恰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沉默坚持里悄然生长。

这是巨大悲痛之后的麻木吗?

不是,这并非麻木,而是一种极致的坚韧!这是一种在黑暗中为自己点灯,在绝境中为自己开凿泉眼的生存智慧。

富贵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是从不喧嚣。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在那些无人扶持的日子,每一次为自己的坚持,都是在为明天的希望积蓄能量。

余华的小说,其实是挺残酷的,在《活着》这本小说中,结尾看的令人窒息。福贵所有的亲人都先他而去,只剩下一头同样年迈的老牛与他相依为命。夕阳下,老人唱着歌谣,吆喝着老牛,仿佛在呼唤所有亲人的名字。

20岁读这本书,这个画面,令我感到无比的窒息。

40岁再读这本书,意外的发现,这个画面,竟然没了过去想象中的悲凉,反而透出了一种历经千帆后的平静与豁达。

富贵虽然失去了所有,但他还有生命,还有记忆,还有一头需要他照料的老牛。

活到最后,他明白了,活着不是为了任何外在的财富或标签,活着本身就是目的,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温度的希望!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人心,不是因为他受的苦最多,而是因为他在经历了所有苦难之后,依然能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依然能感受到“活着”的力量。 只要生命还在,就能感受阳光的温暖,微风的轻柔,就能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满足。

人到四十,重读《活着》,我意外地发现自己从中汲取的不再是悲情,而是一种深沉的力量。父母相继离我而去,我曾长久地陷入那种无处寄托的悲痛里,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回忆的碎影中。

可就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忽然懂得:生命从来不是在逃避失去,而是在失去中学会如何活着。

福贵一次次送别至亲,最后与老牛为伴,他什么都没有了,却像大地一样沉默而宽广地继续活着。他不是麻木,而是接纳——接纳命运的残缺,也接纳人间的温情。

于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自此生根:既然离别是必然,那就更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下;既然困难从不会消失,那就与它同行。

活着,不是熬日子,而是走日子。步履不停,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希望。

父母留下的不只是思念,还有他们看待风雨的态度。而我,也在四十之后终于听懂了他们没说出口的话:

“红妹,你也要好好活下去。”

——不是坚强,而是柔韧地、带着记忆地、继续往前走!

来源:幸福鱼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