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A股炒股,不少散户都有个“抄底惯性”——只要看到股价跌了,尤其是跌了10%以上,就觉得“跌透了、捡便宜的时候到了”,急着加仓买入。可往往一买就被套,最后看着股价继续跌,才后知后觉:自己以为的“低价”,其实是主力故意放的“诱饵”。
眼睁睁看着股票跌了20%,老张咬牙加仓,却没想到这只是主力出货的第二个阶段,股价后来竟又跌了50%!
在A股炒股,不少散户都有个“抄底惯性”——只要看到股价跌了,尤其是跌了10%以上,就觉得“跌透了、捡便宜的时候到了”,急着加仓买入。可往往一买就被套,最后看着股价继续跌,才后知后觉:自己以为的“低价”,其实是主力故意放的“诱饵”。
主力资金不是慈善家,他们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目的。下跌过程中,主力根本不是在洗盘,而是实实在在地出货,把筹码高价卖给散户,完成收割。
---
01、假反弹真出货,主力制造的多杀多陷阱
股价下跌途中的反弹,常常是散户最难抗拒的诱惑。2023年11月的A股市场,就有不少股票在下跌30%后突然反弹10%,吸引大量散户进场抄底。
主力资金恰恰利用了这种心理。“股价已经跌了这么多,该反弹了吧?”这是散户们最普遍的想法。主力会在关键价位故意用大单托市,做出跌不动的假象,甚至突然拉升股价,造成反弹启动的错觉。
等散户纷纷涌入接盘,主力便趁机将手中剩余的筹码抛出。反弹一旦结束,股价将迎来更猛烈的下跌,抄底的散户瞬间被套。
这种操作本质上是一种“多杀多”,主力通过制造假反弹,让散户相互踩踏,为自己创造出货机会。
02、利好掩护出货,消息面的完美配合
主力出货往往与上市公司利好公告相伴相生。许多散户一看到利好就激动不已,却忽略了“利好出尽是利空”的市场铁律。
2024年1月,某新能源龙头企业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称净利润预计增长50%。许多散户认为这是重大利好,纷纷在股价下跌15%后进场抄底。
然而主力资金早在利好公布前就已经布局,消息一出便借机出货。结果该股在短暂冲高后一路下跌,短短一个月内又跌去了30%。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主力与上市公司配合,在下跌途中释放利好稳定股价。例如发布项目中标公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非实质性利好,为主力出货争取时间和空间。
聪明的投资者会发现,这些利好往往难以兑现,或者对业绩影响甚微。但当散户明白过来时,早已深套其中。
03、横盘阴跌出货,最隐蔽的温水煮青蛙
比起快速下跌,横盘阴跌出货法更为隐蔽,危害也更大。主力不是一次性抛售,而是控制股价在一个区间内反复震荡,每天小幅下跌或者微涨,给散户造成“已经企稳”的错觉。
这种走势下,个股每日跌幅不大,但换手率持续保持高位。这意味着主力在不断小单出货,而散户在不断接盘。
等到主力筹码所剩无几,股价就会跌破整理平台,加速下跌。这时进场的散户全部被套,连止损的机会都没有。
2023年下半年的医药板块中,多只股票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股价在下跌20%后进入横盘整理,时间长达两三个月,许多散户认为底部已到,大胆买入。结果从2024年初开始,这些股票再次下跌40%以上。
---
看着K线图上那些看似跌到底部的股票,许多散户内心都在挣扎:买还是不买? 主力资金精心设计的下跌出货套路,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股市中没有百分之百的赚钱法则,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主力资金的所有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获利,而不是为了让散户赚钱。
下一次看到股价下跌,你会选择抄底,再等一等,还是彻底远离?
#微信##朋友圈##散户炒股票的核心是什么?##A股##散户炒股日记##对散户来说,做短线好还是中长线好#
来源:平安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