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学排名大调整:山大第1,青大第7,青岛理工第14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4 05:12 1

摘要:近期,由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与ABC排名官微联合发布的2025年山东省高校榜单显示,山东大学以全国第21名稳居省内第一,中国海洋大学(全国第41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全国第64名)、山东师范大学(全国第111名)、山东农业大学(全国第130名)分列

近期,由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与ABC排名官微联合发布的2025年山东省高校榜单显示,山东大学以全国第21名稳居省内第一,中国海洋大学(全国第41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全国第64名)、山东师范大学(全国第111名)、山东农业大学(全国第130名)分列第二至第五。

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大学(全国第140名)与青岛理工大学(全国第201名)分别位列省内第7和第14名,凸显青岛高教集群的多元发展。

山东大学以全国第21名、省内第一的成绩巩固其齐鲁高教的核心地位。

该校在数学、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保持传统优势,近年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共建产学研平台。

其青岛校区海洋研究院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跨校区协同效应。尽管全国排名较去年持平,但其在科研经费投入与顶尖人才引进上仍领先省内其他高校,成为山东高教资源的“定海神针”。

青岛大学以全国第140名、省内第7名的成绩成为青岛高教矩阵的重要一环。

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青大在医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具备区域影响力,附属医院年接诊量超千万人次。

近年依托上合示范区政策红利,增设俄语、物流管理等专业,与海尔、海信等本土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其全国排名较2024年下滑5位,与同城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3名)差距显著,未来需在学科精度与科研成果转化上寻求突破。

青岛理工大学以全国第201名、省内第14名的成绩守住理工类中游位置。

该校在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传统工科领域积淀深厚,近年聚焦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参与青岛地铁、胶东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设计。其与中车四方、青建集团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

尽管全国排名较去年下降8位,但其在省内理工类高校中仍领先于烟台大学(第16名),反映出“产业适配型”人才培养策略的阶段性成效。

从榜单整体看,济南与青岛形成“双核驱动”格局,前10名中7所位于这两座城市。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分别代表济南与青岛的顶尖力量。

青岛凭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等理工院校,形成产业适配型高教集群。

相比之下,非中心城市高校如曲阜师范大学(第12名)、临沂大学(第22名)受限于资源与区位,排名长期在150名开外。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财经大学**(第9名)与齐鲁工业大学(第11名)在财经、工科赛道中未能突破地域限制,学科影响力亟待提升。

对此,此次排名揭示了山东高校“头部集中、腰部乏力、尾部边缘化”的现状。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的表现,映射出综合强校的领跑优势、地方高校的转型压力与特色院校的生存挑战。

未来,如何依托“强省会”与“海洋强省”战略,推动高教资源均衡布局,将是山东破解区域发展失衡的关键。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城市年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