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长安夜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16:54 1

摘要:大唐贞元年间,长安的繁华如烈火烹油,即便在宵禁的规制下,平康坊的“醉月楼”依旧是这座城夜里最亮的星。坊门虽闭,楼内却灯火通明,管弦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今夜是头牌裴玄霜的花魁宴,王孙公子、文人雅士云集于此,只为一睹她的风采,听她弹奏那如泣如诉的琵琶曲。

大唐贞元年间,长安的繁华如烈火烹油,即便在宵禁的规制下,平康坊的“醉月楼”依旧是这座城夜里最亮的星。坊门虽闭,楼内却灯火通明,管弦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今夜是头牌裴玄霜的花魁宴,王孙公子、文人雅士云集于此,只为一睹她的风采,听她弹奏那如泣如诉的琵琶曲。

裴玄霜一袭月白绫罗裙,怀抱琵琶,端坐在厅中。她玉指轻捻,弦动音起,一曲《春莺啭》仿若将春日的明媚与生机都融入了这小小的楼阁之中,众人皆沉醉其中。然而,曲至高潮,她却突然停下,面色略显苍白,轻声说道:“诸位贵客,玄霜偶感不适,容我稍作歇息,片刻便回。”说罢,在丫鬟的搀扶下,匆匆离席,身影消失在楼梯转角。

这一去,便再无踪迹。宾客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龟奴和老鸨四处寻找,却不见她的身影。

此时,在角落里默默清扫的老杂役陈三,放下手中的扫帚,摸索着朝着裴玄霜的闺房走去。陈三曾是京兆府的得力捕快,一双慧眼能看穿世间罪恶,却因安史之乱后的一桩贪墨旧案被奸人构陷,不仅丢了官职,还被刺瞎双眼,从此隐姓埋名,蛰伏在这醉月楼中。

他凭借着记忆和敏锐的听觉,踏入那空荡的闺房。屋内弥漫着淡淡的沉水香,陈三伸手摸索,触碰到了螺钿镶嵌的妆匣,半开的匣盖下,一支象牙梳静静躺着。他拿起梳子,指腹轻轻滑过梳齿,几缕刺目的苏木红痕沾染在指尖。陈三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东市染坊孙大脚的独门手艺,寻常人绝难染出这般色泽。

窗台边,陈三俯身用手摸索,缝隙里卡着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捻起几粒香灰,凑近鼻尖,那熟悉的气味告诉他,这是大慈恩寺特供的香灰,只有寺内高僧礼佛时才会使用。而一旁混杂的灞桥芦苇碎屑,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陈三摸索着来到后院,地面的泥土是新翻的,他蹲下身,双手在泥土中探寻,指尖触碰到了冰冷光滑的硬物。他小心拾起,凭借触感判断,这是唐三彩的碎片。大唐以降,唐三彩虽为陪葬之物,但因其精美华贵,也常被权贵收藏把玩,怎会出现在青楼后院?

耳边传来倒泔水的响动,陈三朝着声音的方向喊道:“是张伯吗?”守后门的老卒张伯应了一声,浑浊的嗓音压得极低:“陈三啊,昨夜……我见过穿官靴的人出去,皂色的。”陈三心头一震,他知道,贞元新制,文官才穿皂色官靴,这醉月楼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陈三决定循着染坊这条线索查下去。他一路摸索着来到东市,孙大脚的染坊却一片死寂。他推开门,刺鼻的血腥气扑面而来。陈三摸索着靠近,发现孙大脚倒在染缸旁,早已气绝身亡,指甲缝里嵌着一点金屑。陈三俯身细嗅,熟悉的沉水香再次传来,这与醉月楼东家赵金财腰间常年挂着的金算盘气味相同!

陈三心中一凛,踉跄着折返青楼。此时,赵金财正欲携着包袱遁走,陈三凭借着记忆里账房的方位,猛地撞向博古架。只听沉闷的机括声响起,墙壁缓缓洞开,一股霉腐气息裹挟着运河水的湿腥扑面而来。

密道中漆黑一片,陈三点燃怀中备下的孔明灯,昏黄的光晕照亮了周围。密道深处,裴玄霜被缚于柱上,神色惊恐。而赵金财此时已癫狂,手持利刃,恶狠狠地说道:“安禄山的金子就埋在这下面!那裴氏,就是当年查案的裴中丞孤女!她想翻案,我绝不能让她得逞!”原来,赵金财本名王世雄,曾是当年安禄山叛军的小吏,安史之乱平定后,他改头换面,凭借着藏匿的财宝成了醉月楼的东家,守着这笔沾满血腥的财富,却没想到裴玄霜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平静生活。

赵金财挥刀劈向裴玄霜,陈三闻声而动,掷出手中盲杖,精准地击落了他手中的凶器。灯笼的光亮映亮了角落的朽木箱,里面半册残破账本,记载着天宝年间,以醉月楼前身为窝点,勾结叛军转运贪金的重重黑幕。

裴玄霜得救,残账被呈交官府,当年的旧案终于昭雪。然而,这场风波过后,坊间却悄然流传出一则秘闻:每逢长安落雨的深夜,若有伶仃琵琶声自醉月楼高处飘出,凄清如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被掩埋的历史。听者皆言,那是裴中丞一缕未散的忠魂,仍在楼顶露台,拨着冰弦,守望着这座曾被血色浸染的煌煌帝京。

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趣闻,全靠一代代人记着、说着才没被遗忘。特别感谢你愿意停下脚步品读,要是觉得这个故事有意思,麻烦点个赞,咱们接着挖更多民间好故事[玫瑰]

来源:若瑶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