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李渊被逼退位后生30个孩子,李世民头疼不已,武则天一招解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5:16 1

摘要:626年,60岁的李渊正在泛舟游湖,尉迟敬德突然拿着长矛径直闯入:“陛下,太子和齐王叛乱,秦王已经起兵诛杀了二人!”

626年,60岁的李渊正在泛舟游湖,尉迟敬德突然拿着长矛径直闯入:“陛下,太子和齐王叛乱,秦王已经起兵诛杀了二人!”

李渊看着那带血的长矛,咽了咽口水,最后只能点点头。

在尉迟敬德的“请求”下,李渊给李世民正式颁发了诏书:“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

等到一切安定之后,李世民带着血气走进了李渊的卧房。李渊看着双手是血的儿子,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

“希望你放过建成、元吉的家人!”

当着李渊的面,李世民答应了。

可转头,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就全部被处死。更过分的是,李渊还听说,李世民竟然还闯入李元吉的王府,把弟媳杨妃抢到了自己宫里。

那一刻,李渊就知道,二儿子李世民羽翼已经丰满,自己完全镇压不住了。不久之后,他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又过了2个月,他亲自给自己加封“太上皇”,把皇位也交给了李世民。

禅位当天,父子俩还上演了一场大戏。

李世民假装格外惊讶:“父皇正值壮年,为何要禅位,您还是继续当皇帝吧!我再锻炼锻炼。”而李渊呢,则变现出一副非退位不可的样子。

让来让去,最终,李世民成功在李渊的强烈要求、朝臣们的推举下,接过了皇帝的重担。

60岁的李渊,就这样去了太极宫颐养天年。

不过,此刻的李渊,心中还是有气的。他这个太上皇根本不是心甘情愿当的,而是李世民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迫的。

因此,他必须要泄愤。

怎么泄呢?

60岁的他,用了一种大家都不曾想到过的方式——生娃

据说,在李渊当太上皇期间,行使得最频繁的一项权力就是选秀。10多岁的花骨朵源源不断地进宫,进了李渊的寝殿。

儿子、女儿不断出生,李渊整天的快乐就是“老来得子”“老来得女”。

有一次,李世民去太极宫看望李渊,正好就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那是他尚在襁褓中的弟弟李元婴。他正要过去抱一抱弟弟,就听到李渊轻轻拍着弟弟边哄边说:

“声音真洪亮,比你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兄长们好多了……”

只会说、不会做,听到这六个字,李世民顿了一下,大概率是在指责他斩草除根,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

听到父亲这样的指责,李世民也没了请安的心情,决心要给李渊一点颜色瞧瞧,让他看看到底谁才是皇帝。

就在李世民想要对付李渊的时候,有个叫“法雅和尚”的自己送上了门。法雅和尚,是李渊的座上宾,经常去太极宫陪李渊聊天解闷。

李渊心里憋闷,就把很多宫廷秘闻一股脑都告诉了他。结果没想到,这个出家人格外八卦,知道了一点事情之后到处传播,用来炫耀自己通天的本领。

很快,这件事情就被李世民知道了!

李世民脑子一转,立刻就下了法雅和尚的腰牌,把他关进大狱审问。最后,审问出来的结果是:一切都是裴寂说的。

裴寂,是李渊的心腹,是朝中重臣。

李世民大手一挥:“裴寂,免官!你自己回家养老吧!”他这么做,就是要一边打李渊的脸,一边彰显自己的帝王权威。

李渊得知后,立刻明白了李世民这是在宣示主权。于是,他主动找到李世民,提出要迁宫,从太极宫搬到太安宫:

“二郎啊!朕是太上皇,住在太极宫总归不太合适,朕决定搬到弘义宫,把太极宫留给你!”

这弘义宫,最开始是李渊赏赐给李世民的。

当时李世民还是秦王,李渊感觉到他又夺嫡的心思,担心把他留在大内会有隐患,就以表彰功绩为由,特意给他修建了一座没有女墙、没有门楼的宫殿。

相比太极宫,弘义宫格外荒凉。

如果太极宫算是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那弘义宫就是个路边小宾馆。

这一次,李世民没有再“谦让”,他同意了。

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李渊,是怀着何种心情走进了狭小的弘义宫,但后来的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要求的一些必要宴会之外,再也没有离开过弘义宫。

就连李世民邀请他避暑,他都直接拒绝了。

在弘义宫里,60多岁的李渊用自己年迈的身体,继续造娃。根据野史的不完全统计,在他当太上皇期间,儿女加起来一共生了将近30个。

这个数字,几乎是他前60年生育数量的一大半。

一直到635年,69岁的李渊感染风寒去世。临终前,他还留下遗言:“园陵的修建,一定要节俭。”

李渊去世了,但他晚年生的孩子却留下了。

李世民看着自己这些弟弟们,十分头疼。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挥霍无度,尤其是9岁就被册封为滕王的李元婴。

他刚到山东封地的时候,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他走到哪里,滕王阁就修到哪里

山东的时候,李元婴修建了第一处滕王阁;被贬到苏州之后,他又在南昌修建了滕王阁;后来,李元婴又被调任隆州(现在的四川南充阆中),他又在阆中比照宫苑的格局,修建了一座滕王阁。

最后的这座滕王阁,还被杜甫写进了诗中,金碧辉煌,成为游览胜地。

而这,还只是李元婴挥霍的冰山一角。

看着李渊给自己留下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李世民一个头两个大,这些人都没有谋反的想法,就只想仗着身份肆意挥霍、贪赃枉法。

每次御史们上朝,都会隐晦地提一句“宗室繁盛,宜加约束”。可李世民只要想到父亲李渊,心中总有不忍,就迟迟没有处置,一拖再拖。

拖到李世民晚年时,他自己也开始大兴土木了,也就更加没有理由去约束弟弟妹妹们了。

而这个问题,一直遗留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

李治登基后,看着自己的小皇姑、小皇叔们,照样头疼。每年,花在他们身上的银两是巨大的。这些人,仗着带有皇家血脉,出生不久就被册封为王,享受百姓供养。

当宗室子弟、贵族子弟越来越多的时候,不仅仅是供养问题,就连官场都要被这群人给包揽了。

就在李治拿他们没办法的时候,还是皇后的武则天突然指了出来:“非有功于国者,亲王之爵止于本身,其子孙降等袭封。”

一句“以功封爵”、“降等袭封”,醍醐灌顶。

如果,宗室子弟们光凭血脉,就能完全继承祖辈的荣光,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如果,血缘决定了一切,那寒门家庭的有才之人又如何晋升?

制度刚开始推行时,的确受到了不少的抱怨和反对。

但慢慢地,寒门贵子层出不穷、宗室血脉中也有了有识之士,一种新的秩序悄然形成。

不管是谁,如果想要维持家族荣耀不倒,都需有真才实学。

也正是因为这一计,大唐开始了一种新的繁荣。后来的大唐宗室里,人才辈出,神仙打架。

庭院里养不成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

我想,李渊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玩命繁衍的行为,居然能以这种方式改写大唐宗室的走向。

参考文献:《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2021年1月北方文艺出版社。

来源:仙女修练手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