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下场造车,2027年打败BBA T不难,但谁能对标美国科技七巨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3:39 2

摘要:但是,中国谁又能对标美国科技七巨头苹果、英伟达、微软、谷歌、特斯拉、亚马逊、脸谱呢?阿里巴巴、腾讯能够对标亚马逊,比亚迪能够对标特斯拉,但是其他五巨头及博通、高通、英特尔、甲骨文、德州仪器等,中国唯有华为能够对标!

华为下场造车,2027年打败BBA T不难,但谁能对标美国科技七巨头呢?

1、华为下场造车,2027年打败BBA T不难及把央国企送进ICU,但谁能对标美国科技七巨头?

余承领华为团队造车,只需投入600亿元-700亿元固态资产建设5个赛力斯超级工厂投入就能够降维打击并完胜BBA。

但是,中国谁又能对标美国科技七巨头苹果、英伟达、微软、谷歌、特斯拉、亚马逊、脸谱呢?阿里巴巴、腾讯能够对标亚马逊,比亚迪能够对标特斯拉,但是其他五巨头及博通、高通、英特尔、甲骨文、德州仪器等,中国唯有华为能够对标!

华为下场造车,以华为ADS和鸿蒙座舱加持,2027年销售L3、L4智能汽车600-700万辆,相当于全球奔驰宝马奥迪销量之和,“用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打败诺基亚功能机”,很难吗?真的不难!

但是,余承东领华为终端下场造车,央国企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很可能如同广汽2024年-至今进入ICU一样,这不误伤友军了吗?

华为八年不造车,今天华为不正与赛力斯和江淮共同打造问界M9、尊界S800吗?只是没有挂华为商标而已。

华为八年不造车,今天华为打开了鸿蒙智行和引望2万亿新赛道,华为与主机厂共同分享。当然华为也错失降维歼灭战打击BBA的黄金时间2年以上。

以上才是华为8年不造车的主要原因。

华为关于造车的决策始终是焦点话题。

余承东2021年主张华为下场造车,而华为高层则决定华为八年不造车,这两种决策看似矛盾,实则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各有其战略考量。

从当下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华为八年不造车的战略已初显成效。

但假设华为在2021年下场造车,或许将书写另一段传奇,至2027 - 2028年,极有可能打败BBA和特斯拉,再造两个“新华为”。

2、2023年,行业巨头奔驰、宝马特、斯拉的辉煌数据

2023年,奔驰、宝马和特斯拉在汽车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奔驰全年销量达249.18万辆,营收超15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纯利润超1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30亿元。

宝马销量为255.4万辆,营收1554.9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21万亿,集团息税前利润攀升至184.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47.1亿元,同比增长32.0%,汽车部门息税前利润全年达到129.8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16.5亿元。

特斯拉销量约181万辆,总收入96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73.9亿元,净利润149.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9.79亿元。

这些数据彰显了它们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统治地位,也成为了华为等后来者需要跨越的高峰。

3、假设华为2021年下场造车:销冠车型的想象空间

3.1 销冠车型的全面开花

若华为在2021年下场造车,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到如今华为问界的销冠车型将大幅增加,有望翻一番到14款车型。华为ADS的强大性能已经在多款车型上得到了充分验证,以下7款车型堪称销冠,在市场上遥遥领先。

在100万级市场,尊界S800超越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超豪华品牌,上市109天,大定1.4万辆,成为该级别的销冠。

50万级市场中,问界M9打败BBA及曾经的销冠X5,连续17个月成为销冠,交付量超过23万辆,实现了千亿营收。

40万级市场里,问界M8打败奔驰GLC、Q5L,连续4个月成为销冠,交付量突破9万辆。

问界新M7成为2024年销冠,交付量近20万辆,而新问界新M7于9月23日上市,小订突破20万辆,大概率成为30万级销冠。

40万级纯电市场中,享界S9成为销冠。

享界S9T大概率成为30万级旅行车销冠。

35万级的MPV市场,岚图梦想家也凭借华为相关技术优势成为销冠。

3.2 L3、L4智能电动汽车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先奔驰宝马奥迪,降维打击并完胜他们

华为ADS 4和鸿蒙座舱5已经实现了断带式领先,对BBA形成了降维打击。华为ADS 4在智能驾驶方面具备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适应性,能够应对各种复杂路况,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鸿蒙座舱5则打造了极致的智能交互空间,实现了车与手机、家居等设备的无缝连接,让用户的出行生活更加智能化。相比之下,BBA在智能网联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难以与华为相抗衡。

4、华为八年不造车:避免车企陷入“ICU”的考量

4.1 行业合作生态的构建

华为坚持八年不造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引发行业内的过度竞争,导致众多车企陷入困境。在2024 - 2025年,如果华为贸然下场造车,可能会引发激烈的市场争夺,像广汽、一汽、北汽、东风等车企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如广汽在2024年和2025年一样,全部进入“ICU”。

华为通过不造车,而是以零部件模式、HI(Huawei Inside)模式及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与车企开展合作,为车企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车企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合作共赢。

4.2 战略定力与聚焦主航道:华为全面对标美国科技七巨头而非只对标奔驰或特斯拉

任正非强调华为要聚焦ICT主航道,打造ICT基础设施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在汽车产业与ICT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华为凭借其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深厚积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核心的增量部件。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指出,“华为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这种战略定位让华为能够集中资源,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进行深耕,避免了在整车制造上的资源分散,从而保持了战略的定力和竞争力。

5、华为造车抉择的未来展望——保家卫国是第一位的

华为无论是选择下场造车还是坚持不造车,都有其独特的战略逻辑和发展路径。

如果华为下场造车,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有望在短期内打破BBA和特斯拉的垄断地位,再造两个“新华为”。而华为目前坚持不造车的战略,通过与车企的深度合作,构建了庞大的生态体系,推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在AI时代,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将远超智能手机。华为以其战略远见和定力,在汽车领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无论是下场造车还是不造车,华为都在为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弄潮儿而努力。未来,究竟哪种模式更能引领行业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华为下场造车,每年新增营收2万亿,利润2千亿。

但是又有谁来帮助中国修建ICT领域的护城河,保护国家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呢?

某犹太大佬刚刚说,电子产品按钮都掌控在他们手上!

如果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的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按钮掌控在他们手上,此后果就是滔天巨浪灭顶之灾!

传呼机爆炸、微软蓝屏事件、英伟达后门、苹果及安卓手机定位器,这些致波斯猫、胡赛军方高层被团灭 仅算是不起眼的小浪花。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