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荣口述:杜聿明被俘前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2:30 2

摘要:1948年对于国共双方来说,都是决定命运的一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拉开序幕。在经历了65天的鏖战之后,国民党一败涂地。

1948年对于国共双方来说,都是决定命运的一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拉开序幕。在经历了65天的鏖战之后,国民党一败涂地。

在这场举世闻名的大战当中,有一个细节鲜为人知,当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的最高指挥官杜聿明被俘之后,粟裕曾经下达命令:

送到前线指挥部的杜聿明,必须是活着的。

而奉命执行这个任务的就是我,时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机要参谋。

苏荣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1948年末,淮北平原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就在国民党黄维兵团12月5日被全歼之后,部队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暂时停止了对国民党军的进攻。

这个时候,杜聿明集团已经被华东野战军的11个纵队包围在永城陈官庄附近。

把杜聿明集团围起来的时候,正好平津战役开始,所以,中央军委指示,把杜聿明集团围起来,要围而不打。

为什么?防止敌人从天津海上撤走。

四纵是华东野战军三大主力之一,善打硬仗。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全歼黄百(伯)韬兵团就是四纵担任主攻。

我亲眼看到,黄百(伯)韬兵团打得还是比较顽强,在烟雾中间看到敌人炮火射击,还看到我们的战士非常勇猛,不怕牺牲。

在发起战斗之前,我先去选择地方,作为陶勇四纵队首长指挥所。

在华东野战军的战将之中,“叶、王、陶”三个人是陈毅、粟裕手下的三员虎将,其中,陶指的就是四纵司令员陶勇,新四军时作为高级指挥员,陶勇就经常亲自挥战刀上阵,人称“拼命三郎”。

指挥所究竟挖在什么地方?陶勇说要越前越好。我原来选了三个点:一个点在远处一点,一个点在中间一点,一个点在最前面。

陶勇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还是选了最前面——离敌人也就是千把米,不用望远镜看敌人也有大半个人这么高。

狭路相逢勇者胜,担任主攻的华野四纵不负使命,一番鏖战,黄百(伯)韬兵团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就在中原野战军解决黄维兵团的同时,华东野战军也把杜聿明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片来自网络

杜聿明集团是30万人,有三个兵团,中间是孙元良兵团,到了最后我们总攻的时候已经剩下不多了,实际上,只有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人数多一点,但是他们消耗也不小。

就在我们围而不攻的时间里,天天下大雪,他们冻死冻伤很多人,我们最后总攻的时候,剩下来大概有20万人。

1948年12月25日,就在淮海大战激战正酣的时候,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公布了中共中央确定的国民党头等战犯名单,这个名单基本上囊括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党政军的大员。

在43个国民党战犯当中,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名列第36位。

经过了20天的休整之后,华东野战军在1949年1月6日发布了总攻击令。

当时,用“兵败如山倒”这几个字都不足以形容当时溃败的国民党部队。有一个战士跟我说:

敌人一个团要投降。

我们的战士讲:

我不是领导。

他们说:

你不是领导,我们跟着你后面走也可以啊。

于是,这一个团的国民党军就成群结队地跟在了后面。

河南永城的陈官庄距离江苏徐州不足100公里,杜聿明率部从徐州突围,刚刚走到这里就再也寸步难行。

陈官庄也是我们四纵队打进去的,还有个纵队也打到那个地方,当进到“剿总”司令部的时候,另外一个纵队也进去了。

杜聿明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杜聿明化装逃跑,我是先接到11师的报告,说杜聿明已经被我们抓住,但他企图自杀,把头砸破了。

对于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来说,1948年也是他个人命运大转折的一年。

杜聿明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作为黄埔第一期学员,他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当中,无论是昆仑关大捷还是远征缅甸,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都可以说打出了赫赫声威。

不过,在淮海大战当中,以杜聿明为首的国民党军却是遭遇了彻底的失败,他本人也被生擒活捉。

其实,早在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刚刚打响的时候,杜聿明就已经预感到了不祥之兆,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这样说:

当年蒋介石点将,命令他去徐州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时候,他可是怀着赴刑场的心情前往战场的。

1949年新年刚刚过去五天,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总攻之前,部队做了充分而细致的准备工作,我们早就知道杜聿明有胡子,后来我们又发了照片下去,全军都发了,要求一定要抓住杜聿明。

到了1949年1月10日,短短四天时间,华东野战军就结束了战斗。就在此时,四纵司令部突然接到了所部十一师的紧急报告,他们活捉了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

当时就是用报话机,因为来不及装电话,电话太远也不行,报话员报了以后,我就立即向陶勇司令员、郭化若政委报告。

两位首长让我把活捉杜聿明的详细经过搞清楚,接到了司令员和政委的命令之后,我不敢怠慢,迅速找到了 11师的相关人员了解情况。

他们讲:

杜聿明等人逃跑到11师后方医院包扎所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老百姓。

杜聿明的副官就问:这个庄上有没有共军?

那个老百姓觉悟高,他说:这个周围几十里没有哪个庄子没有解放军。

这个副官紧张起来:都有解放军?

当时,他们是化装,杜聿明把胡子剃掉,穿着一个士兵服。总共11个人,连他自己,9个警卫,一个副官,每个人都有一支加拿大手枪。

杜聿明在晚年的一篇回忆文章中也说:

战斗到了最后关头,他率领十几个人开始突围。几经周折,终于走出了20多里,不过当他们遇到一名当地的老百姓,打探消息之后才发现,这里仍然是解放军的天下。

这时,副官赶忙从袋子里掏了一个金戒指送给这个老百姓,说:

你不要讲,也不要跟解放军说,我送你个金戒指。

这个老百姓一看,这家伙还要收买我!就马上跑到庄上我们11师包扎所的所在地报告,由于距离双方激战的中心地带比较远,因此并没有配备太多的战斗力量。

这个老百姓找到一个小战士,跟他说:

外面有11个国民党,还问我有没有解放军,我告诉他周围几十里路都有解放军,结果呢,他送我一个金戒指,叫我不要说。我把这个金戒指交公,你们赶快去把他们抓起来。

小战士说:

我一个人怎么抓?

于是,他将这个事情跟包扎所所长讲,所长正包扎伤员,哪有工夫听这个事?就说:

你负责去抓嘛。

小战士说:

我一个人怎么抓?人家都有枪啊。

所长说:

那你们两个小鬼,一人拿一支卡宾枪,那是我们缴获黄百(伯)韬的。

这两个小战士很聪明,先侦察地形,然后预先在敌人走的路前面,放了一个障碍物,就在那里埋伏。等到敌人走到很近的地方,前面的一个战士跳出来,叫他们“放下武器,缴枪不杀”。

这个小家伙很机灵,一下把卡宾枪对着一个当官的,实际上就是那个副官,对着他胸膛,顶着他叫:

统统放下枪!向后退!

结果,这个副官就只好向后退了。另一个战士马上跳出来,用枪掩护前面这个战士,他们两个呈梯形,杜聿明他们一面向后退,一面把加拿大手枪都丢在地上。

杜聿明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两名年轻的解放军,他还写道:

这两名战士一喊,副官、卫士都放下武器。“我觉得左右都变了,凶顽气又来了,企图自杀”,不过,他的副官眼疾手快,从旁边将手枪夺了过去,扔在地上。

两个战士用枪对着他们,用脚把枪都弄在一堆,然后一个战士对后面说:

你们通讯班快过来。

实际上,哪有什么通讯班?那个老百姓一直隐蔽在那里观察,一听这个战士的话,马上去找包扎所的人,把所长、医生、护士、轻伤员叫来了,把他们11个人抓起来,赶快向11师师部报告。

随后,师部派人来把他们押走,当时,并不知道他们中间有什么重要人物。

杜聿明后来回忆说:

他被俘之后,身份其实并没有暴露,解放军也优待有加,不但送水送饭,让他们饱餐一顿,在随后询问当中,也并没有为难他们。

不过,战犯这个罪恶的名称一直缠绕着他。而更让杜聿明感到心惊肉跳的是,当他被带到一个广场,从大批俘虏的面前经过,看见很多熟悉的老部下的时候,他既感到惭愧又感到恼火。

惭愧的是对不起老部下,而恼火的是解放军对他的身份其实已经开始怀疑,总有一天会被认出来的。

杜聿明等人被安排在一间磨房中休息,此时,他死意已决,就在卫兵离开之后不久,杜聿明找到一块石头,猛击自己的头部。

杜聿明自残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砸呢,血流得蛮多,满脸都是。那个副官没有什么经验,突然叫起来,门口战士就问什么事不好了?

他说:

我们杜长官头砸破了。

战士们说:

什么杜长官?是不是杜聿明啊?

回答说:

是”。

战士们赶快向师部报告,随后,我又向纵队两个首长报告,他们立即也向粟裕报告了,粟裕给陶勇下命令:

你必须把他送到我这个华野前指来,应该送个活的杜聿明,而不是送一个死的杜聿明给我!

这样的情况下,陶勇就给11师的谭知耕师长也下了死命令:

你必须保证他的安全,首先让医生检查他的伤有什么问题,然后抢救,包扎好,不得在路上死了!你送到我这里必须是个活的杜聿明!

讲好了以后,11师派专人押送杜聿明过来。

命令下达之后,司令员陶勇和政委郭化若找到我,陶司令员讲:

杜聿明来了以后,我和政委见他,见完了以后,你负责看管。

当时,我听了蛮紧张的:这家伙自杀了,在我手里自杀掉了这还得了啊,这是个大问题啊。

陶司令员讲了大概三条,三条都很重要,后两条更重要,意思就是说服他不要自杀,这个任务交给你。

郭政委补充说:

淮海战役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抓到了杜聿明,那就更圆满了,特别抓到个活的杜聿明。

他说:

你懂这个意思吧?这个任务为什么交给你,你的责任很大,你的任务很重,在你手里绝对保证不能出问题,而且要保证送到华野粟司令员那里的时候,他还是个活的杜聿明!

随后,杜聿明被担架抬到华野四纵司令部,他的伤也不是很厉害,但是砸得比较深,所以血流得很多,大衣上基本上都是血,就在路上包扎了以后还有血流,他的大衣上面血很多,不能穿了,我当场把我的大衣脱给他穿。

随后,我很快就找到了一所民房,以便单独看管杜聿明。因为事关重大,除了在房门外安排哨兵把守,还派出了暗哨。

那个地方的墙都是土墙,炕也是土的,我把里面所有东西检查了以后,就放了一条席子,再找来一条被子,然后把所有的凡是可能自杀的东西全部清除干净。

他来了以后,还是不说话。我就靠在床边,一看他的胡子,看样子是临逃走的时候,用刮胡刀刮的,从上头往下刮,靠鼻子这地方刮不到,越靠鼻子越长。

我说:你这个胡子什么时候剃的?

杜聿明一下子跳起来,差一点儿碰了我的头。我说:

看样子身体挺好的,身体反应很好,流了那么多血还那么大的精神,一下跳起来。

他说:

你怎么知道我有胡子啊?

我说:我认识你。

他说:

你怎么认识我?

为了缓和杜聿明的紧张情绪,我在当时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回答自己是国民党42军参谋长的勤务兵,参谋长被俘后,他参加了解放军的部队。

后来,我就提第二个问题:

陈赓你认识吧?

因为我知道黄埔一期他们两个是同学。他说:

何止认识啊?我们是黄埔一期同学,陈赓这个人很活跃,也很调皮,也会打仗,这个人很好,可惜呀,他要不离开老蒋就好了。

我说:

最后他说:

这一点我同意,跟着老蒋也是我这个下场吧……我这个脚指甲长了,你能不能跟老百姓借把剪刀?

杜聿明被押解到华野四纵司令部之后,司令员陶勇和政委郭化若曾经招待他吃饭。

图片来自网络

郭化若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席间,郭政委还曾经向杜聿明这位黄埔一期毕业的学长提起了一些军校的往事,但是,杜聿明那个时候似乎并不感兴趣。

杜聿明在晚年回忆道:

被俘之后,他萌生死意而且非常坚决,他说,我自己觉得腰腿酸痛,行动维艰,逃出去走不动会死,被解放军发现也会死。那么与其被处死,不如先自杀,倒还可以做蒋介石的忠臣。

当时,我看到杜聿明自杀的念头非常强烈,既然他有这样强烈的自杀念头,跟他谈谈往事,恐怕不能解决,不但不能解决,危险性会更大,即便送到粟裕那里,他也可能自杀,所以我有责任,要从思想上把他改变过来。

从哪里下手?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就从他借剪刀下手。

借剪刀很明确,就是为了要自杀嘛。我就问他:

你借剪刀是真的要剪指甲吗?

他不吭声。我说:

你的头怎么砸破的?

开始不回答,后来他反反复复地说:

军人就是这样,军人就是这样。

我说:

我没有听说过,军人用石头砸自己头,难道这就是军人的标准吗?

也许是在窝的反复追问下,杜聿明感到难以招架,终于道出了他心中的实话。他说:

原因很清楚,我打败了,损失这么大,几十万人;再一个呢,我又被俘了,被生俘了。所谓军人就是这样,这是军人的耻辱,你在战场上死了没关系,被俘是军人的耻辱。

战败的耻辱,让杜聿明心中备受煎熬,不过,我还发现,在杜聿明的心中还有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他说:

我不是不相信你们的政策,我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你们可以优待,怎么样都可以,我是被你们宣布为头等战犯的。

我接着对他说:

对,你是战犯,而且是头等战犯,放在头等战犯这个系列里面,因为你顽固到底,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我们没有把你列为头等战犯的待遇。

比如说,今天给你六个菜一个汤,这是陶勇司令员、郭化若政委给我交代的,特别优待,你们其他的高级将领,我们俘虏了,也有优待,但是是四菜一汤。

我还告诉你,我们的司令员、政委,一顿饭也就是两个菜一个汤,有的时候就一个菜。

经过这番交谈,杜聿明绷紧的神经似乎稍稍松弛,我们两个人谈话的主题也逐渐增多。

他讲一个问题:

你们趁我们都饿得要死、没有战斗力的时候为什么不打?

他提这个问题,开始还蛮厉害。第二个问题,他说:

我们这些人都饿得快要死了,空投的食品掉到你们前沿阵地,你们有的地方竟然开枪把我们的战士打死,残忍,你们真残忍!

当时,他的声音还很大。我说:

你说完了没有啊?

他说:

说完了,这就够了。

我说:

还够了呢,好,我跟你讲。

第一,在你们没有战斗力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打?因为我们考虑到要爱护你们这些生命,不管是战士还是军官的生命,我们要爱护,让晴天的时候给你们空投点食品,吃点东西;

第二,也跟你说老实话,我们当时的原则是这样的,你们来抢,只要不带武器,徒手来抢,我们让你们拿走,但是你要拿着武器一面掩护射击一面来抢东西,那这是另外一回事,那就变了性质,所以我们要打。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双方不时发生唇枪舌剑的争论,不过,在一个问题上,双方似乎都有一个共识。

杜聿明很佩服粟裕,他说:

准备向西南突围的时候,原来的如意算盘是南北对进,沿着津浦路。但是我们考虑了几个突围方向,粟裕早考虑到了,而且早就堵死了。

最后他说:

只有西南永城方向有一个口子,你们还没有堵。现在才清楚了,原来是粟裕搞了个口袋,让我们往里面钻,结果他一收把我们全部收进去,把我们30万人都收进去了。

时间飞逝,我们俩谈了五个多小时,这五个多小时,他彻底转变过来,不再想自杀,这样我心里也确实比较放心。

走的时候,杜聿明握着我的手不肯放,他说:

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好好地再谈谈。

1949年1月10日,随着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杜聿明被俘,这场历时65天的淮海大战宣告结束。

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副总统的李宗仁后来回忆说:

徐蚌会战已近尾声的时候,中共全盘胜利已成定局,京沪震动,人心惶惶,国内外很多的民意机关,甚至统兵作战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前途无望。

淮海一战,也让蒋介石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1949年1月21日,也就是淮海战役结束十天之后,蒋介石宣告“引退”,黯然回到了老家浙江奉化溪口。

195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战犯特赦令,在报纸上刊登的特赦名单当中,杜聿明排在第一位,此时,距离淮海大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年头。

来源:子名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