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社区微工厂”织就“幸福网” 助居民“稳就业、巧增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1 11:46 1

摘要:内蒙古鄂尔多斯被誉为“中国绒都”,是全球优质羊绒主产区之一,其中东胜区传统上就是鄂尔多斯羊绒产业的核心聚集地和全产业链枢纽。目前,这里的羊绒产业不再局限于大型工厂的流水线,而是成了城市社区里的“幸福产业”,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一根绣针、一条围巾,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央视网消息:内蒙古鄂尔多斯被誉为“中国绒都”,是全球优质羊绒主产区之一,其中东胜区传统上就是鄂尔多斯羊绒产业的核心聚集地和全产业链枢纽。目前,这里的羊绒产业不再局限于大型工厂的流水线,而是成了城市社区里的“幸福产业”,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一根绣针、一条围巾,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从“指尖上的技艺”转化成了“指尖经济”,人们也把这里称作“社区微工厂”。

清晨夹着细雨,绣娘李瑶早早就来到了这家位于鄂尔多斯东胜区的“社区微工厂”,开始忙碌的工作。她和其他姐妹正在绣的这批羊绒围巾,厂家正急着出货。

三年前,李瑶通过社区组织的培训接触到了“羢绣”这种融合了苏绣与蒙古族刺绣技法的刺绣技艺。如今,她已经成为了一名技术娴熟的专业绣娘。

李瑶说,像她手上这样的纹样,每绣一条围巾可以得到80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完成一至两条,月收入可达三四千元。

东胜区的“社区微工厂”自今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为近200名女性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到5000元不等。在鄂尔多斯,“家门口就业”已成为许多街道社区的共同实践。

内蒙古鄂尔多斯:年轻设计师助力焕活传统羊绒产业

如今,在鄂尔多斯,许多羊绒文创产品的设计都是出自年轻设计师之手,这些新鲜血液为传统的羊绒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助推当地羊绒产业的升级之路。

绣娘们手中的刺绣设计出自这位“95后”张仲夏之手,2019年,他从大学设计专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用自己所学帮助母亲白云的羊绒企业实现转型。

张仲夏和母亲摸索出,小批量、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是像他们这样的传统羊绒企业的新出路。如今,他们定制化设计的产品,经过绣娘手工刺绣,作为城市伴手礼销往全国各地。近期,他们还和高校美院的毕业生建立了合作,为羊绒文创产业引入更新的、“00后”的设计思路。

而这些年轻设计师们的创意,正在变成流向“社区微工厂”的一张张订单。

就这样,“社区化培训+订单式回收”这一产业模式正在逐渐推广,凭借社区搭建的“订单共享”平台,中小企业分散且不成规模的加工需求得到了满足、而社区居民的灵活就业也同时得以实现。

来源:央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