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中间点。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渐下降。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如适当进补)、作息和衣物,做到“天人相应”。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中间点。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渐下降。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如适当进补)、作息和衣物,做到“天人相应”。
秋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分的“分”有“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昼夜平分,也指平分了秋季。
秋分的传统习俗包括祭月(中秋节的前身)、吃秋菜、送秋牛图、粘雀子嘴等,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时间,成为庆祝丰收、弘扬农耕文化的重要符号。
古人通过观察秋分等节气,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并将其融入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中。学习秋分,可以帮助我们从自然变化中感悟平衡、收获与准备的人生哲理,提升对自然和生活的认知。
秋分时节适合开展的亲子活动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体推荐:
譬如自然探索活动:自然观察与记录 :带孩子到公园、郊外等地方,观察秋分时节的物候变化,如树叶颜色的变化、果实的成熟等,让孩子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来,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丰收体验:如果有条件,带孩子去农田体验秋收,如挖花生、刨地瓜、剥玉米等,让孩子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民的辛勤付出。
再有传统习俗体验活动 :竖蛋游戏:秋分有竖蛋的习俗,准备一些新鲜鸡蛋,家长和孩子一起尝试将鸡蛋竖放在桌上,比赛谁能竖得又快又稳,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同时锻炼孩子的耐心和动手能力。
制作风筝并放飞:秋高气爽,适合放风筝。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制作手绘风筝,用彩笔在风筝上画出喜欢的图案,然后找一个空旷的地方放飞风筝,享受亲子互动的欢乐时光。
还有手工创作活动:树叶拓印 :收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回家后和孩子一起进行树叶拓印。将树叶放在纸上,用蜡笔或颜料涂抹,拓印出树叶的形状和纹理,制作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金箔画制作 :准备金箔纸、画板、颜料等材料,指导孩子将金箔纸粘贴在画板上,然后用画笔勾勒出秋天的景色,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还有文化学习活动:绘本阅读:选择与秋分相关的绘本,如《啾啾的秋天》等,和孩子一起阅读,通过故事了解秋分的习俗、气候变化等知识,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音乐律动: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如《秋分之曲》,家长和孩子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进行音乐律动,让孩子从感官上感受秋分之美,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另外,有意识的阅读些关于“秋分”的诗词也是挺有意思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秋分的诗词,供欣赏 :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元稹):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夜喜贺兰三见访》(贾岛):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点绛唇·金气秋分》(谢逸):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晚晴》(杜甫):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客中秋夜》(孙作):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雁闻。感时愁独在,排闷酒初醺。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