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携怀孕小三回家休妻,却被母亲一番话劝住,从此改写历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04:58 4

摘要:茅盾这名字,说出来不少人都知道,那是真正写过大文章、留下大名的文人。但很少有人会仔细琢磨过,他家里的那些事儿,比小说还要精彩复杂。尤其是他那段婚姻,怎么看都有点“老戏骨演生活”,啥曲折劲儿都有。

茅盾这名字,说出来不少人都知道,那是真正写过大文章、留下大名的文人。但很少有人会仔细琢磨过,他家里的那些事儿,比小说还要精彩复杂。尤其是他那段婚姻,怎么看都有点“老戏骨演生活”,啥曲折劲儿都有。

说个小细节,很多人不知道,孔德沚这名字,其实是茅盾新婚那晚现想的。她原本是农村少女,文化水平很一般——这不是危言耸听,是茅盾自己当晚发现的:他突然知道,自己的枕边人只认得“孔”字,数字只会数到十。一瞬间,五味杂陈。他这种人,从小读书识字,偏要遇到这么个老实又半文盲的媳妇,也难怪心里有点失落感。

年轻时的茅盾,心高气傲。五岁定了娃娃亲,那时候啥都不懂,两家大人说一声,他就认了。到头来,婚床上的尴尬才算真实降临,人家是“新婚燕尔”,他是“如鲠在喉”。有些事书里是写不出来的,只有那天晚上,他头脑里全是疑问——这日子要怎么过?

多少农村女人被嫌弃就低了头,认了命,可孔德沚偏不是那种踏实吃斋念佛型。她不傻,知道丈夫心里有芥蒂,索性就靠着婆婆,把生活过成了“师生关系”。婆婆陈爱珠多能干,那是老上海的聪明妇人,一辈子守寡,养大儿子,还懂得心理攻防。她不是只会烧菜做饭,见到媳妇被冷落,决定亲自教识字,还给媳妇鼓劲,说自己能教会她,不怕没文化。这种话,比什么甜言蜜语都实在。

没过多久,茅盾就回上海打拼了,这家里的女人们,一个读书一个教书,乡下巷口的小学都给孔德沚安排上了。乡下老太太们都在讲,人家这亲家母真有办法。从认字、写信,到后来竟然还能写上几封有模有样的信给茅盾。你想想,那时候,女人识字都算新鲜事,这进步哪用得了多少年。

到了1921年,孔德沚跟着婆婆搬到上海,直奔女校,文科啥都敢学。街坊四邻都羡慕,说沈家的媳妇厉害。茅盾见她进步,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嫌弃,家里渐渐也有了人气。这时候两人育有一女一儿,家里看着像模像样。

要说生活风平浪静了?远远没有。茅盾有才气,也不乏风流。身边出现了一个女人,叫秦德君,曾在学校里当他学生。这秦德君不是一般人,长相端正,风韵十足,一出场就成了茅盾的人生“第二春”。有一阵儿,茅盾待在日本搞写作,跟妻子分隔两地,心里另有归属,连秦德君怀孕的消息都没拦得住。

这里插一句,茅盾和秦德君的关系是真闹得满城风雨。秦德君有文化,懂社交,还能给茅盾提供写作素材。胡兰畦抗婚出逃这段故事,就是秦德君亲口转述,茅盾听得津津有味,说这样的人和事都是“铜钱串线”,使他的小说《虹》有了灵魂。这段日子堪称茅盾人生最浪漫创作期。

可浪漫没钱买饭吃。茅盾在日本风花雪月,家里却靠孔德沚一人撑着,老人孩子都指望她,这份压担子不是一般农村妇女能挨得住的。婆婆知道茅盾要带着小三回国,明摆着给孔德沚壮胆,说自己撑她到底。这种老婆婆不多见,上海滩上不少见惯世面的人都说,沈家母子三人是真有道义。

婆婆有一套,她出主意让媳妇去切断茅盾在日本拿到的稿费,给叶圣陶、郑振铎都跑了个遍。信口一诉苦,泪眼婆娑,还真拦住了稿费通路。这下好,茅盾在日本日子一下变得艰难,没钱哪有诗情画意?最终只得悻悻回国。

回了上海,两人住在旅馆里,外头传得沸沸扬扬。茅盾硬着头皮带秦德君见母亲,母亲一句“我在一天,你休想离婚”,把他噎得再也开不了口。母亲的理由实在,那是老一辈人认理的道德底线:“糟糠之妻不下堂,你要负责任。”茅盾脸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

这事一拖,秦德君最难受——怀了小孩,结果怎么都不是个“有名有分”,还怕以后没了生育能力。这会儿,孔德沚不吵不闹,闷着头照顾孩子、赡养老人,日子都一样过,但心里坚毅得很。茅盾也瞧得出来,背着秦德君在家里冷淡,但转身又对老婆关怀备至,两头难做人。

要说小三最会折腾,秦德君用了个“杀手锏”。社区坊间有老太太听见,她造谣说孔德沚趁茅盾不在外面有人。这事在弄堂里传开,老邻居都不信,孔德沚一向规矩,大多数人也支持她。这种造谣不说是小女人心机,连茅盾都一眼看穿,毕竟孔德沚一直跟婆婆生活,哪有机会?

茅盾其实也没多大主见,谁能让他舒服就跟谁过。秦德君开始要求更多,闹着要名分,挑衅原配。茅盾开始烦了,又怕牵扯太多。尤其是家族荣誉这块,只要有一根指头碰上“不干净”,马上会翻脸,这是一种很中国男人的态度。

最后,茅盾决定跟秦德君分手,还说了个“四年之约”,让人听了哭笑不得,这话糊弄人还挺管用。茅盾竟然带着她去拍了合影,留下两瓶安眠药——有些人说这话像小说,但这事就是那么发生了。秦德君一气之下吞药,还被侄子接回养病,茅盾却又承诺:“等我四年。”结果后面见到两次,茅盾都躲着她,说明心里其实早就疏远了。

茅盾转身回家,婆婆安慰孔德沚,说现在能守住这个家,日后他能不能安稳,还要看媳妇的手段。孔德沚没有多计较,反而对丈夫更温和,还教孩子尊重父亲,这种性格在不少大户人家都算高明。茅盾终于放下“别处的情”,转身扑在写作上。

岁月如梭,那些风波过去,夫妻送走了婆婆,又互相扶持,过完了余生。

说到这,一代文豪到头来,也不过是个普通男人,做了不少错事。婚外情、堕胎、分手、诺言打水漂,这些在后人看来像电视剧。秦德君这一段青春,真正是白费了。她后来上了年纪,还为茅盾写文章,怀念旧情,心头始终放不下。他呢,晚年回忆录里一个字不提,像是完全洗掉那段感情。

不过,茅盾对孔德沚却是真有感情的——她去世那年,茅盾日记里痛哭流涕,说自己亏欠她,回头细想,整个人生其实是老婆撑起来的。外人只看到温文尔雅的文豪,没人知道他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

生活到底不是小说,很多人事到临头,是靠着母亲的劝解、妻子的包容才没彻底毁掉家。孔德沚不计前嫌,这份胸怀不是谁都能有。至于秦德君,那真是“情深不寿”,大风大浪里抓住的救生藤,到头来也不过是各自飘散。

说到底,名人也会折腾,也会落魄,剖开来看,有血有肉。你说婚外情好玩吗?真到了最后,谁也不痛快。那些所谓的“承诺”,月圆月缺,像风一样吹过,落下的才是人间冷暖。哎,轮到我们旁观者,只剩下一句嘴碎感慨:“人心啊,比文坛还宽,比生活更深。”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