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院角的兰草,春时抽芽,夏时开花,秋时敛叶,从不会因为旁人多望几眼就急着舒展,也不会因为无人问津就懒于扎根。它守着自己的时令,荣时不骄,枯时不馁,倒比园里那些刻意争艳的花,多了几分从容气度。
人生至境,是与自己和解
院角的兰草,春时抽芽,夏时开花,秋时敛叶,从不会因为旁人多望几眼就急着舒展,也不会因为无人问津就懒于扎根。它守着自己的时令,荣时不骄,枯时不馁,倒比园里那些刻意争艳的花,多了几分从容气度。
人这一路,何尝不像这兰草?总在得失里浮沉,在取舍间踟蹰。有人得了些好处便沾沾自喜,生怕旁人不知;失了点东西就耿耿于怀,反复咀嚼那份不甘。却不知,得与失本就是寻常事,如日有升落,月有圆缺,强求不来,也躲不过。
得之坦然,是见过天地后的清醒。 邻居家的老教授,年轻时评上职称,同事们忙着摆酒庆祝,他却照旧每天去图书馆,说:“这份认可,是对过去的总结,不是未来的通行证。
”后来他牵头的项目拿了奖,记者上门采访,他只淡淡一句:“运气好,大家都尽力了。”他不是不看重所得,只是明白:该来的总会来,不必急着炫耀;能握住的要珍惜,却不必攥得太紧。
就像农人收了粮食,喜悦是真的,但不会把谷穗挂在门楣上日日夸耀,因为他知道,明年还要播种,眼下的收获,不过是四季轮回里的一站。
失之淡然,是受过磨砺后的通透。 楼下开面馆的夫妻,曾因为一场意外烧了铺子,有人劝他们哭一场、闹一场,他们却第二天就支起临时摊位,笑着对老主顾说:“面还是那个味儿,就是委屈大家站着吃了。”后来重新装修店面,妻子说:“烧掉的是旧家当,烧不掉的是老主顾的情分。”
人这一辈子,谁没丢过东西?一段关系的散场,一次机会的错失,甚至是青春的流逝、健康的损耗,都是生命里的“失去”。若总困在“为什么是我”的执念里,日子就成了拧干的毛巾,再也挤不出暖意。倒不如学那对夫妻,把失去当清扫,扫掉该丢的包袱,才能腾出地方,装新的阳光。
倾尽了全力,是对自己的交代。 见过学画的小姑娘,为了一幅参赛作品,每天放学后就泡在画室,铅笔屑堆成了小山,调色盘洗得发白。结果出来,她只拿了鼓励奖,却对着作品笑了:“我把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了,不后悔。”真正的努力,从不是为了某个必须抵达的终点,而是在过程里问心无愧。
就像登山,有人铆足了劲要冲顶,却忘了沿途的风景;有人一步一步往上走,哪怕没到山顶,也能笑着说“我看过半山腰的云”。尽力了,就像给钟表上足了发条,剩下的,自有它的运转规律,不必再苛责自己“为什么不够好”。
顺其自然,是与命运握手言和。 老人们常说“尽人事,听天命”,这里的“听”,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在全力以赴后的坦然。就像种庄稼,你施足了肥、浇够了水,剩下的就交给阳光和雨露,不必天天扒着土看种子发没发芽。命运自有它的安排,有时给你关上一扇门,是为了让你发现窗外的路;有时让你绕一段远,是为了让你遇见更美的风景。
顺其自然,不是“算了吧”,而是“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其实人生最好的状态,不过是“拿得起,放得下,做得好,看得开”。得到时,知道那是努力与机缘的馈赠,不狂;失去时,明白这是成长与筛选的必然,不怨;做事时,拼尽当下的力气,不留遗憾;结果来临时,接纳所有的可能,不失分寸。
就像河流,遇到山石便绕个弯,碰到平原就铺展开,从不会因为前路曲折就停下脚步,也不会因为水面宽阔就忘了源头。它只是顺着自己的方向,缓缓流淌,最终汇入大海。人若能如此,便是把日子过成了河,从容,坚定,且自有力量。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