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萍|我在马来西亚看中企大出海(万字长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07:00 3

摘要:中国正在成为马来西亚投资最重要的来源国,马来西亚制造业的Top5是德国、中国、美国、新加坡和香港。马来西亚2024年外来投资为108亿美元。中国占30亿美元,看上去是第二大投资国。但如果穿透来源看,整体比例甚至可能达到60%。而日韩在马来制造业的投资,却不见踪

中国正在成为马来西亚投资最重要的来源国,马来西亚制造业的Top5是德国、中国、美国、新加坡和香港。马来西亚2024年外来投资为108亿美元。中国占30亿美元,看上去是第二大投资国。但如果穿透来源看,整体比例甚至可能达到60%。而日韩在马来制造业的投资,却不见踪影。这与想象中的差距,还是很大。中马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突破2100亿美元,快速增长12%。看上去,中国企业在这里,有着更好的竞争地位。

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图

在吉隆坡和新加坡的中间地带,柔佛州的麻坡市出人意料地成为家居产业带。马来光线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林业茂盛。几代华人聚集在麻坡这里,将重组的橡胶木开发成家居之都。麻坡家居出口占马来西亚家居总出口的70%。大概有1000家关联企业,滋养着6万从业者。而中国企业的身影,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繁茂的棕榈树之中。

这里的家居产业,是全球产业具有游牧特性的一个缩影。麻坡离马六甲港约40分钟,生活一向很休闲,一直被看成是退休城。

1994年前后,中国台湾地区的家具业显著性从岛内开始向外转移。这其中有两大引人注意的支流。一个是以台升家具为代表进入东莞开启广东家具的热潮,另外一个就是进入到马来西亚的麻坡。麻坡的橡胶木带有酸性,需要真空注药的方式,实现12°以下的低温烤干。工艺技术解决了,橡胶木的家具行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当地建立了大量的工厂,而台湾商人则负责对美出口。

而2018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征税的时候,这回迎来了第三次家居产业的新浪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企的身影。他们不仅仅带来新一波的投资,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跨境电商,成为家居出口的新风尚。

豪雅,最早做跨境电商而进入麻坡的。电商先锋者如美音、天琪以及杭州聚英的代工厂,也陆续加入其中。

跨境电商,作为中国特色,区分于老一代家居从业者的大宗贸易。

马来西亚工厂发现了新的商机。这些工厂开始去浙江宁波等外贸繁华之地,反向考察。通过设计与代工的方式,将宁波电商和品牌商,引入麻坡。

然而,看上去合作繁荣的气象,也有新的不安,

麻坡的家居产业很团结,这得益于麻坡家居协会的周旋。一种乡里亲情的关系,注入到了规模化的工业秩序。在路边一家米粉饭馆吃顿饭,饭馆里都是同行,到处都是熟人。做贴皮机设备,做厂房工程等都在这里,毫不设防的东南西北。这里像极了《茶馆》所暗示的那样:一碗茶就能喝出天下信息。

一碗茶,同样也能感受到变天的气息。

相对于国内动辄上千亿的家居产业集群,这里就是一个迷你产业集群。麻坡整个家居产业80亿令吉,不到15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一家大企业,就能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中国一家家居企业,就可以对阵麻坡整个四十年的积累。实际很多当地的家居产业正在倒闭,或者被中国企业所收购。未来五年,麻坡家具产业将会经历一次洗牌的过程。中国家居产业,会成为洗牌的主角。

如果研究橱柜厂家的海外布局,则发现不同企业家对于产能出海的判断,迥然不同。简单的说,老大、老二心生迟疑,老三老五则争先恐后。福建金牌橱柜2024年收入35亿元,在国内属于第二梯队还要靠后。然而企业家自有不凡的视野。它在泰国已经建立工厂,形成产能,面向欧美市场。而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工厂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实际上早在2020年,金牌橱柜已经开始在马来进行股本操作,入股了马来西亚最大的橱柜生产商SIB。马来西亚有着丰富的橡胶木,家居产业集群发达,但个头都不大。SIB算领头羊,2024年也只有15亿元人民币的规模。金牌橱柜在当地跟工程商合作之后,目前已经开始躬身入局,以本地化工厂,继续深耕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工厂。像橱柜这种产品,属于定制化工程,没有良好的本地工厂,很难形成个性化定制方案。只有在本地建立工厂,才能覆盖马来西亚最重要的上中下三个富裕城市:地图最上边是发达工业城市槟城,中间在吉隆坡,而南部则在新山。并且以新山,向对面的新加坡进行覆盖。金牌橱柜海外收入占比3.4亿元,收入占比将近10%。眼看着泰国工厂已经发力,而马来西亚则形成新的犄角之势。

反观行业老大欧派家居,在海外的工厂却不见动静。欧派2024年收入190亿元,业务收入已经同比下滑8%。但欧派依然试图靠着出口,在支撑着国内市场的损失。它在2024年出口增长了34%,然而整体海外收入占比依然只有2个百分点。今年初欧派的管理者对外披露了海外布局战略:如果一个地区的市场销售额达不到 5亿元人民币,欧派不会考虑在当地建厂。听上去合理合情,然而在当下供应链大分流的的局面,这种谨慎有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思维。

行业老二索菲亚,也有类似情况。索菲亚2024年收入110亿元人民币,收入下滑10%,这已经明显感受到国内房地产萧条带来的肃杀之意。海外业务收入还不到1个亿,占公司总营收不到一个百分点。

跟老大一样,行业老二也坚信依然可以通过出口能够在海外打天下。如同欧派在马来西亚开始门店生意,索菲亚也在越南胡志明市开设体验店。然而在越南,像来自山东潍坊的三洋橱柜,早已下沉其中。它们在越南胡志明市路边有巨大的门店,而附近同奈省则有自己的工厂。在直营店之外,代理店也开始营业。涉及到土木工程的活儿,一定要用本土人的界面。国内大牌看不见的这些小品牌,在这里早已成为贴地巡行的虎狼之师。

虽说索菲亚收购了法国品牌司米橱柜(Schmidt),在国内市场推广高端定制概念。而司米品牌的生产,依然依托国内供应链体系。这些国内头牌企业,在海外却几无建树。海外市场,对于老大老二看上去是有狼有虎,全是怕字当头。而国内不管是吃肉还是喝汤,全是恋恋不舍。

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完全是由CEO与外界的齐眉视野所决定。欧派、索菲亚都试图通过“轻资产经销网络+工程合作”来快速渗透市场。然而面对步伐更快的中国出海布厂的同行,恐怕难以奏效。橱柜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不再是由国内工厂的极致效率所决定,而是由海外工厂的全球布局而一定江山。企业的未来成长曲线,就看海外产能的发挥。反超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更快出海,可能形成后发制人。

2024 年马来西亚汽车市场总销量首次突破 80 万辆。北路大Peruda销量36万辆,占比达到44%。而宝腾则以19%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实际上,第一国产品牌是宝腾,这相当于中国的一汽集团。而第二品牌则是私营企业的北路大。二者都是前任总统,以国家之力所推动的两个马来西亚本土品牌。

当下这两个品牌的排名顺序,是一个反转、再反转之后的结果。

在某些方面,马来西亚和印尼对汽车制造的狂热,都是一样的。针对CBU(整车进口有特殊的限制。比如外资甚至华人公司都不能自己进口汽车,必须指定一家当地的马来人的公司。只有当地的马来人持股50%以上的公司,才有资格申请进口许可证。而对于散件进口SKD,则没有限制要求。

然而马来西亚和印尼也有巨大的差异。印尼强调汽车本土制造,是为了成为汽车生产基地增加就业,而非本土品牌的热心。这跟泰国汽车的想法,一模一样。而马来则是为了保护宝腾和北路大这两个品牌。而且,马来西亚是汽车保有量很高的国家,国民人均一辆车。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两个品牌其实都是活在日本供应链的体系之中。宝腾汽车,技术源自三菱;北路大的零部件,则来自丰田系。

北路大为何可以长期压制宝腾?北路大自 1993 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经济型小型车市场,其主力车型如 Myvi等均以低价格、高燃油效率、低维护成本为核心卖点。北路大的成熟车型,都是依靠大发。例如畅销车型Axia,基于大发Ayla平台开发。而Alza则源自大发 Xenia。

大发持有北路大20%的股权,提供底盘、变速箱和三缸引擎技术。凭借北路大的第一份额,长期垄断着供应链体系。

日系车采用复杂的商业形态,在马来西亚无孔不入。本田在马六甲、丰田在雪兰莪,都有组装工厂,通过进口SKC零部件来实现。而汽车零部件则以供应链和技术授权的方式,直接嵌入到马来西亚的品牌车。

可以说,北路大就是穿着马来衣装的日本汽车。同样的情形,可以在印度看到。那就是印度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以上的玛鲁蒂铃木,也是铃木的小车技术。只不过在马来西亚,日本技术以更隐蔽的方式,穿插其中。

反观宝腾,困境依然跟缺乏日本技术的持续输入有关。在 2004 年三菱撤资后,陷入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困境。它一直寻找合资方,但也受到很多的干扰。市场也一蹶不振。在2017年的时候,宝腾汽车的年销量只有2万辆,江河日下。

事实证明,高关税和国有企业的待遇,并未能保护民族品牌。

此时吉利出现了。它采用了意义非常的不同股权策略。吉利用51%的方式控制了莲花跑车,同时收购宝腾49%的股权。这意味着宝腾仍然是一个国有企业控股的车。中国汽车需要小心地保护着本地的国民情绪。

吉利入主之后, 开始将国内车型的缤越,作为SUVx50引入马来市场。随后各种车型鱼贯而入。博越作为x70的中高端,博越MPV变成x90。帝豪,变成马来西亚s70。而银河,则变成纯电的E5,将在2025年底落地。

中国车企在这里,迟早重复日系的做法,将中国供应链大树栽植其中。

2021年吉利还为宝腾引入发动机装配线。而变速箱则是从国内而来。可以说,二级、三级供应链体系,依然依靠大陆制造完成。

实际上在国内,包括三电、注塑件、钣金件,都有工厂设备利用率不足的压力。只有在全球市场通过品牌攻坚的方式,背后才能牵引零部件产能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消化。

尽管日系车在马来西亚呈现出市场主导者的姿态,然而技术优势其实也并不明显,跟中国车相比甚至出现技术倒挂的现象。

日本系同样动力的汽车,内饰离中国差了两到三代。中国汽车的车内空间早已经是大屏的天下,各种显示仪、触摸屏和声控技术,完成了人机界面的交互。而日系还是停留在机械仪表和旋钮时代。

两个时代的车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日本本田在马来这里的是RAV5车型,而在中国都到了RAV9了。日系车在有意识地控制技术升级的速度,这样就可以将上一代、甚至上两代的技术周期价值,完全吃干榨净。

过于停留在过去的技术路线,为中企的超越提供机会。这是一个全球产业的正面比拼。链主品牌对链主品牌,供应链对供应链。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全球汽车的供应链体系,逐渐中国化。

2017年宝腾供应链的成本比中国高30%左右,比泰国高15%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本土化的竞争力不够高,大量的零部件都是从海外进口。吉利要用宝腾这张牌,打赢对日系车的这场战斗,离不开中国供应链体系的登场。

常州龙腾在2019年就来到这里,为吉利提供车用铝管等散热部件。这家企业有90多人,一半以上都是外劳,主要是孟加拉人。与越南严格限制外国人打工有所不同,马来西亚的工厂会出现大量外劳。这些外劳往往集中住在附近的宿舍,交通工具则是自行车为主。马来西亚的员工似乎对制造业提不起兴趣,上班经常只有70%出勤率,呈现出未富先懒散的姿态。这跟政府倡导的工业化改变国家的雄心,呈现背道而驰的逆流。

常州龙腾一开始也经历着亏损。然而出海企业,只要能够满足第一家的要求,产能可以逐渐启动。中企只要熬过第一道生死关,很快就会找到第二家、第三家用户。龙腾的客户名单里,也出现日系汽车厂家。而且付款周期只有62天,直接现汇到款。

很多中企的出海,一旦克服陌生感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会变得通畅。龙腾在北非的摩洛哥也开始建立工厂,面向雷诺或斯特兰蒂斯。面向这些工厂,最大的好处是结账快捷,周期固定。欧洲工厂不仅仅是采用现汇结算,而且是从供应商的装箱发货那一刻开始。

好的供应商生态是什么?基本商业规则就是一视同仁,大小公平。中国企业在海外与跨国缠绕得越紧密,就会越发接近商业本质。这对企业性格也是巨大的锤炼。

龙腾给人的感觉是,中企越出海,胆子越大。反倒是那些留在国内的企业总是四处张望,胆子越小。企业的胆量与格局,跟世界观有关。而只有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吉利入驻宝腾,给中国供应链塑造了多种可能性。马来西亚的本土企业PHNI公司是宝腾的注塑模具和自动喷绘生产线供应商。然而它的保险杠,一直无法过关。吉利将国内的宁波拓普引入进来,从而大大提升PHNI的品质。这使得本地配件比例提高了 8%,而宁波拓普也顺势挤入到马来西亚的供应链体系。

随着吉利汽车供应链体系的落地,宝腾将有机会重新夺回市场第一份额的传统地位。2025年吉利销量,已经是八年前接手时候的近10倍。

马来西亚的汽车,也是右舵车市场。对于中国汽车界而言,马来西亚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汽车业的全球右舵总部。

可以说,宝腾与北路大就是中日供应链攻防战,这也是中日汽车在全球对决的一次预演。

马来西亚,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在吉隆坡市的街道上四处溜达,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点。到处都是汉字的世界,让人难免会觉得是一个中国城市。在双子座的商圈,很容易碰到蜜雪冰茶和霸王茶姬。也有马来西亚本地的ZUS咖啡,就在二者之间。而在夜晚的双子星座璀璨的灯光下,围着披巾的阿拉伯人、戴帽子的印度人、高鼻子的欧洲人、原著居民和华人,无缝地穿梭在一幅图画中。全球恐怕也难以找到第二个这样的城市。

吉隆坡的包容之处体现在国民求同存异,无需立誓明志。三大阵营,占70%的马来人,20%的华人。还有“外劳”即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群落。印度打工人也很多,精英却不足。尽管印度主导了非洲当下的商业生态(中国才刚刚开始渗透),但它从来未能在任何一个东南亚国家扎下根来。

这里的华人,对身份有些明确的界限。中国公司的马来西亚员工,只承认自己是“马来西亚华人”,而否认是“马来西亚人”的说法。

然而,真正值得区分的是并非人种,而是宗教。

马来西亚人口3600万,穆斯林人口占60%以上。它对全球的伊斯兰教有着巨大的影响。全球穆斯林大约有20亿人口,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企业似乎对这一点,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根据虎嗅的说法,全球清真食品和饮料市场规模已达2万亿美元,清真化妆品市场也达477亿美元。可以说伊斯兰教,不是神秘的教义,而是一块富饶的市场。

于是面向清真认证的Halal体系,则变成通向市场的一座最重要的堡垒。每个伊斯兰教的国家,都有各种清真认证体系。然而,全球清真产业的中心和黄金标准制定者,却是在马来西亚这里。

从地理位置,就可以看出,马来西亚是连通中东与东南亚的关键枢纽。但宗教的纽带则更大。

东南亚其实有广泛的穆斯林教徒。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穆斯林人口,大约2.3亿。菲律宾有不到10%的穆斯林人口,处于跟马来西亚交界的地方。即使是信奉佛教为主的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接壤的地方,也有部分伊斯兰教徒。

而在中东,则有沙特、阿联酋等富饶的市场。

如果要说东南亚和中东的关联因素,马来西亚无疑是最好的枢纽。马来西亚在穆斯林世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它的伊斯兰大学,是全球伊斯兰教徒的圣殿。

从全球清真产业角度而言,这可以看成是伊斯兰商业的心脏地带。位于印尼工厂的艾雪冰激凌,就全部申请Halal认证。它的定位,就是全面化清真食品。这使得它可以自由地在整个东南亚进行销售。即使覆盖到南亚的巴基斯坦甚至非洲,也同样畅通无阻。

Halal认证,意味着一个产品全链条的清真化的“洁净”。这是一种复杂的生活体系,而非简单的食品标准。实际上它并非只有食品,而是覆盖了所有接触皮肤或口服的产品。食品、穆斯林服饰、家居、美妆、母婴等消费赛道,都值得中国商家关注。连做马桶、洗手盆的洁具公司,都需要清真认证。Halal是清真文化的边界线。

清真认证数量非常繁多,但不同国家的认证效果,则完全不同。马来西亚政府下属的JAKIM认证,被全球近50个穆斯林国家所承认。而像印尼的认证体系,则在全球适用范围要小得多。认证只能在本国适用,属于“一国一证”。中东等更严格的穆斯林国家,对此根本是不认可的。无论是印尼,还是马来西亚,虽然都是伊斯兰教的天下,然而它们都没有“阿拉伯化”。然而,马来西亚受到中东的认可程度,则明显高出一头。

中国企业对于全球认证体系,最为深刻的是ISO9000认证。这是一张最基本的质量认证,代表着跨国公司的认可体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企业极其热衷于申请ISO9000认证。而现在Halal认证体系,可能需要中国像当年对待ISO认证那样,重点的关注。国内企业代工厂,如果没有Halal认证,那么这些工厂对于全球20亿的市场,就是一个残缺的工厂。

为了曲线进军美国市场,中国光伏制造曾经在东南亚投下巨资。无论是越南、柬埔寨,还是泰国,以及马来西亚。

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常见的迂回战略。当美国对中国的高关税挡住了直接去路的时候,中国则像搬运魔法一样,在东南亚投资数百亿美元,凭空打造一个产业。

⻢来西亚就是这其中的受益者。近⼗家中国公司给⻢来西亚各地的⼯⼚投⼊了数十亿美元,也推动它成为全球最⼤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国之⼀。

即使美国逐渐提高了光伏制造在东南亚的供应链本地化比例,要求光伏组件六种辅材的至少四种,也要非中国造。

中国企业对此也能轻松应对,当地经济也因此⽽繁荣。

然而当美国将对来⾃东南亚的光伏组件征税达200%以上的时候,整个局面则无法挽回。马来西亚的光伏组件厂,全线崩溃。⾏业巨头隆基绿能在吉隆坡郊区建的第三家⻢来西亚⼯⼚,是在2023年开⼯。这里一度被看成是隆基绿能国际化征程的重要布局。然而2025年之后,这家⼯⼚的⼤部分空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马来西亚政府对此的看法是,希望将其定位为技术创造者,⽽⾮单纯的投资接受者。马来不应只是⼀个⽣产基地,而是⼀个拥有稳定中产阶级的消费市场。实际上⻢来西亚政府的⽬标,是在未来五年内,让光伏等绿能占比一半。然而,中国光伏企业在此依然无心恋战。

实际上,最好的生意是落地服务本地和东南亚。北京精雕机床进入马来西亚的方式是高举高打,这跟中国传统以低价机床进入东南亚有着完全不同的打法。按照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陈琛研究员的说法,中国机场采用一种“智速服”(智能、速度和服务),同样可以在高端机床领域,跟日系的牧野、FANUC打一场对手战。一台精雕机床的价格要百万元人民币以上,但通过软件支持的“单机自动化”,依然能得到许多知音用户的响应。而且,这些用户往往都是本地企业主,而非以中国工厂为主。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人们还停留在马哈蒂尔的时代,认为马来对华人不太公平。其实这个刻板的印象正在翻篇。华人的位置正在恢复往日荣光。北部重要的州槟城州一直都是华人在做州长,而现在内阁政府里有好几个华人部长。

在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很容易看见东南亚国家之间复杂的多边关系。它们在建国之初,就是如此紧密地缠绕。直到今天依然感受往日的冲力。

在吉隆坡市毫不起眼的一座建筑物——国家博物馆墙壁上的照片,回顾了马来西亚的国家成长历史。在这里,能看到北方大国印度和中国的深远影响。有一张大的陈列图片描述了中国京剧这样的曲目,紧挨着则是印度神的描述。

然而,更重要的历史则是近代的摩擦,一直令国人萦怀难平。

马来西亚历史上有一段重要的时期,那就是1948年到1960年的紧急状态时期,这其实是为了针对激进的华人共产主义者,后者谋求在政权上有所突破。尽管他们宣称也要为马来西亚的独立而展开斗争,但是英国殖民政府对与它所托付的马来精英并不认同。

其实大部分华人也不认可。华人在马来西亚本来就是少数,而有这样激进想法的华人更少。可以说,这些华人革命者跟政府对抗的激烈斗争,是少数人中的少数派。

英殖民政府与马来西亚新统治者一起合作,采取了将这些革命者与华人社区隔离的方式。大量华人社区被迁移到远离革命者游击队的地方,这就像区分蛋黄和蛋清一样,极大压缩了华人游击队的活动区间和补给。

移民社区也因此成为马来西亚一个最重要的话题,至今很多华人与马来人,往往分开居住。好比馄饨一样,清汤清水地分开。

当马来西亚1957年已经从英国殖民下获得独立的时候,这些革命者的政治目标已经变得无关重要了。在这一年的政党选举中,由华人组成的政党MCA是第二大关键力量。这才是主流的华人力量。

这自然加深了少数华人革命者的孤立,实力也因此大降并走到边缘化。1960年马来政府宣布“紧急状态”结束,而这种怨恨一直存在。

这部分少数华人,其实是给多数华人贴上了标签。在1969年华人政党作为反对党再次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当地马来人的往日记忆,再一次点燃了仇恨的怒火。这也从街头游行化成了一股“排华”的浪潮行动。

马来西亚发生的排华事件,发生在印尼两次严重的排华袭华暴行之间,因此难免在中国人民的印象,产生了相互强化和一体化的作用。

这样的“排华”,其实应该准确地称之为“挤压空间”。这里有政治家个人利益的考量,也有保护马来人特权的民粹思想。

马来政府从马哈蒂尔开始,强化对土著马来人的保护,享受各种特权。这里3200万人口,200万公务员,几乎全是马来人。这构成了一个庞大臃肿的政府机器,每年消耗了政府支出的30%以上。

马来西亚盛产石油,也给马来人提供补贴。95号石油,马来人购买只需要4.2元人民币,而华人购买则贵50%以上。

然而这种保护马来人的做法,也有点过了头。巨大的“优待多数人”的政策压迫着小国之财政血管。这使得当前有着无限工业雄心的政府,也是捉襟见肘。现届政府立志发展工业,正在小心翼翼地填补既往的窟窿。不知道75岁的总理,是否有足够时间完成这一点。

华人不仅获得了极大的商业空间,并且完整地保留了汉语文化。马来西亚有1300所小学,还有众多中学和三所大学,非常体系化地保留了中文教育的传统。这在华人精英阶层也占相当比例的印尼,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印尼,华文学校的传统被连根拔起,一扫而空。

马来西亚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极度亲美,其实它跟中国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友好。很多中国人对马来西亚,还停留在历史的一个陈旧的篇章里,这是令人遗憾的。一个国家的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出一个政府的对外态度。这里的地图,大大方方地标注了“South China sea”,一股从容大度的气质。这在越南,绝无可能。

马六甲海峡很重要,每年10万艘船,约占全球海上贸易量的四分之一。但它所包括的马六甲港,却并不重要。马六甲港,只是一个陆地港口,水深并不理想。因此大多数国际船只是经过这里,并不跟马六甲港形成互动。真正的互动,发生在新加坡港口。重要的是,新加坡的所有设施都是为了全球化贸易而设置的。格局大不相同。

马六甲港,更像是马六甲州的区域性港口。就参与国际价值链版图而言,它甚至不如雪兰鄂州的巴生港更为重要。巴生港离吉隆坡只有40公里,“港城联动”的效应更为明显。马来西亚与外界的贸易吞吐,70%集装箱是发生在这里。

马来西亚在东南亚有着很高的地位,这一点容易被中国企业忽略。人们倾向于谈论新加坡是东南亚的制高点,而悄悄地忽略了马来西亚。

实际上,企业评估商业价值,一定不要孤立地看马来西亚,而是看它与东南亚的联动布局。伊斯兰金融在全球有一套独立运行的体系,马来西亚也是一个重要板块。这意味着对中国企业而言,在这里就可以融入到新的金融体系之中。

就制造业的劳动力而言,马来西亚跟越南也有所不同。中企在越南的投资,似乎进入一种过饱和状态。600多个工业园,全部张开肚皮,迎接中国工厂的持续涌入。然而最大的限制,却是来自工人的供不应求。海防大学每年250个理科生毕业,早被三星“抢购一空”。未毕业,先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到处是充足的工作岗位,随性挑选。工资明显上升,物有所不值。这是哄抬价格的结果。相对而言,马来还处于市场经济的自由状态。很多工人都是外劳,依然有充足的供应。当然,随着更多中企落地于此,可能也会出现类似越南抢工人的局面。

在地缘政治像锋利的玻璃碎碴中,马来西亚的地缘优势变得格外的注目,只要在这里待上两天,这种感受就会顺势而来。华人在这里起到了强大的保护中华传统的作用。可惜他们几百年来一直陷入身份危机的陷阱,两头不能被强烈认同。强烈的抱团意识,也因此而生。中华文化是他们最强有力的粘合剂。这如其说是传承,不如说是团体保护自我的需要。

在新加坡像灯塔一样照耀着东南亚的时候,马来西亚独特的价值被人悄悄的遗忘掉了。重新站在马来西亚,再来看东盟的价值版图,就能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马来西亚影像。

马来西亚是作为英联邦的国家,跟西方无缝融合。从这里穆斯林宗教来看,跟中东又有非常近的信仰关系。而在东南亚,它也享有制高点之位。

对中国而言,马来西亚不仅仅是一个投资洼地,也是地缘政治的关键枢纽。在全球大变局之中,这是一个左右开合的文件之地。

参考文献:

《2024马来西亚投资报告》,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

作者简介

来源:南山林雪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