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17:09 1

摘要:“我去游泳池游泳,不小心磕破皮出血了,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在公交车上不小心划破了手,会不会感染艾滋病?”“我住酒店,喝多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门开着,我怀疑昨晚有人进来那个我了,会不会得艾滋病?”“我在宾馆工作,打扫房间时发现客人丢下的一板药片是拉米夫定,我

“我去游泳池游泳,不小心磕破皮出血了,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公交车上不小心划破了手,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我住酒店,喝多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门开着,我怀疑昨晚有人进来那个我了,会不会得艾滋病?”

“我在宾馆工作,打扫房间时发现客人丢下的一板药片是拉米夫定,我上网一查是治疗艾滋病的药,吓死了,我会不会被传染?”

“我在一家公司干保洁,收拾垃圾的时候不小心扎破手了...”

“我去医院抽血化验,大夫的手好像碰到我的针口了...”

“我去医院就诊,摸到了门把手,回来发现手指有破口...”

“带孩子去医院抽血,压针口的棉棒掉了,孩子就用手指直接压针口,孩子的手在医院到处乱摸来…”

“我最近老是肠胃不好,肚子胀,反胃,还经常腹泻,也经常失眠,还容易感冒,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啥来,多次检测艾滋病抗体抗原和核酸,也都是阴性,我怀疑自己得了阴性艾滋病,国家能不能研究一下!”

一、“恐艾症”的主要表现

“恐艾症”者们深陷“恐艾”阴霾,不能自拔,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情况:

(1)他们既不是艾滋病患者, 也没有感染HIV, 但却一直担心自己具有感染的危险, 或者坚信自己已经感染。

(2)心理上以抑郁、焦虑较为常见,过分敏感, 身体上有任何不适都会和艾滋病联想在一起,甚至出现了一些身体表现,如失眠或嗜睡、头疼头昏、低烧、咽喉痛、颈部腋下淋巴结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肌肉无力、身体酸痛、腰酸痛等。

(3)因为担心自己可能感染了HIV而多次到有关机构进行检测。

(4)对阴性的结果表示怀疑, 反复咨询确认是否感染,严重影响其工作和学习生活。

二、为什么会“恐艾”?

一、大部分“恐艾症”者曾经发生过“高危行为”:如与HIV感染状态未知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或存在多性伴行为,或性伴侣检查出艾滋病等,这时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恐艾”表现。但是,由于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或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心理创伤等,一部分人往往具有更强的矛盾感、羞耻感和负罪感,表现出严重的恐艾症。

二、小部分的“恐艾症”者往往并没有发生过任何实质性的“高危行为”,但“无端”恐惧艾滋病:诸如恐慌日常工作、学习、就医和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恐慌被人恶意传播等。这种恐惧主要是由于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尤其是通过网络、论坛等非专业途径获取的非专业知识,造成一知半解或误解,导致对被公共场所的用具弄伤或是其他一些物品接触等正常无风险行为,就怀疑可能感染艾滋病。

三、如何克服“恐艾症”?

一、正确认识艾滋病

(1)HIV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弱:一旦离开人体,在外界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对热敏感,在 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对消毒剂和去污剂敏感,用浓度为0.2%的次氯酸钠、0.1%的漂白粉、70%的乙醇等5分钟就能杀灭活病毒。

(2)艾滋病病毒大量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以及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暴露在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体液的行为都是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如发生阴道交、口交、肛交等性行为时,如果不采取正确保护措施,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较大。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进行有创操作,如穿耳洞、纹身等也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没有体液交换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毒,如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亲吻、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等不会被传染;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也不会传播。

(3)凭症状不能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感染急性期可能有不典型的症状,但是从自我感觉和外表上无法确定是否受到感染。

二、相信科学检测

进行HIV检测,是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唯一途径,也是快速摆脱艾滋病恐惧的有效办法!对于发生过高危行为的“恐艾症”者,建议在窗口期后,前往艾滋病检测机构(包括疾控中心或医院)接受HIV抗体或核酸检测。HIV感染人体后,3种常用感染标志物能被检出的时间先后顺序为HIV核酸、抗原、抗体,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核酸、抗原、抗体的窗口期可达到感染后的1周、2周和3周左右,一般不超过3个月。窗口期后检测“阴性”可排除HIV感染,应当相信科学的检测结果,无需反复检查。

三、寻求心理帮助

出现严重的“恐艾症”表现时,应当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切断不良信息来源,听取专业的艾滋病知识科普。如仍不能缓解恐艾症状,应当向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师寻求更加专业的帮助。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