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造车,余承东却再造一个“汽车帝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7:23 1

摘要:深夜,华为心声社区上一条留言悄然出现:“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明白的!”发布这条消息的,正是被称为“余大嘴”的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

深夜,华为心声社区上一条留言悄然出现:“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明白的!”发布这条消息的,正是被称为“余大嘴”的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

今年3月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刚刚签发文件,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的决议有效期延长五年。这一决定被业内视为直接否决了余承东一直倡导的华为亲自造车路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半年时间,这位被称为“余疯子”的华为猛将,却在“不造车”的紧箍咒下,悄然构建了一个接近万亿市值的“华为汽车”生态帝国。

01 禁令下的逆袭,余承东的汽车梦不死

2023年初,华为内部关于造车的争论达到白热化。余承东力主造车,而任正非和徐直军则坚持“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战略定位。

结果是任正非亲自签发文件,明确规定华为五年内不造车,并要求去除华为在宣传中的品牌曝光。余承东在那天晚上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话:“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表面上看,余承东输了这场内部争论。他不再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一职,转为副董事长。而被称为“华为不造车派”的徐直军则接任引望公司董事长。

但余承东从来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他很快找到了在“不造车”框架下的最大操作空间——通过鸿蒙智行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

02 鸿蒙智行爆发,一年推出多款爆品

虽然华为不造车,但搭载华为智能技术的汽车却一款接一款地推出。

就在2025年9月16日,鸿蒙智行推出了旗下首款旅行车享界S9T。价格很有竞争力,增程版起售价30.98万元,纯电版起售价32.98万元。

这款车配备了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技术ADS 4.0,拥有1个192线激光雷达、3个固态激光雷达、6个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及11个摄像头。这些配置即使是在高端电动车市场也堪称豪华。

市场反应极为热烈——上市1小时后,享界S9T大定突破5000台。这样的成绩让不少质疑者哑口无言。

03 多元合作模式,华为汽车生态日趋完善

余承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华为汽车”生态圈。

与赛力斯合作打造问界系列;与北汽合作打造享界系列;与奇瑞合作打造智界系列;与江淮合作打造傲界系列;甚至与广汽丰田合作也升级为全栈方案,两年内计划三款新车落地。

不同的合作模式满足了不同车企的需求。有的车企接受华为深度参与的智选车模式,有的则选择华为作为智能技术供应商。

这种灵活性使得华为能够与更多车企合作,而不至于因为控制权问题被拒之门外。徐直军领导的引望团队和余承东领导的鸿蒙智行团队,甚至在华为内部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关系。

04 盈利能力证明,华为汽车业务实现逆转

余承东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带领华为汽车业务实现了盈利突破。

根据华为2024年年度报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在2024年同比实现了高增长,销售收入达到263.5亿元,同比增长474.4%,并首次实现当年盈利。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鸿蒙智行各类车型的热销。问界M9、M8连续蝉联国内50万、40万以上销冠,而定位“百万豪车”的尊界S800月交付量也突破千台。

余承东曾在2022年公开表示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但他期许“汽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他提前一年实现了这个目标。

05 未来布局,华为汽车生态持续扩张

余承东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当前的市场份额。

根据媒体报道,华为和北汽就享界品牌达成进一步深化合作,未来3年将投入200亿元资金,围绕设计、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品质安全四个领域推进技术迭代。

明年鸿蒙智行的SKU可能会增加至19个,其中包括享界品牌可能推出的硬派越野车型。华为和广汽丰田的合作也将升级为全栈方案,两年内计划三款新车落地。

余承东在最近的发布会上强调:“享界S9T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移动的智能空间。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自由与美好。”

06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的观点

对于余承东和他在华为汽车业务上的表现,网友观点两极分化。

支持者认为:“余总才是真正懂市场的人,要不是他坚持,华为汽车业务可能还停留在不温不火的HI模式阶段。”“事实证明余承东的眼光超前,问界系列的成功已经说明了一切。”

质疑者则表示:“余承东太过激进,如果按他的思路全部押宝智选车模式,可能会失去更多传统车企客户。”“华为汽车业务最大的风险在于过度依赖余承东个人,应该建立更制度化的决策机制。”

还有网友调侃道:“余承东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在手机和汽车两大业务之间切换自如,而且都能做出成绩。”

今年9月,余承东站在享界S9T的发布会舞台上,脸上洋溢着笑容。

台下观众掌声雷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就在不到两年前,他还因在华为内部坚持造车路线而受到批评。

这位被任正非称为“余疯子”的安徽人,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需要打破“不造车”的紧箍咒,同样能够念好华为汽车业务的经。

来源:微车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