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昆仑山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奥体广场上空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的激昂旋律。9月20日,在海拔2780米的高原新城格尔木,一场跨越山海的对话正在上演。正如“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所昭示,这场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让南海之畔的海军昆仑山舰与西部国防前哨格尔
本报记者 冉志敏
昆仑山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奥体广场上空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的激昂旋律。9月20日,在海拔2780米的高原新城格尔木,一场跨越山海的对话正在上演。正如“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所昭示,这场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让南海之畔的海军昆仑山舰与西部国防前哨格尔木市,完成了又一次震撼人心的双向奔赴。
“关注国防,就是关心自己的家园。”2001年第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的主题,在此刻得到生动诠释。当海军登陆舰第六支队昆仑山舰中校副政治委员彭东东说出“要把南海之畔人民海军阔步向前发展、坚决维护祖国海洋权益的信息带到高原之巅”时,台下一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的退役老兵不禁颔首——他胸前闪耀的勋章,见证着从“国之大事”到“家之要事”的深刻理解:“我深知国防教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我希望下一代永远记住: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这一理念在活动现场得到全方位展现。海军昆仑山舰舰员为学生佩戴海军舰帽时,一名藏族学生挺直脊梁:“这是我第一次触摸到真正的舰帽,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这种跨越地理界限的情感共鸣,正是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的生动实践。
现场处处体现着“善教得民心”的智慧。机电部门少校教导员袁环讲述《昆仑山舰的龙骨密码》时,提到官兵在南海执行任务的真实经历,引得群众自发鼓掌;武警海西支队的舞蹈《战斗的宣言》展现新时代军人的血性胆气;而格尔木中心雷达站官兵创作的RAP歌曲《回响》,则用现代音乐形式让国防教育在年轻群体中“活”起来,“就算子弹穿过我的胸膛,使命依然刻在我的心脏!”
书法展台前,“军魂”二字墨香未干,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宣传册》共同构成独特的教育场景。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这里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实现多样化、形象化的教育效果,推动国防教育从纸面走向地面,从会场走向战场。
此次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通过军民互动、武器模型展示、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不仅生动宣传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更在高原深处播下了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的种子。昆仑山舰与格尔木市的双向奔赴,正是军民融合、山海同心的生动写照——它让军民鱼水情愈发深厚,让国防意识融入万家灯火。
从舰员进校园讲述强军故事,到青少年走进军营体验战士生活;从慰问抗战老兵传承红色记忆,到官兵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心声……当国防观念扎根于心、实践于行,当千万人共同扛起守护家园的使命,必将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汇聚成强国兴军的磅礴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