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毕业典礼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1 01:37 2

摘要:今年,南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霍瑞安(Christian Wolfrum)教授首次参加了中国毕业典礼。霍瑞安教授于7月1日正式加入南大。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代谢研究领域享有盛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大)于9月20日在重庆来福士洲际酒店举办了第17届中国毕业典礼,超过300名毕业生参加了此次仪式。

自2006年以来,南大每年均在中国不同城市举办毕业典礼。校方为以下的中文硕士学位课程的毕业生授予学位证书:

工商管理硕士(南洋EMBA)金融硕士创业与创新硕士教育管理硕士高级公共管理硕士高级管理经济学硕士管理经济学硕士

另外,还有9人圆满完成了享有盛誉的连瀛洲纪念奖学金的研究项目。

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南洋理工大学校长何德华教授鼓励毕业生在职场上发掘工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今年,南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霍瑞安(Christian Wolfrum)教授首次参加了中国毕业典礼。霍瑞安教授于7月1日正式加入南大。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代谢研究领域享有盛誉。

今年毕业典礼的亮点之一是由南大副校长 (创新与创业)彭树捷教授创作、携手两名校友倾情演唱的毕业歌曲。歌曲巧妙地融入了人工智能构建的校园大使海莉Hailey。

点击观看:https://entuedu-my.sharepoint.com/:v:/g/personal/jieying_staff_main_ntu_edu_sg/EV96U7Kd1o1MsXm1jhrNv34BvwOm0U6AD2h1CHZ4qL7PdA?e=LJbGDG

南大毕业生采访

金莉萍
工商管理硕士(南洋E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nyang EMBA)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教育培训中心 项目负责人

饶亚

教育管理硕士
Master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重庆朝阳中学校长

关于南大校友中国论坛

《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中国论坛》将于中国毕业典礼结束后,在重庆来福士洲际酒店举办,主题为“人类学习与智能学习的对比”。论坛将由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霍瑞安教授致欢迎辞,随后展开三场主题演讲。

南大副校长(终身学习与校友联系)莫惠钫教授将分享如何通过终身学习赋能人才;南大副教务长(研究生教育)兼研究生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及校长讲席教授文勇刚教授则将探讨构建可持续统一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可行性。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首席智能驾驶技术官兼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部总经理陶吉博士(南大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2011班校友)将主讲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机遇、新发展与新生态。

论坛最后环节由莫惠钫教授主持专题讨论,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在学习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

南大副校长(创新与创业)彭树捷教授,文勇刚教授,陶吉博士,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兼总裁、连氏学者曹子玮博士。

目前,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生当中有超过4万2千名校友在中国,他们可以参加25个校友会和5个校友圈的校友联谊活动。放眼全球,南大已培养了31万3000名校友,并在多个国家设立了近100个校友会。

南大与中国机构的合作

南大与中国多家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和微众银行)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双方在多个领域携手开展产业相关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改善生活的创新方案。

2024年11月,南大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深化人才培养、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领域合作。

此外,南大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高校在科研和学生交流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学校还与中国银行、宝马集团中国研发中心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

关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大)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有3万5千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布于商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工学院、文学院、医学院、理学院以及研究生院。

南大集聚世界知名的自治学院,包括国立教育学院、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环境生物工程中心,以及多个领先研究机构,如新加坡地球观测研究所、南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和能源研究所。

在“智慧校园”的愿景下,大学借助数码科技和科技解决方案的力量,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促进发掘新知识和确保资源可持续发展。

南大获评为世界顶尖大学之一,主校区也常被列为全球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南大以可持续发展闻名,校园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建筑物均获得100%绿色建筑标志白金认证。除了主校区,南大也在新加坡的医疗保健中心诺维娜设有校区。

[1]连瀛洲纪念奖学金是一个为新中两国具有优秀潜质的精英人才提供高层次浸濡和拓展视野机会,促进事业发展的高级人才交流计划,以顺应两国在文化、商业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需求。其目标是为了让得奖人能够推动新中两国在各领域合作, 领导时代变革,促进两国的共同繁荣。

来源:中企产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