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位沪漂小伙带着残障父母在海底捞庆生的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视频中,28岁小伙杨楼,向店里的食客们分享自己与父母一路走来的经历,并向父母磕了三个响头。
近日,一位沪漂小伙带着残障父母在海底捞庆生的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视频中,28岁小伙杨楼,向店里的食客们分享自己与父母一路走来的经历,并向父母磕了三个响头。
“那天我想让陌生人也知道,我的爸妈是伟大的爸妈,他们靠着残疾的身体,把我供成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他们是了不起的。”9月16日,杨楼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说,前不久是父亲55岁生日,情绪激动之下,临时决定对大家说出这番话。
他来自安徽阜阳,自初中开始,父亲的视力迅速衰退,家中靠母亲在砖厂拉砖为生。他形容,自己一路读到大学的学费,是母亲“一砖一砖拉出来的”。但他还没大学毕业时,母亲就累倒了。最初检查是脑梗,后来确诊了烟雾病。由于脑梗、脑出血反复发作,母亲变得不会说话,走路偏瘫,记忆力一塌糊涂。“现在她能认出我,但叫不出我的名字,这是我很痛心的地方。”
2023年父亲患的一场肺炎,让杨楼受到了刺激,他为没能及时发现父母不适而内疚不已。杨楼下定决心,并成功说服父母到上海跟自己一同生活。15平方米的合租小屋,能容纳下两张床、三个人。房子距离杨楼的工作单位近,方便他遇到情况及时回家,也距离医院近,方便父母不适时尽快就医。
日后,他打算带父母在上海扎根,希望母亲的病尽快好转。“我只要在上海一天,我就带着爸妈一天,我们仨是不会分开的。”
杨楼和父母庆生的合照。图/受访者提供
对话杨楼。
【1】“我得挣钱给她治病”
九派新闻:你父母身体情况如何?
杨楼:我父母都是残疾人,爸爸是先天性视网膜色素病变,视力一级残疾,现在光感很微弱,已经接近盲人了,妈妈患有烟雾病,经历过两次脑梗、一次脑出血,现在右半边身子是偏瘫的状态,肢体残疾。他们都已经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离不开我的照顾。
九派新闻:他们的病,是怎么得的?
杨楼:据我了解,爸爸十几岁的时候,视力就开始下降了。结婚之后,就一落千丈。如今只能靠着仅有的一点点光感,摸着做事和出门。这么多年,他也习惯了。
妈妈的病是突发的。我怀疑这个病是累出来的,现在想起来我都很懊恼。我爸爸的视力,从我初中开始就急剧恶化了。受此影响,他没法正常工作。后面是我妈妈撑起了整个家。
我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费,都是妈妈在砖厂拉砖,一砖一砖拉出来的。我也挺争气的,如愿考上了大学。妈妈真的很辛苦,她才一米四几的身高,又瘦又小,就这样把我供出来了,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2020年,我正在实习的时候,妈妈突然累倒了,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脑梗,确诊了烟雾病。医生说,做脑血管搭桥手术可以预防,费用要8万元。当时家里实在没钱,就没有做这个预防性手术。没想到后来两年间,妈妈一再脑梗和脑出血,变得不会说话,走路偏瘫,记忆力一塌糊涂。现在她能认出我,但叫不出我的名字,这是我很痛心的地方。
九派新闻:你此前提到过,母亲确诊烟雾病那年,你在准备保研。后来读研究生了吗?
杨楼:没有。当时我妈妈突发脑梗倒下了,我得挣钱给她治病。即使我已经通过了校内推免流程,即将去南京医科大学面试,我还是放弃了到手的保研资格。毕业后,我在一家县级医院做了一年医生,后面我妈妈脑出血,需要20多万元手术费,我才到上海工作。
【2】接父母到上海生活,父母“整天乐呵呵”
九派新闻:现在父母跟你一起在上海生活?
杨楼:对,2024年6月份把他们接过来的。之前他们在老家,生活非常不方便。我之所以下定决心接他们过来,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
2023年冬天,我爸爸得了肺炎,他和妈妈躺在床上将近五天,没人知道,也没人把他们送到医院。后来是我爸爸摸着座机的拨号键给我二舅打电话,才被送到我们当地医院。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刺激,如果他们继续待在阜阳老家,哪一天再犯病,我不敢想象会有什么后果。
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劝他们,来上海跟我一起生活,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他们。但是我爸脾气很犟,不愿意来。他担心的问题很多,包括他比较自卑,在老家时就不敢出门;他说上海消费高,我没有能力养活他们;又担心上海房租比较贵,租一间小房,没有什么空间。
我劝了好几个月,后来只好吓唬他说:“你再不跟我来上海,你们发病死在屋里,没人知道,你们就再也见不到我了。”连哄带吓的,他们终于肯来了。
九派新闻:你们现在住的房子有多大?
杨楼:我在上海租了一间小房子,是和别人合租的。15平方米,放两张床,大床给我爸妈睡,小床我自己睡。两张床中间,放一张餐桌,厨房和卫生间是公用的。虽然空间小,我们也不在乎,能睡下就行了。
房子月租金将近3000元,我们平时自己做饭,吃的方面花销不多。现在我工作稳定,每月工资7000多元,付房租之后,足够我们三人生活。
九派新闻:父母刚到上海的时候,能适应新环境吗?
杨楼:很不适应。我爸爸很自卑,闷在家里总不出去,怕见人说话,我对此很头疼。想了各种办法让他开朗起来,带他去公园,多见人多说话,慢慢地有变化了。
另外,作息也是一个问题。我爸在农村待惯了,晚上六七点就睡觉,清晨四点钟就醒,我们的作息不一致,产生了很多摩擦。我跟他说,咱们要保持相同的作息,晚上不要睡那么早。这样调整之后,他能保持晚上11点睡,早晨7点钟醒来。我爸妈也是心疼我,不想让我那么累,所以我提什么要求他们都会配合。
九派新闻:据你观察,父母到上海之后,生活得幸福吗?
杨楼:肯定比自己在老家要好很多。现在他们每天都能见到我,整天乐呵呵。我一下班,就看到妈妈在大门口等着我,我还担心她走路歪歪扭扭,容易跌倒。
其实,上海是他们第一次离开老家出远门的城市。刚来的时候,他们很新奇。我每周末都带他们到处逛,吃以前没吃过的东西。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也很高兴。
杨楼的父亲推着母亲在看展。图/受访者提供
【3】“我爸妈很伟大,他们是了不起的”
九派新闻:最近你在海底捞给父亲庆生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很广。你当着父母的面,对店里的顾客说了一番感恩父母的话。那天是什么情况?
杨楼: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父母给了我100%的爱。如今我长大了,也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对他们的爱。前几天是我爸55岁生日,他以前从没有庆祝过生日。我想,有些事情作为子女的要主动提出来,就决定带他们去海底捞,让爸爸也过一次隆重的生日。
那天,服务人员给我爸举行庆生仪式之后,我特别激动,看到我爸的泪花从眼睛里流出,55年了,他才过第一个生日。我一想到,这么多年来,我爸妈靠着残疾的身体硬是把我供上了大学,就激动得不行,内心也充满了勇气,不管不顾地站起来,对那些同在店里的陌生人说,为什么我要给爸妈过这个生日,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九派新闻:为什么要面向公众,而不是对你父母说?那些话提前想过吗?
杨楼:平日里我经常跟父母说,他们都知道,我也会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去表达。那天是我想让陌生人也知道,我的爸妈是伟大的爸妈,他们靠着残疾的身体,都能把我供成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他们是了不起的。那些话都是临场发挥的,全部是心里话,不需要提前谋划,脱口而出。
九派新闻:当时店里有多少顾客在听你说,他们什么反应,店家有没有来询问情况或阻拦?
杨楼:大概有六七桌、共三四十人。旁边的一位大哥,在我说话时全程鼓掌,一直说生日快乐。他的掌声也让我鼓足了勇气,继续说下去。
还有一位好心的比利时华侨,听了我说的这些话非常感动,悄悄给我们买单了。我知道后赶快去找他。追上后,我表达了感谢,并主动提出合一张照。告别前,他安慰我:“好好加油,未来是光明的。”
我发言是一时兴起,店家看到后也没问什么情况,主管还主动拿起手机给我录视频,帮我们拍照,把照片打印好送给我们。现在回想,那晚发生了很多奇妙的事情,充满了感动和温馨。
九派新闻:你说那番话之后,还给父母磕了三个头,当时为什么这么做,父母有什么反应?
杨楼:因为我们阜阳老家有个规矩,逢年过节或者父母过生日的时候,子女想要表达感恩之情,基本上都会磕头的。我就按照老家的习俗,本能地给父母磕了三个响头。
我爸爸比较惊讶,情绪很激动,他急忙拉我起来,不让我磕,但我还是坚持把响头磕完了。我磕头的时候,他没说一句话,后面吃蛋糕的时候才滴滴答答地掉眼泪。
杨楼向父母磕头表达感恩。图/受访者社交账号
九派新闻:你在自媒体账号说,你的性格是内向的,但是那天的表现需要你很多向外的能量。
杨楼:是的。那些话,用光了我的全部勇气。其实那天之后,我就没再看过视频了。现在觉得好尴尬,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了那番话,又去磕头,这也太外向了。但我从来没后悔过,爸妈过生日,我感谢他们、给他们磕头是理所应当的。
九派新闻:庆生结束,你们回家后,父母有没有说些什么?
杨楼:我爸一直傻笑,说下次等我生日,他要给我做一碗面条。因为最近我在教他生活自理,怎么做饭、炒菜,他都很配合。
九派新闻:爸爸55岁这年,你给他过了第一次生日。那等到妈妈下次生日,你打算怎么安排?
杨楼:我妈妈的生日到冬天了,我准备带父母去杭州旅游。因为我爸一直说,苏轼写过一句诗,“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说的是颍州西湖和杭州西湖。我们阜阳有个颍州西湖,他们都没看过杭州西湖,我打算到时候带他们过去看一看。
【4】“我们仨是不会分开的”
九派新闻:能感受到你和父母之间双向的爱,你对他们说过“我爱你”这样明显表达爱意的话吗?
杨楼:以前觉得羞涩,不好意思说。后来想通了,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时不时会蹦出来一句。第一次说,是今年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我给父母拍完合照后,对妈妈说“我爱你”,她特别高兴,咧着嘴笑,也说“爱你,爱你”。
九派新闻:你感恩父母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的关注度很高。有收到一些关心和问候吗?
杨楼:非常多。其实早在今年2月份,我刚做自媒体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给我们送吃的,有老乡送来牛奶、梨子和生活用品,还有老乡送来一大堆衣服,给我妈妈穿。还有好多阿姨给我发红包,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照顾好你爸妈”,但我都没有收。我的想法是,虽然我父母残疾,但我们从来不卖惨,现在我有工作,能养活他们。
九派新闻:你们未来会在上海继续生活下去吗?
杨楼:之后我打算带父母在上海扎根,让妈妈的病尽力康复。我只要在上海一天,我就带着爸妈一天,我们仨是不会分开的。
九派新闻:你父母现在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杨楼:我爸爸除了眼睛看不见,还有些慢性病,其他挺好的。妈妈到上海之后,我带她去过几次医院。医生说,等两三年之后再做一次脑血管搭桥手术。平时通过吃药维持住血压和血脂,防止脑梗复发。现在她每天要吃五六种药,来稳定病情。只要不复发就行,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
九派新闻:关于子女要如何注意父母的身体健康,你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杨楼:我之前当过医生,发现人到40岁之后,容易出现各种或大或小的不适。尤其农村的父母,他们习惯了生活节省,不舍得吃喝,不舍得看病。年轻人要主动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询问他们身体有没有不舒服,主动带他们去医院检查。父母平时省惯了,嘴上说不吃、不喝,我们也要关心到位。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编辑 王佳箐 任卓
【爆料】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