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会用更多元素来警示危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08:00 1

摘要:音节数量与威胁程度成正比。这一规则适用于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环境,甚至是不同的大陆。一长串音符不仅能让告警声有效地传播,还能降低误报的风险。试想一下相反的规则会造成怎样的情况:若是一个单音节的鸣叫意味着大难临头,那么一长串非紧急的警报声可能会在第一声响起时就刺激

▌珍妮弗·阿克曼 著 曾晨 译

音节数量与威胁程度成正比。这一规则适用于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环境,甚至是不同的大陆。一长串音符不仅能让告警声有效地传播,还能降低误报的风险。试想一下相反的规则会造成怎样的情况:若是一个单音节的鸣叫意味着大难临头,那么一长串非紧急的警报声可能会在第一声响起时就刺激鸟儿们四散逃跑;这将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麦克拉克伦说:“黄翅澳蜜鸟会在发出空中警报时全力以赴,尽可能地叫出更多音节。”我想,如果一只小鸟非得等到听完一长串音节才能明白危险的含义,那它不就死定了吗?

“猛禽在捕猎时的移动速度极快。鸟类必须尽快做出抉择。如果它们站在原位边听边想:‘嗯,一个音节,不算太糟;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啊,完了!火烧眉毛了!我这下死定了!’那可真是太诡异了。”哪怕是毫秒间的迟疑也会将自己送上捕食者的餐桌。麦克拉克伦说:“面对这种处境,鸟类会运用更多元素来警示危险的逼近。然而,更多的元素意味着它们要花更长的时间来表达、传递、接收和理解。”

鸟类该如何处理这一左右为难的局面呢?它们要怎样才能在充分理解威胁程度的同时迅速躲避猛禽的追击呢?

麦克拉克伦试图从黄翅澳蜜鸟的行为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除了反应动作,我还能观察到反应开始的时间,”麦克拉克伦说,“回放录像时,它们的反应速度简直令我感到抓狂——那简直比一眨眼的工夫还快。”现在,她正在深入研究告警声中的第一个音节:它的声学结构是否存在变化,使鸟儿能从第一个音节中准确评估威胁的程度?至于那些听见告警声的鸟类,它们能否从一个小片段当中获得足够的信息,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逃到隐蔽的地方?如果第一个音节就包含了所有信息,那为什么还需要那么长的一串警报呢?麦克拉克伦怀疑,鸟类可以通过额外的音节来获取其他信息,例如威胁解除的时间点。她解释道:“或许,对于鸣声中所表达的紧急程度,鸟类拥有一种特殊的双重编码机制。第一个音节的声学结构向同伴传达了逃跑的必要性,而整段警报的音节数量则代表了它们需要躲避的时间。”

麦克拉克伦的研究尚未完成。她怀疑,植物园中并不只有小型鸟类在聆听黄翅澳蜜鸟的叫声。“寻常的躲避警报是尖锐且难以定位的,但黄翅澳蜜鸟的鸣叫却出奇地响亮,就像是在呼唤所有人。因此,我怀疑这种叫声也是向捕食者发出的信号:你已经被发现了,你的伪装形同虚设,你的捕猎将会徒劳无功。在生物学中,人们更倾向于二分法,即告警声的接收者要么是同种个体,要么是捕食者。不过,同时向二者传播信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6)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