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书法,于我而言是一段始于少年的漫长羁绊。刚上初中时,受邻居每日挥毫的影响,我也拾起了毛笔,从此与墨香为伴。每天下午放学后,铺开宣纸、蘸好墨汁,临摹隶书的古朴厚重;后来转而练习楷书的端庄规整,一笔一画都不敢懈怠。
一笔一画的岁月:我的书法情缘与那些哭笑不得的日常
提起书法,于我而言是一段始于少年的漫长羁绊。刚上初中时,受邻居每日挥毫的影响,我也拾起了毛笔,从此与墨香为伴。每天下午放学后,铺开宣纸、蘸好墨汁,临摹隶书的古朴厚重;后来转而练习楷书的端庄规整,一笔一画都不敢懈怠。
为了把这份坚持延续下去,我还想出了个“妙招”——每天中午12点半,打开收音机听广播小说,耳朵沉浸在故事里,手却不停歇地在纸上练字。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墨汁用了一瓶又一瓶,宣纸堆了一沓又一沓。
这份坚持渐渐有了回响,我的字开始在学校的比赛中获奖,后来又在单位、县里的评选中崭露头角,最终还拿到了省里的奖项。旁人眼里,这是值得骄傲的成绩,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字写得好”这份标签,后来竟成了甜蜜的“负担”。
尤其在学校工作后,只要有领导来检查,我就成了“专属书法家”。不仅要提前备好笔墨纸砚,伏在案头写标语、写欢迎词,写完后还得自己想办法把作品挂到合适的位置,忙前忙后下来,常常累得筋疲力尽。更无奈的是,我写字时,周边的老师只会凑过来夸两句“写得好”,便转身离开,没人搭把手。我的课要正常上,额外的写字任务却一点没少,时间久了,心里难免生出些反感。
写过最多的词,当属“莅临指导”。每次写这四个字,我都忍不住想笑——因为我们校长总把“莅临”念成“慰临”。明明是明显的读音错误,可学校里上上下下那么多老师,没一个人敢当面纠正。于是,“慰临指导”的说法,就这么在校园里一次次响起,而我也只好在每次写下“莅临指导”时,暗自记下这桩哭笑不得的小事。
如今再提笔,想起这些年与书法的纠葛,有少年时的热爱,有获奖时的喜悦,也有被“特殊对待”的无奈。但无论如何,那些在墨香里度过的时光,终究是人生里一段难忘的印记。
来源:洛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