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梁浸浸穿着粉色连衣裙站在蛋糕前,郑希怡和丈夫梁学储一左一右挨着女儿,三人的手叠在一起握着蛋糕刀。
郑希怡一家最近为女儿梁浸浸举办了十岁生日会,现场被小马宝莉主题的装饰填得满满当当。
动画里彩虹色的小马图案贴在背景墙上,桌上摆着三层奶油蛋糕,周围散落着星星形状的气球。
梁浸浸穿着粉色连衣裙站在蛋糕前,郑希怡和丈夫梁学储一左一右挨着女儿,三人的手叠在一起握着蛋糕刀。
郑希怡戴着白色鸭舌帽,浅色牛仔外套配黑色打底裤,低头看女儿时露出完整的侧脸,皮肤在暖黄色灯光下几乎看不出细纹。
她左手搭在女儿肩上,右手举着个鼓鼓的红包,视线全程跟着女儿切蛋糕的动作移动。
这场生日会背后藏着郑希怡家庭近年的生活变动。
他们原本在上海住了三年,去年夏天突然搬回香港。
梁学储是香港本地人,郑希怡的社交圈也多在港岛,但这次搬家主要还是为了女儿——梁浸浸明年要升小学高年级,夫妻俩觉得该让她在更熟悉的环境里读书。
回港后他们住在跑马地附近,小区里有好几个梁浸浸幼儿园时期的玩伴。
不过适应新环境并不容易,梁浸浸在上海学的是简体字,现在每天要花两小时练习繁体书写,上周听写本上还留着五个红圈。
庆生照里的梁浸浸比去年明显长高不少,头顶已经能碰到郑希怡的下巴。
她遗传了母亲的双眼皮和尖下巴,肤色却像父亲偏小麦色,站在穿浅色衣服的父母中间显得格外健康。
拍照时她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腿侧,嘴角抿得平平的,直到吹蜡烛环节才露出点笑意。
有亲戚家的小孩跑来拉她拆礼物,她先转头看了眼妈妈,得到点头后才跟着跑开。
郑希怡后来在社交账号发照片时配文:"希望你有面对挫折的勇气",这话听着像是普通生日祝福,熟悉她家的粉丝却在评论区提醒:"浸姐要加油学繁体字呀"。
其实生日会前三天,郑希怡刚被媒体拍到带着女儿逛文具店。
当时梁浸浸背着浅蓝色书包,在货架前挑了好几个印着卡通图案的笔记本,结账时却只要了最普通的横线本。
店员后来认出她们,说小姑娘问有没有"写字不洇墨的纸",看来平时作业量不小。
郑希怡倒不逼着孩子学才艺,梁浸浸的周末行程表上只有游泳课和钢琴课,比其他星二代轻松得多。
有次采访被问到教育方式,她笑着说:"浸浸能把课本上的字认全我就谢天谢地了。".
搬家带来的变化不止在学习上。
以前在上海时,梁浸浸能说流利的普通话,现在和香港同学玩总要夹杂几个英文词。
有次她把"电梯"说成"lift",同学没听懂,急得她脸都红了。
郑希怡发现后,每周带她去铜锣湾的商场参加普通话故事会,说是"别把以前的功夫丢了"。
梁学储更直接,家里定下"周五普通话日",谁不小心说了粤语就要洗碗。
上个月郑希怡在节目里提起这事还吐槽:"现在听到洗碗机响就紧张。"
生日会现场来了二十多个小朋友,都是梁浸浸在香港新认识的同学。
有个扎羊角辫的女孩送了亲手做的串珠手链,梁浸浸当场戴在手腕上,切蛋糕时特意把左手抬得老高。
郑希怡看着女儿的小动作,悄悄和丈夫咬耳朵:"总算交到好朋友了。"其实她心里明白,女儿这半年变得比从前安静,以前在上海过生日时会满场疯跑,现在收到礼物要先说谢谢。
有张抓拍照里,梁浸浸独自坐在沙发角落摆弄新收到的文具盒,周围都是跑来跑去的小朋友,那模样看得粉丝直呼心疼。
媒体镜头外的郑希怡比屏幕上更接地气。
生日会当天她早上七点就去取预定的蛋糕,因为店家把"小马宝莉"打成了"彩虹小马",又临时让人修改装饰牌。
现场飘着的云朵气球是她自己打的氦气,有颗气球飘到吊灯上,梁学储踩着椅子够下来时,她在下面扶着椅子直喊小心。
这些细节后来都没出现在新闻稿里,倒是参加生日会的家长在论坛爆料:"郑希怡蹲着给每个小朋友发糖果的样子,和我女儿幼儿园老师一模一样。"
对于公众关注的冻龄话题,郑希怡在生日会后的直播里开玩笑:"哪有什么秘诀,全靠女儿折腾。"她说现在每天六点半起床做早餐,送完女儿上学就去健身房,晚上还要检查作业,"比拍戏时候出汗多多了"。
有网友注意到她手机壳上贴着"家长群通知勿忘"的便利贴,这倒很符合她现在的状态——比起女明星,更像普通妈妈。
梁浸浸吹灭蜡烛时,郑希怡把红包塞进女儿口袋,说了句"买你喜欢的书"。
其实这个红包 tradition 是从上海带回来的,当时梁浸浸在弄堂里看见邻居奶奶给孙子塞红包,回家就闹着也要。
如今虽然搬回香港,这个习惯倒保留下来。
散场时有个小男孩指着红包问是什么,梁浸浸用不太熟练的粤语解释:"这是妈咪给的勇气储蓄罐。"
回看这场生日会,最有趣的对比是郑希怡社交账号的照片和现场目击者的描述。
官方照片里全家笑容完美,实际当时梁浸浸的生日帽被空调吹歪三次,最后用发夹固定住;说好要拍全家福,结果梁学储被临时抓去修卡住的旋转木马装饰。
这些琐碎细节拼凑出的,才是这个明星家庭真实的生活图景——在适应新环境的手忙脚乱中,努力给女儿创造温暖的童年记忆。
就像那个被修改过的小马宝莉蛋糕,虽然开头不够完美,但最终甜蜜的味道不会变。
来源:日落与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