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9月14日的地方选举中,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竟然一举拿下了14.5%到16.5%的选票,比五年前的5.1%翻了近三倍,瞬间跃升为该州第三大政治力量。
在9月14日的地方选举中,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竟然一举拿下了14.5%到16.5%的选票,比五年前的5.1%翻了近三倍,瞬间跃升为该州第三大政治力量。
基民盟虽然保住了第一的位置,但心里恐怕已经凉了半截,而绿党更是惨跌至11.5%,把位置拱手让出。
北威州作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近年来受能源危机、高通胀和企业外迁的冲击相当严重。老百姓眼睁睁看着电费、房租不断上涨,工资却没什么动静,这种日子谁过得舒服?
一位科隆的中产选民直言:“工资没有明显上涨,但电费和房租却越来越高,政府似乎无力解决这些问题。”选择党正是抓住了这种不满,他们承诺要恢复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重启核电、削减福利开支,甚至直接喊出“把非法移民赶出德国”的口号。
这些话题,恰恰是许多普通民众最关心的“账单事”。
相比之下,主流政党们似乎还在另一个世界里高谈阔论。他们大谈国际责任、气候目标、保护乌克兰,但这些话题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似乎有点远。当老百姓在为下个月的燃气费发愁时,那些远大的理想听起来难免有些空洞。这种脱离实际的高调,让主流政党渐渐失去了民心。选择党则借机把自己包装成“秩序捍卫者”,68%的北威州选民认为政府应对移民危机不力,这部分人成了选择党的核心支持者。
选举前夕还发生了一连串离奇事件:选择党有7名地方候选人在两周内接连去世。
尽管警方调查后强调这些死亡没有犯罪迹象,但这样的巧合难免引发阴谋论的传播。选择党副主席斯特凡·布兰德纳甚至在电视访谈中表示,“短时间内连续失去这么多人几乎在统计学上不可能。” 这种“受害者叙事”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他们的选情。
如今的选择党,早已不是那个只在东德地区有点影响力的“小众政党”了。
他们在今年2月的联邦议院选举中就已经以20.8%的支持率成为全国第二大党,最近甚至有一项全国民调显示他们以27%的支持率首次超过联盟党,登顶榜首。选择党联合主席爱丽丝·魏德尔毫不掩饰她的野心,宣布要在2029年的大选中夺取执政权,“将国家染成蓝色”。
选择党与法国国民联盟、意大利兄弟党等极右翼政党眉来眼去,试图构建一个“亲俄反欧盟”的跨国联盟。如果这股势头持续下去,未来欧洲的政治版图可能会迎来一场大地震。
面对选择党的崛起,德国传统主流政党们的“防火墙”策略——即坚决不与极右翼合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北威州州长、基民盟的亨德里克·伍斯特坦言,这个结果“让人无法安然入睡”。总理默茨也急忙在联邦议院发声,呼吁民众为“重大改革”做好准备,这关乎“德国的未来”。
这次选举结果与其说是选择党的胜利,不如说是主流政党的失败。
当经济疲软、移民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时,选民们就会用脚投票。选择党的崛起,是对现状不满的集中爆发。如果主流政党还不能从这些信号中读出民众的真正需求,那么德国政坛的这场“地震”,恐怕才只是开始。
来源:小史西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