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吴天明遗作,制片人方励下跪求排片,《百鸟朝凤》被低估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8:00 1

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小嘟

编辑丨佚名

电影圈就像个热闹的大集市,满眼都是花里胡哨的商业大片,可有些好片子偏偏像蒙了灰的珍珠,明明有料却没人看见。

《百鸟朝凤》就是这么一部,它是导演吴天明最后一部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结果刚上映时连排片都快没了,逼得制片人直接在直播里下跪求院线多给点场次。

这事儿不光是一部电影的难处,更说中了中国文艺片在电影市场确实不受重视。

导演吴天明是西影厂的老牌导演,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引路人,张艺谋说吴天明是他的老师。

好电影需要被发现

先说说《百鸟朝凤》讲了啥,其实特简单,就是围绕“唢呐”这门老手艺展开的。

片子里讲的是时代变了,原本火遍乡里的唢呐班子,慢慢没人听了,一群守着这门手艺的匠人,一边爱得深沉,一边又得面对现实的无奈。

吴天明导演拍得特别实在,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就用朴素的镜头,把农村的风土人情、老艺人的执着都拍出来了,看的时候能感觉到他是真的想让大家记得这些老文化。

要聊这部片,得先提吴天明导演的一辈子,他可是中国电影圈的“老大哥”,第五代导演好多都是他带出来的,为电影事业干了一辈子。

《百鸟朝凤》是他最后一部作品,相当于把一辈子的心血都揉进去了,他想通过唢呐的故事,让大家别丢了老祖宗的东西。可偏偏这么一部有分量的片子,一进市场就“栽了跟头”。

刚上映那阵儿,《百鸟朝凤》的排片率低得可怜,要么是早上七八点的早场,要么是晚上十一二点的夜场,好多人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个片子。

你想啊,人家商业大片有流量明星、有爆炸特效,还天天在网上炒话题,《百鸟朝凤》啥都没有,就靠故事本身,自然没人注意,但好在片子质量过硬,看过的人都觉得好,慢慢在小圈子里传开了,大家都帮着吆喝。

后来制片人方励实在没办法,就在直播里跪了下来,求院线多给点排片,这一跪,不光是他一个人的无奈,更让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文艺片活得这么难。

文艺片的市场

其实《百鸟朝凤》的遭遇,不是个案,是好多文艺片的通病。

现在电影市场里,商业大片说了算,只要能赚票房,院线就愿意给排片。

可文艺片呢,题材往往比较严肃,受众也没那么广,院线怕不赚钱,就不愿意给机会,好多文艺片拍完了,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让观众看见了。

但是文艺片真的不能少,它不像商业片那样图个热闹,而是能让人静下心来想点事儿,可能是关注现实问题,可能是讲人性里的温暖,也可能像《百鸟朝凤》这样,提醒大家记得传统文化。

它是电影圈里的“慢食”,虽然没那么“开胃”,但有营养。

好在《百鸟朝凤》最后没让人失望,靠着观众的口碑,票房慢慢涨了起来,算是“逆袭”成功了。

它的例子其实在告诉大家,文艺片难归难,但只要片子好,再加上多找些办法,还是能被看见的。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像《百鸟朝凤》这样的片子,不用再靠“下跪”求排片,而是能堂堂正正地走进影院,让更多人看到文艺片的好。

吴天明给我们留下的

当时上映的时候,这部电影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没有人会不为这部电影动容,这才是中国人的电影。

当时那个年代在西影厂走出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优秀的五代导演,吴天明那时候是西影厂的厂长可以说也帮助他们很多。

当时他导演《老井》的时候让张艺谋来出演男主角,张艺谋也靠着这部电影拿下了中国第一个A级国际电影节的影帝。

他在一年前离开了我们,这样一位致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导演,当年的西影厂拍了很多经典,获得了无数大奖,培养了很多人才,吴天明功不可没。

这个月举办了吴天明电影青年电影展,电影展以“首作”为核心命题,延伸出“破茧成蝶”主题,重点关注青年导演首部作品及第二部长片作品。

这次电影展也给了许多年轻导演机会,让更多拍好东西的导演被看见。

这次的电影展方励也去了,他这次在电影展也投出了他的“首作”电影。

这是一部记录性电影,最近也在重映,他不仅分享了很多《里斯本丸沉没》幕前幕后的故事,还分享了他自己的成长故事、创作心得、人生感悟等丰富的内容。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猪头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