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他在接待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时,突然说“以色列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国际孤立”。
内塔尼亚胡最近有点“飘”,在中东连番出手后,突然调转枪口指向了东方。
9月15日,他在接待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时,突然说“以色列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国际孤立”。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说“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和卡塔尔,通过投资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交媒体对以色列进行所谓的‘信息围堵’”。胡话和污蔑真是张口就来。
面对无端指控,咱们驻以色列大使馆做出了迅速而有力的驳斥,将内塔尼亚胡的这番言论定性为——“病急乱投医”,认为其找错了对象,开错了药方。
“病急乱投医”,这五个字,简直是点睛之笔。
一语道破了以色列执政困境下的心虚与算计。
那么,内塔尼亚胡究竟是在唱哪出?一个在中东横行了几十年的“小霸王”,为什么突然感到“孤立”?又为什么要把这口锅,甩到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国头上?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政治算计?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给聊透彻。
“小霸王”的眼泪与甩锅的艺术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内塔尼亚胡的这套说辞。
他说中国和卡塔尔,正在利用AI、机器人水军,在西方的社交媒体上,制造一场“反以色列”的舆论风暴,形成了一道“信息封锁墙”。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好像我们这边有无数个程序员,坐在电脑前敲着代码,指挥着千军万马的AI水军,就把以色列给骂成了孤家寡人。
这套剧本,好莱坞都不敢这么编。
但最有意思的,恰恰是这背后的讽刺。
内塔尼亚胡公然污蔑别人搞信息战,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战玩家,不就是你以色列自己吗?
根据欧洲新闻调查机构的报告,以色列政府在今年6月批准了一项高达5000万美元的预算,专门用来在谷歌、YouTube、X(也就是推特)这些平台上搞数字宣传。
核心目的就是否认加沙存在饥荒,美化自己的军事行动。
以色列国家广告公司Lapam,从2018年到2025年,一直在系统性地使用谷歌和Meta的广告平台,推广以色列政府的叙事,打击批评者。
讽刺的是,以色列这套花了血本的宣传攻势,效果怎么样呢?
就俩字:拉胯。
其中一家叫“Stoic”的特拉维夫政治营销公司,拿了以色列侨民事务部200万美元,去搞一场针对美国的秘密舆论战。一上来就创建了几个假新闻网站,用ChatGPT生成了大量帖子,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几百个冒充美国人的假账号,专门去影响美国的黑人民主党议员。
结果呢?
搞得一塌糊涂,手法拙劣到被《纽约时报》扒了个底朝天,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一边是自己花着纳税人的钱,搞着全世界最大规模、最笨拙的线上水军;
一边又哭着喊着说别人用水军欺负他。
这是什么行为?
心理学上管这个叫“投射”,就是把自己干的烂事,安在别人头上,好让自己显得无辜。
内塔尼亚胡正是这个心理。在看到社交媒体上排山倒海的批评声浪后,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的政策在加沙造成了多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而是一心觉得——“有人在搞我”。
他的大脑,似乎还停留在20世纪的冷战思维,认为一切舆论都是国家机器在背后操纵。
他理解不了,他面对的根本不是什么“信息部队”,而是一个全新的、去中心化的、由全球无数普通人用手机连接起来的舆论场。更不明白,一个加沙小女孩用手机拍下的视频,它的传播力和真实性,比以色列政府花几千万美元买的舆论攻势要强大一万倍。
所以,那些支持巴勒斯坦的声音,根本不是什么国家组织的行动,而是全球情绪的一种自然反映。大家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很多视频和图片,源头都是X、Telegram这些西方平台。
是全球网民自发传播的结果。
以色列大使馆曾经发过一个视频,里面引用《旧约》来论证自己对土地的权利,结果被网友用《山海经》给怼了回去,说如果按这个逻辑,那全世界都是我们的。
这种自发的、充满民间智慧的嘲讽,是任何宣传机器都制造不出来的。
内塔尼亚胡的种种行径,是在和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拥有智能手机和朴素正义感的普通人“作战”。他妄图用20世纪的宣传工具,和19世纪的帝国思维,去打一场21世纪的舆论战争。
他不输,谁输?
一卷尘封的关系史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以之间是曾有过挺长一段“蜜月期”的。
只不过,这段“蜜月期”始终有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那就是美国。
以色列的安全,几乎完全依赖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外交保护。
所以,当中以合作触及到美国的敏感神经时,华盛顿一个喷嚏,特拉维夫就得感冒。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代初的“费尔康”预警机事件。当时,中国准备向以色列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费尔康”预警机,这在当时是世界顶尖的装备。
本来合同都签了,结果美国横插一杠,威胁说如果以色列敢卖,就砍掉每年给以色列的28亿美元军事援助。胳膊拧不过大腿,以色列最终取消了这笔交易。
这件事给中以关系定下了一个基调:经济上可以合作,但只要涉及到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核心技术和军事领域,就仿若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过去三十年,以色列还想两头下注。
在中国提供的巨大经济机遇和美国划下的“安全红线”之间,维持那脆弱的平衡。
但现在,钢丝断了。
当世界进入大国博弈的“硬核”时代,所有左右逢源的模糊空间,都正在被无情地挤压。尤其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全面展开,美国不再容忍自己的盟友“两头下注”。
选边站,成了唯一的选择。
所以,内塔尼亚胡这次公开指责东大,看似突然,实则是一种必然。
这不仅仅是在为加沙的烂摊子甩锅,更是一次昭告老美的“投名状”。
他是在用牺牲“中以经济关系”为代价,向华盛顿表忠心,证明自己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依然是那个最忠诚、最可靠的盟友。
谁是真正的“孤岛”?
而且,内塔尼亚胡说以色列陷入了“孤立”。
但造成以色列孤立的,压根不是别人,正是以色列自己,以及它背后的美国。
我们来看看这几年中东发生了什么。
最大的变化,就是东大来了。
但我们不是开着航母来的,而是带着“和平方案”和基建项目来的。
2023年,在我们的斡旋下,中东海湾地区的两大宿敌——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了。这件事让整个世界都看到了,解决中东问题,除了美国那套拉偏架、拱火的办法。
还有一种全新的“中国方案”。
中国的方案是什么?
很简单——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共同发展。
在巴以问题上,我们的立场几十年都没变过——坚定地支持“两国方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家。
我们反对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反对以色列对加沙的集体惩罚和强制迁移。
这个立场,不是因为我们偏袒谁,而是因为它符合国际法,符合联合国决议,也符合中东地区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而这也得到了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同。
可反观美国呢?
在联合国安理会,一次又一次地否决加沙停火决议,成了以色列军事行动唯一的“保护伞”。
这种毫无原则的偏袒,让美国在中东、在全世界的信誉扫地。
所以,谁才是真正的“孤岛”?
在联合国大会上,要求加沙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143个国家赞成,只有美国和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反对。当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站在一起的时候,那个坚持逆行的,才是真正的孤岛。
以色列的孤立,是它自己政策的必然结果。
它把自己的国运,和美国的霸权,死死地捆绑在了一起。
当美国的霸权开始松动,当世界走向多极化,以色列自然会感到寒意。
此外,内塔尼亚胡把矛头指向中国,其实还有一层更深的算计。
他是在向美国喊话,甚至是想“绑架”美国。他想把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包装成一场更大范围“文明冲突”的一部分,是“民主世界”对抗“专制轴心”的前线。
他妄图就是要告诉华盛顿的政客们:保卫我,就是保卫你们自己!
这是一种非常阴险的政治讹诈。
他试图用“中国威胁论”,来重新激活美国对中东的战略投入,把美国死死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让美国为他的地区政策买单。
可笑的是,他这么做,恰恰“帮”了中国的忙。
美国越是深陷中东的泥潭,就越没有精力和资源在亚太地区拱火找茬。从这个角度看,内塔尼亚胡简直是在用“曲线救国”的方式,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结语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今天,笼罩世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西方话语霸权,这股巨大的潮水,正在慢慢退去。
当潮水退去,那些曾经被光环和神话包裹的“小霸王”们,就露出了他们真实的底色。内塔尼亚胡的愤怒和甩锅,不过是一个被时代浪潮拍在沙滩上的裸泳者,最后的、无能的哀嚎。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在过去100多年里,中国一直是“西方叙事”的对象,我们被定义、被抹黑、被误解。
而今天,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变了。
我们不需要像他们一样花5000万美元去买舆论攻势,也不需要搞什么秘密的水军行动,我们就已经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站在了一起。
这不是因为我们的宣传有多高明,而是因为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那些朴素道理——主权、和平、发展——正好契合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心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的不仅仅是旧的帝国,更是旧的谎言。
在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新时代,最强大的叙事,不是靠金钱和媒体买来的,而是靠发展和道义挣来的。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给世界上的朋友和对手,讲的最好的一个故事。
来源:文史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