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团队再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封面,带来一项颠覆性技术突破。曦智科技研发的光子计算处理器PACE,用光速重新定义算力极限——其计算延迟仅3纳秒,比传统GPU快500倍,为解决AI时代算力问题开启新大门。
中国芯有了新突破!
中国团队再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封面,带来一项颠覆性技术突破。曦智科技研发的光子计算处理器PACE,用光速重新定义算力极限——其计算延迟仅3纳秒,比传统GPU快500倍,为解决AI时代算力问题开启新大门。
PACE的核心在于光与电的完美配合。光子芯片专门负责处理人工智能计算中占比超过90%的矩阵运算,利用光的物理特性实现超高速并行计算;电子芯片则专注逻辑控制和数据调度。结合之后,在处理金融交易策略优化、药物分子模拟等问题时,原本需要微秒级运算时间的任务,现在仅需3纳秒,相当于用光速跳过了传统芯片的机械式运算过程。
大规模集成是光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的关键。现在成功突破了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16000个光子元件的技术难题,包括激光器、光波导等核心部件。通过创新的2.5D封装技术,将光子芯片与电子芯片像三明治一样垂直堆叠,既保证信号传输效率,又大幅缩小设备体积。这项突破让单个芯片的光学元件密度达到新高度,为商业化铺平道路。
八年磨一剑的研发历程见证了中国科技的蜕变。从2016年首次在《自然》提出光子计算理论,到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光子AI芯片,到如今实现工程化落地,曦智科技完成了从理论到产品的三级跳。最新发布的芯片已能支持商业算法运行,例如在处理图像识别模型ResNet-50时,运算延迟降低80%,在金融量化交易场景中策略优化效率提升近300倍。
PACE将重塑多行业。在AI领域,光子计算卡可直接插入现有服务器,为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提供新方案;在金融行业,纳秒级的运算速度让高频交易策略优化成为可能;科研机构已将其用于5000阶矩阵运算,精度达到实用级别。更值得关注的是,从芯片设计到封装制造,整个产业链已实现国产化,3D封装技术更是打破国际垄断。
尽管前景光明,挑战依然存在。目前光子计算卡的成本是高端GPU的3倍,软件生态建设也需时间积累。但随着产业联盟的建立和开发者工具的完善,中国正从技术突破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这场光与电的融合革命,或将重新划分全球算力版图,为突破传统芯片性能天花板提供中国方案。
PACE的突破意味着中国芯片在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面对卡脖子的问题有了新的方案。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