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8日,一则消息在全球科技投资界引发轩然大波。美国机器人公司Figure宣布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3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00亿元,一举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18日,一则消息在全球科技投资界引发轩然大波。美国机器人公司Figure宣布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3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00亿元,一举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要知道,仅仅在一年半前,这家公司的估值还只有26亿美元,15倍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纪录,但鲜为人知的是,Figure公司的产品零部件,很多都是中国制造,为何全球都能排上名的公司离不开中国制造?
Figure的创始人Brett Adcock是个典型的连续创业者,这位1986年出生的企业家早已不是创业新手,他创办的线上人才市场公司Vettery被以1亿美元收购,电动飞行汽车公司Archer Aviation也已成功上市,市值达到57亿美元。
2022年,当Adcock宣布创立Figure时,他面对的是一片质疑声,“经过无数次演讲,我找不到一个真正的风险投资人愿意投资,”他回忆道,当时公司每月烧钱100万美元,却看不到明确的产品市场契合度。
但团队没有放弃,“我们的想法是放手去造一个人形机器人”,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从零开始设计出了人形机器人的大部分部件,2023年5月,Figure成功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7000万美元。
转机来自行业大环境的变化,随着具身智能概念爆发,人形机器人突然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
2023年10月,Figure推出第一款人形机器人Figure 01,Figure最初与Open AI合作,但今年2月宣布终止合作,推出了自研的机器人AI模型:Helix。
在演示中,搭载Helix的AI能够同时操控两台机器人,让它们协同工作,这一幕震撼了整个行业。
更关键的是,Figure的估值飙升速度令人咋舌,从2023年的数亿美元,到2024年2月的26亿美元,再到如今的390亿美元,这种指数级增长在让人惊叹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担忧:是否存在泡沫?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背后站着众多中国制造商,根据汇丰银行的研报,在Figure的供应链中,长盈精密提供关节、轴承和传感器。
这些中国企业提供的零部件,构成了Figure机器人的“筋骨血肉”,这并不令人意外,无论是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国内新贵,还是特斯拉擎天柱、波士顿动力等海外巨头,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参与。
马斯克曾坦言扩大擎天柱生产规模面临的挑战:必须从零开始创建供应链,而这恰恰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所在。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据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全球人形机器人100家关键企业中,有56家来自中国,这波具身智能浪潮中,不少投资人专门来到深圳寻找硬件项目,看中的就是这里“硬件创新+制造业配套”的集群优势。
今年以来,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国内头部企业相继拿下大单,展现出明显的成本优势。每一步突破,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能力的支撑。
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曾坦言,在他看来,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机器人技术的主要竞争者之一,虽然他预测“最终只有少数几个团队能取得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面孔一定不会缺席。
当Figure获得2700亿估值时,国内投资界开始重新审视宇树等企业的价值,今年6月,宇树科技融资时的估值仅为百亿级别,相比之下,“宇树们可能被低估了”成为不少投资人的共识。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商业化落地能力、AI模型的实际效果、与宝马等大客户的合作深度,都将决定Figure能否撑起这2700亿估值,与此同时,中国供应链企业正在从零部件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者升级,而宇树、智元等国内企业也在加速追赶。
人形机器人的赛场已经拉开帷幕,这场关乎未来科技制高点的竞赛中,中国制造不再是配角,而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从减速器到传感器,从电机到外壳,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正在支撑起整个行业的梦想。
而这场刚刚开始的竞赛,注定会有更多中国面孔站上舞台中央。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