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面的十年“慢炖”与一朝“狂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10:55 1

摘要:根据极海品牌监测(https://stores.geohey.com)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5日,遇见小面在大陆的门店数量达到377家,过去一年在营门店增长了近50%,年关店率约为4%。

根据极海品牌监测(https://stores.geohey.com)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5日,遇见小面在大陆的门店数量达到377家,过去一年在营门店增长了近50%,年关店率约为4%。

这一速度放在当下略显寒意的餐饮市场不可谓不快,但对于这家创立于2014年的重庆小面品牌而言,又显得太慢了 —— 直到2023年,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遇见小面才突破100家门店。这一快一慢的反差不仅令人好奇,到底是什么让他突然踩下了油门?

准备上市是最直接的需求,据港交所披露,遇见小面已于昨日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募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规模化”,但募资成功的前提是证明自己具备规模化的能力。

遇见小面过去一年的扩张超七成集中在一线城市上,其中广深两地又是增长主力中的主力。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遇见小面的地域分布并不全面,门店梳理超过10家的省份仅有广东、北京、上海、福建和湖北五省,其中广东250多家门店占总门店近七成,广州和深圳两城市又占到广东门店的80%,而在小面最多的城市重庆竟然没有“遇见小面”。

这显示出了其门店布局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拥有这一特征的餐饮企业,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需求的地域性,这个自不必多说;二是供给的地域性,对供应链的强依赖限制了门店的扩张半径,典型如古茗。

遇见小面的城市扩张也验证了这一点,过去一年新进入的5个城市,分别是广东的茂名、惠州和阳江,厦门周边的漳州,北京周边的天津,都是依托已有成熟市场开拓的新市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遇见小面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扩张主要以自营为主,占比近90%;而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则以加盟为主,占比近70%。

伴随着门店的扩张,遇见小面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4.2%至11.54亿元,净利润6070万元。虽然应收和利润数据亮眼,但财报数据仍然显示了不少隐忧。

首先是订单平均销售额持续下降,从2022年的36元下降至2024年的32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招股书方解释为品牌主动降价促销,但客单价的下滑依然对利润率构成压力,导致2024年净利润增速(32.2%)明显低于营收增速(44.2%)。

其次是同店销售额增长乏力。遇见小面2023年的同调销售额增幅尚有28.7%,但2024年却转为负增长-4.2%。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的降幅更为明显,达-5.1%。作为衡量门店盈利能力和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同店销售额增速的下滑或稀释品牌扩张能力。


来源:GeoHey极海监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