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不是“懒癌”!千万别盲目相信传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8:55 1

摘要:9月20日,恰逢全国科普月,“全国甲状腺癌防治日暨甲状腺癌全程管理及科普宣传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不仅汇聚国内甲状腺癌诊疗领域顶尖专家,更重磅宣布将每年9月20日设立为 “甲状腺癌日”,旨在推动全社会关注这一已攀升至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的疾病,以精准诊疗与

9月20日,恰逢全国科普月,“全国甲状腺癌防治日暨甲状腺癌全程管理及科普宣传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不仅汇聚国内甲状腺癌诊疗领域顶尖专家,更重磅宣布将每年9月20日设立为 “甲状腺癌日”,旨在推动全社会关注这一已攀升至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的疾病,以精准诊疗与协同守护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甲状腺癌五年生存率突破90%,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甲状腺疝外科主任田文介绍,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但我国在诊疗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五年生存率从十年前的65%左右跃升至92.9%,成为国内首个五年生存率突破90%大关的恶性肿瘤,且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在技术创新层面,我国甲状腺癌诊疗技术已获国际认可。田文举例,腔镜甲状腺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吸引众多国外医生前来中国进修学习,并将该技术带回本国推广;国产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更是实现“跨地域突破”,他曾通过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广州为北京的患者成功实施甲状腺癌手术,标志着我国在远程精准外科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规范化诊治的持续推进。”田文强调,我国已制定系列甲状腺癌诊疗行业标准、专业指南及专家共识,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广泛普及,从早期诊断到规范治疗形成完整体系,为患者生存率提升筑牢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甲状腺疝外科主任田文

“懒癌”标签致延误治疗,17岁患者留终身遗憾

尽管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但甲状腺癌认知误区仍困扰临床诊疗。有一些人甚至媒体将甲状腺癌简单定义为 “懒癌”“惰性癌 ”,认为其发展缓慢无需重视,这种片面认知导致不少患者延误治疗或错失规范诊疗机会,最终预后不佳。

实际上,甲状腺癌并非“清一色”的温和,不同类型差异极大。专家指出,甲状腺癌主要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前者预后较好,经规范治疗后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但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极高,在恶性肿瘤生存率排行榜中位列倒数第二,五年生存率极低,且晚期治疗难度极大。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龙淼云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案例,一名17岁少年三年前已确诊甲状腺癌,但患者母亲因听闻“甲状腺癌是懒癌,不用治”的说法,未及时带孩子接受规范治疗。待孩子出现声音嘶哑症状就医时,肿瘤已侵犯喉返神经,虽经手术根治肿瘤,却留下终身声音嘶哑的遗憾。“这个案例警示我们,破除认知误区、普及科学知识刻不容缓。”龙淼云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龙淼云教授

精准诊疗+全程管理,多学科协作守护患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徐波强调,早期甲状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且多数早期患者经治疗可实现根治。但甲状腺癌诊疗需遵循“精准化”的原则——不仅不同类型甲状腺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即便同一类型,在不同患者身上也需个性化制定方案,真正实现 “一人一方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徐波

对于预后较差的甲状腺癌类型或晚期患者,田文提出“全程化管理+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以甲状腺外科为主导,联合超声科、内分泌科、病理科等科室,从诊断、治疗到术后随访形成闭环。”他表示,通过多学科专家共同评估病情,可为患者制定最优化诊疗方案,既确保肿瘤根治效果,又最大程度兼顾患者生活质量,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会上,专家们一致呼吁,甲状腺癌防治需突破 “医疗圈单打独斗”模式,构建全社会协同参与体系。除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积极配合外,医药企业应持续推动诊疗技术与药物创新,媒体则需承担科普责任,传播科学诊疗知识,破除认知误区。

“科学防癌、规范治癌,需要每一方的努力。”孙辉表示,设立“甲状腺癌日”只是起点,未来将通过系列科普活动、基层医师培训、患者教育等举措,让更多人正确认识甲状腺癌,让精准诊疗惠及更多患者,真正实现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目标。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