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皇后(?—655年),为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贞观年间,选为晋王妃。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因而被册封太子妃。永徽元年(650年),册立为皇后。在唐朝历史上,王皇后的结局是非常凄惨的,甚至没有之一。而王皇后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和武则天存在直接
王皇后(?—655年),为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贞观年间,选为晋王妃。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因而被册封太子妃。永徽元年(650年),册立为皇后。在唐朝历史上,王皇后的结局是非常凄惨的,甚至没有之一。而王皇后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和武则天存在直接的关系。
一
具体来说,王氏,名不详,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她出自太原王氏这一世家大族,王氏与唐朝皇室系旧亲,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同安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因此王氏出身显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后裔,其父母两族亦都是唐朝皇室的姻亲,属于关陇贵族集团。
因为这一层关系,加上王氏貌美,经同安公主告知唐太宗李世民,于是成为晋王李治的王妃。当然,王氏应该想不到,自己会成为未来的唐朝皇后。毕竟,他的丈夫李治只是一个藩王,而太子已经有人选了。
不过,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册封王氏为太子妃,并提拔其父王仁祐担任陈州(今河南淮阳)刺史。因为这一缘故,王氏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当然,如果她能预知最终的结局,或许不愿意朝着皇后的前进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唐高宗李治继位。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李治正式册立王氏为皇后,其父王仁祐为特进,封魏国公;其母柳氏,封魏国夫人。王仁祐死后,追赠司空。
由此,此时的王皇后及其家族可谓是地位显赫。但是,唐高宗显然不会只宠幸王皇后一人。更为关键的是,王皇后无子,而李治宠幸的萧淑妃接连诞下三个儿女,这让王皇后坐立难安。
二
早在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后来唐高宗到感业寺上香,见到武媚后相互哭泣。王皇后听说后,阴令武媚蓄发,劝唐高宗将其纳入后宫。由此,在王皇后的帮助下,武则天得以重返皇宫。当时,武则天卑辞屈体以侍奉王皇后,王皇后非常喜爱她,多次在皇上前为其美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王皇后确实帮助武则天,但是,她的初衷是利用武则天来离间萧淑妃之宠。所以,等到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唐高宗拜武媚为昭仪后,此时的王皇后反而和萧淑妃联手,一同在皇上前谮害武昭仪,不过,唐高宗不信二人之语,却只信武昭仪。
在武则天为李治生下子女后,王皇后苦于无子,便与舅舅柳奭(中书令,官居宰相) 密谋过继刘氏之子李忠为子,并请长孙无忌奏请唐高宗立他为太子。于是,同年(652年)七月,唐高宗听从长孙无忌之言,册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可是,让王皇后没有想到的是,武则天觊觎皇后的宝座,很快就发动了迅猛的攻势。当时,王皇后虽然失宠,但唐高宗并未有废后之意。于是永徽五年(654年),武昭仪请皇后来看望刚出生的安定公主,皇后一走,武昭仪便秘密扼杀了小公主(有争议),并盖上被子。到了这个时候,王皇后可谓是百口莫辩,而被激怒的李治,决定废黜王皇后。
三
因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坚决反对,王皇后的皇后之位并未废黜,但后续唐高宗李治得到了李勣的表态: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于是,永徽六年(655年)冬,唐高宗正式下诏废黜王皇后,并将其囚禁起来。
王皇后被囚禁后,唐高宗又时常想念她们,多次看望后决定将她释放。武则天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担心王皇后会东山再起,于是派人将其责打一百臀杖。王皇后被打得皮开肉绽,武则天仍然不解气,继续命人将其被砍去手脚,投入酒缸中。就这样,王皇后被折磨数日后才死去。而王皇后被杀后,王氏族人、萧氏族人全都流放岭南,并追改王氏的姓氏为“蟒”。此外,王皇后去世后,她的嗣子李忠,也因为武则天心腹的陷害,所以被坐罪赐死,时年二十二岁。
来源: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