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龙王庙镇龙王庙行政村,“大毛二毛”家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7:15 1

摘要:1958年9月建立红光人民公社。1959年1月更名为龙王庙人民公社,均为公社驻地。并成立龙王庙大队。1984年2月撤社设乡,龙王庙大队改为龙王庙行政村,属龙王庙乡。2002年撤乡设镇,属龙王庙镇。

龙王庙行政村为龙王庙镇驻地,辖龙王庙东村、龙王庙西村2个自然村。居民 973 户、3910人。总面积 7.66 平方千米。

沿革

1958年9月建立红光人民公社。1959年1月更名为龙王庙人民公社,均为公社驻地。并成立龙王庙大队。1984年2月撤社设乡,龙王庙大队改为龙王庙行政村,属龙王庙乡。2002年撤乡设镇,属龙王庙镇。

自然村概况

龙王庙东村

西邻龙王庙西村,东邻曹庄村,南临定砀路,北邻闫堂村。居民465户、1878余人,有张、王、李、孙、董、单、刘、朱、陈、毛、郑、卢、谷、孟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4.26平方干米。

原名孙庄,东有复兴集,后因建龙王庙,合为一体。因此地有一座塔,塔东南角有一口井,人有各种病都来取水,很灵验,在此建庙,取名龙王庙。后龙王庙村分为东、西两村,此为东村。

龙王庙西村

西邻唐廉庄村,东邻龙王庙东村,南临定砀路,北邻闫堂村。居民508户、2032余人,有张、王、李、孙、董、单、刘、朱、陈、毛、郑、卢、谷、孟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3.4平方干米。

与龙王庙东村原为一村,后分开,此为龙王庙西村。

村庄古迹

浮图塔

又名“丰泽西塔”。位于龙王庙村北约10米处。始建于宋朝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历代多有修缮。为九层六角楼式砖塔,塔基周长8米,每层塔中都供有不同佛像,塔基之下有地宫。1961年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将塔身拆除。

观音禅寺

前身为“自龙祠”,有大殿三间。传为刘邦为其所误斩自蛇而建,后因年久失修而渐趋荒废。宋代天宝元年(公元969年),在此增建观音禅寺一处。自宋以来,道场不断,香火日盛,住持僧尼多达百人。“文化大革命”时被拆,2016年已恢复重建。

村庄名人

刘嗣矩(1773—1855)字淑方,号晓村,龙王庙村人。历任贵州省开泰、永宁、普定县的知县和怀仁直隶厅同知,署理都匀知府。他精明干练,处事雷厉风行。案上从没有积压过公文。所到之处政治清明,风淳俗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刘嗣矩在开泰任上,发现此地重男轻女之风尤甚,生下女婴不是被溺死就是被遗弃。为了移风易俗,他决心改良这种重男轻女的风气,立下禁令,凡是溺死或遗弃女婴者治罪,并设立育婴堂,令人专门收养孤儿。又发现当地风俗,大凡女子出嫁,女方陪嫁太重,很多女方家庭不堪重负,于是他又立下规矩:女方陪送嫁妆量力而行。初到开泰时,当地治安甚差,一到夜幕时分,因吃喝嫖赌引发的打架斗殴之事时有发生。为了加强地方治安,给人们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他经常带人夜巡,发现不法之徒闹事就绳之以法,严加责惩。没用多久时间,这里就安宁了。除此之外,刘嗣矩非常重视培养人才,县里秀才凡是有志读书的,他都亲自为其授课,并捐出自己的俸禄整修书院。他在开泰期间曾为当地创立书院一所,取名“维风书院”,亲自讲课督励士子。结果不到两年时间,当地就有联科得中的举人好几名。钱伯瑜督学贵州时赠他一块“鸣琴余韵”的匾额。在仁怀县,他捐出自己的俸禄为秀才们购买灯油,资助秀才们伙食费用。同时还建立了“先农坛”和“文昌阁”,百姓和士子们对其感恩戴德不尽。当地有几兄弟因为分配家产不公而互相控告,刘嗣矩就用“孝悌”和“谦让”的道理教育他们,最后他们都感动得痛哭流涕,表示今后一定要和睦,再也不打官司了。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他被调离开泰,去了永宁。

在他刚刚离任开泰不久,开泰就发生了红苗变乱,开泰人民到省里要求他回到开泰,永宁的百姓知道了,也到省里挽留他。两方都说:“为什么要夺去我们的贤父母啊!”上宪看到两地百姓都这样要求,考虑到苗族变乱又非嗣矩不能平息,于是又派他回到了开泰。苗人首领看到嗣矩又回来了,俯首帖耳去请罪,说:“刘父母来了,我们不忍心再生是非了!”事情平定之后,他得到了“政绩卓著”的称号。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嗣矩告老还乡,上宪怕他离任就委派他任都匀知府。他69岁时告老还乡,开泰、永宁、怀仁为他立下生祠,设上他的牌位,称他为“刘菩萨”。刘嗣矩回到家乡后,被聘为单县书院的主讲,他常常教育人以德为先。他的学生遍及奉天、直隶、山东、河南、四川、贵州等地,达几百人之多。82岁时卒,乡谥“孝端先生”。

毛思忠(1879—1942)龙王庙村人。外号“大毛”。早年家贫,曾在小饭馆当伙计。后来与其兄弟毛思义(外号“二毛”)投军到曹州巡防马队当兵。1913年在成武天宫庙驻防时与把兄弟张慎杀死管带,携枪落草为寇,活动于单县黄河故道一带。张慎死后,毛家兄弟继任首领。由于兄弟俩不祸害百姓,经常劫富济贫,队伍很快发展到200余人。兄弟俩曾率领队伍攻打曹县、丰县两县城,开仓济贫。后被苏鲁豫皖边防剿匪督办张敬尧招安收编,毛思忠被委任为中央陆军第七师二十七团第五营营长,毛思义副职。由于兄弟俩战功卓著,不断升职。毛思忠后来曾任湖南督军张敬尧部宪兵司令、湖南造币局局长。

毛思义(1886—1928)龙王庙村人。外号“二毛”。1924年毛思义率部投奔湖北督军王占元,被编入十八师任团长、后升旅长、师长。1925年10月,直系军阀孙传芳组建浙闽苏皖联军,毛被编入奉军第十二军调入东北。后张宗昌组建直鲁联军,毛被任命为直鲁联军十八军军长。1928年在北伐军打击下退至唐山,被白崇禧部打死在唐山火车站。

民国五年半,大毛二毛打曹县。打死了徐继孺,捉走了张青善。

村庄往事

舞龙习俗

龙王庙的庙宇众多,所以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庙会。每年旧历“二月二”的龙王庙庙会期间,例行举办大规模的祈雨祭祀活动。每逢节庆,庙会和祭祀期间,都有“舞龙”的风俗习惯。龙王庙最初的舞龙活动源于祈雨。人们身穿红衣裤或蓝衣裤,头扎黄头巾或粉色头巾,腰系红绸布,十几个人共同挥舞着一条用黄布或纸扎的“龙”边走边舞,龙身随着人们的上下左右舞动,龙便摇首摆尾,龙身时起时伏,左右翻滚,活灵活现。经过历史演变,“舞龙”渐渐地成为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千百年来,象征着吉祥喜庆、欢乐幸福的舞龙运动已经成为龙王庙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

民间传说

龙王庙由来

相传,龙王庙乃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不久,偕吕后来单父县省亲时,为自己当年醉酒后误斩的那条白蟒蛇所建,刘邦特赐名叫“丰西泽白龙神祠”。东汉末年,又在离此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砖塔,名叫“镇蟒塔”。后经风雨剥蚀和历代战乱,原塔几经荒废。到了唐朝,由于国家上层重视佛教,朝廷敕令当地官府在原塔旧址上面建造了一座七层浮图宝塔,并在塔下面修建了一处庞大的地宫,内中收藏了许多经卷、法器等等。据传,还有一枚来自西域佛国高僧赠予的“如来真身佛指舍利子”。初唐时期,这一带香火极盛,每日前来烧香拜佛、祈求神灵赐福的人们络绎不绝。到了唐中晚期,武宗年间,皇帝以佛教徒太多,耗费大量国库白银为由,颁布一道敕令,全面打击佛教,“浮图宝塔”也没能幸免,被拆除,只留下了汉初刘邦所建的那座供奉白龙的神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白龙祠也就是今天的龙王庙。

龙王庙传说

据碑文记载,唐朝就有此村,村名失传,后因孙家从山西洪洞县来此定居,取名孙庄。东有复兴集,后合一体。有一名老者据说很神奇,他在地里种了一块白菜田,每天4、5点钟就有人给他浇完了,他感到很吃惊。有一天,他看到一只白鹅从井里出来,用翅膀注水。为了感恩,于是修了一座龙王庙。

附:龙王庙反封锁反碉堡

日军1942年“12·21大扫荡”之后,在湖西抗日根据地中心挖掘了宽1.3丈、深2丈的“丫”字形封锁沟,西从单西南郭村集,往东经范堤口至龙王庙,折向东北经终兴到曹马,又从曹马向东北经金乡县肖云寺至鱼台,从曹马向西北经连店到金乡鸡黍集等地,长达 100公里,沿公路和封锁线广筑碉堡。

1944年6月,湖西各县党、政、军、民紧急动员,组织力量,在全区开展反碉堡战役。

在强大军事、政治攻势下,临河县境内的羊圈,单县境内的大魏庄、陈庙,金曹县境内的曹马集、胡庄、石佛集等碉堡里的伪军,自动拉响地雷炸毁碉堡缴械投降。其他碉堡多数未经攻打,便举起白旗投降。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投入扒堡平沟的斗争,日伪军在根据地苦心经营一年半的封锁线,在5天之内,除龙王庙据点外,全部被拔除。

龙王庙位于单城东南25里处,是日伪碉堡封锁线上的一个大据点,驻有伪省警备第六大队200余人。在龙王庙附近的王竹园、刘土城等据点,各驻伪军一个排,与龙王庙据点互为依托。龙王庙东南角靠近公路处,筑有三角碉堡,高达丈余,可容纳一排人,庄北修筑方城一座,墙高3米、宽1米,方城周围有4个碉堡,另有机枪和单人掩体百余;据点外围有5道工事,2道鹿眥,3道围壕,壕宽约2丈、深丈余;据点东、北、西三面是开阔地,全在敌人火力封锁控制之下。守敌武器装备精良,工事坚固,防御体系完整,气焰嚣张,扬言龙王庙据点是“万全堡垒”。

1944年6月29日夜,十团和单县、临河县两个县大队700余人包围了该据点,并组织喊话劝降。据点内的伪军在部分顽固分子的操纵下,拒降顽抗。对此,十团在继续开展政治攻势的同时,并进行总攻准备。7月1日夜,单县大队在敌据点东北面构筑工事,临河县大队从龙王庙街里的西南方挖通街北民房,向中心据点接近,十团一个连同时进入西面阵地,以防敌人突围;十团主力从南面抓紧土工作业。经一昼夜轮番突击,所挖道沟穿越敌人两道鹿些、两条壕沟,直逼寨墙下。第二天继续挖修工事,完善战斗部署。

7月2日下午4时,总攻开始。迫击炮弹无虚发,击中敌要害部位,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压制敌人火力点。在强大火力压制下,十团二营立即通过坑道架起云梯,攀登寨墙。

敌人刚一反击,就遭到痛击,死伤一片,缩回碉堡。敌军见火力猛烈,料难据守,便弃堡向北突围,又被击退。此时,南、北两路夹击,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指挥失灵。约半小时激战,全歼守敌。缴获机枪8挺,步枪150余支,战略物资一批。我军仅一人轻伤。拔除龙王庙据点后,县大队乘胜向刘土城、王竹园据点发起攻击。刘土城据点伪军缴械投降,王竹园据点的伪军仓皇逃窜。至此,湖西区反碉堡战役胜利结束。日伪军苦心经营两年的碉堡封锁线,在一星期内全部拔除。此役共拔除日伪据点97处,平封锁沟200余里,俘伪军2000余名,缴获枪支1800多支。——摘自《单县志》1996版

来源:老虎690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