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注意到,如今超市货架上出现了更多设计新颖的国产品牌,购物App中国际大牌的曝光度有所下降,直播间里详细讲解产品成分和故事的主播也越来越受欢迎?身边一些曾经偏爱进口品牌的朋友,也开始热情推荐好用的小众国货。
你是否注意到,如今超市货架上出现了更多设计新颖的国产品牌,购物App中国际大牌的曝光度有所下降,直播间里详细讲解产品成分和故事的主播也越来越受欢迎?身边一些曾经偏爱进口品牌的朋友,也开始热情推荐好用的小众国货。
这些变化或许意味着,中国消费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种变化,绝非偶然。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淘宝天猫发布了一份CBI榜单,这份榜单特别有意思,它不是盯着那些老牌巨头或者大卖特卖的商品,而是把目光聚焦在2018年以后成立的快消新品牌上。
从全国3000多个新品牌中,他们精挑细选出了50个“尖子生”,组成了这份“快消新锐品牌榜”。
这份榜单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简单粗暴地以销售额论英雄。相反,它把我们老百姓平时最在意的复购率、口碑、新品创新能力等等,都纳入了考量。
可以说,这份榜单不是给品牌排座次,而是通过数据,描绘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真实肖像”——原来,大家不是没钱了,也不是一味追求低价,而是变得更聪明,更挑剔,更看重“值不值”!
那些曾经靠烧钱砸广告、靠流量硬推起来的品牌,在这份榜单里,大多不见了踪影。
而能留下的,都是有两把刷子、能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反复购买的“实力派”。
回想过去十年,快消圈最盛行的就是流量套路。一个新品牌要想火,基本套路就是:找头部网红带货,砸钱做直播,全网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用巨额曝光量来堆砌销量。
有个投资人曾经无奈地说,他最怕投的品牌,就像坐过山车,广告费一停,销量立马就垮,根本留不住消费者。真正能在这场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的,无一不是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与深得用户认可的品牌。
那么,这些国货新贵,到底有什么魔力,能把老百姓的钱袋子和心智都给“圈”住呢?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娃”来说。
以前给孩子买防晒,很多家长要么图省事用自己的成人防晒,要么忍痛买那些贵得离谱的进口牌子。结果,一个叫“海龟爸爸”的品牌,盯上了一个小赛道——儿童防晒。
他们发现,随着育儿理念越来越精细化,家长们对孩子皮肤健康的越来越重视。这个原本“边缘”的需求,在海龟爸爸的精准切入下,彻底爆发了!
短短几年,海龟爸爸就冲到了儿童防晒品类的全国第一。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别总觉得只有大品类才有大市场,老百姓的需求正在被无限细分,哪怕是曾经的“边缘需求”,只要能精准把握,也能孵化出巨大的商机。
还有一些品牌,选择了“慢功夫”的路线。比如“慢本”,这个护肤品牌很少搞那种惊天动地的爆款营销。
相反,他们推出一个“空瓶回收计划”:消费者把自己用完的护肤品空瓶寄回去,就能兑换积分或者新品。这操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麻烦”?
但就是这种“麻烦”,让很多消费者觉得,“这个品牌是真的有社会责任感,是真的懂环保!”结果呢,至本的客单价比同行高出一截,回头客更是源源不断。
在快消行业普遍追求“快周转”的当下,至本却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愿意花时间和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反而能沉淀出比流量更珍贵的“信任资产”。
而有些品牌,则精准捕捉到了现代人的“情绪价值”。以前我们买沐浴露,无非就是看洗得干净不干净,滋不滋润。
品牌“独特艾琳”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将香氛艺术融入洗护产品,把沐浴液设计成艺术品般的包装,并提出“沐浴即疗愈”的理念。
当下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下班后常感疲惫,洗澡时闻着喜爱的香气、享受精心设计的沐浴体验,成为一种精神放松方式。即使价格高于普通沐浴露,许多人仍愿意为这种愉悦体验付费。
这一案例表明,如今的消费行为不再仅追求实用功能,更注重情绪价值和体验感受。品牌若能准确把握用户的情感需求,便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
在这份新锐品牌榜单中,50个品牌里有48个来自中国内地。这不仅体现了国产品牌的崛起,更说明它们已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并以实际产品力赢得市场。
例如,瑷尔博士以“微生态护肤”为定位,凭借扎实的实验室数据与国际品牌展开技术竞争,在护肤领域开辟出新赛道。
参半则专注于日常牙膏品类,依据不同口腔护理需求推出美白、护龈和中草药等细分产品,通过功能创新重新定义了这一传统品类。
花知晓将国风元素融入彩妆设计,产品包装如古典首饰般精致,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也传递了文化认同。其成功不仅限于国内,更受到海外市场认可。
这些案例表明,新锐国货品牌正通过“技术+文化”的双重优势赢得市场。消费者也不再仅追求“便宜好用”,而是更看重科学支撑、文化内涵和个性化体验等深层价值。
这份榜单还暴露了两个挺有意思的“反常识”趋势。
一是大促期间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变化,618、双11等购物节不再是低价商品的专属舞台,反而成为品质商品的重要销售节点。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大促期间选购优质产品,反映出购物节正从价格战转向品质展示。
二是消费力格局出现调整,尽管一线城市消费基础雄厚,但合肥、郑州、南昌、南京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消费指数表现更为突出。这些城市居民生活稳定,消费意愿强烈,正成为品牌不可忽视的新兴市场。
这50个品牌的成功代表中国消费市场进入新阶段: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更注重产品实际价值和使用体验。品牌需要真正理解用户需求,通过优质产品赢得认可。
对行业而言,这份榜单更像一个风向标。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促销力度或流量规模,而在于能否持续获得消费者认可,形成复购和口碑。
真正成功的品牌,是那些让用户觉得“钱花得值”并愿意再次选择的品牌。
来源:奇闻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