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那一段血雨腥风的抗日历史中,有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抵抗外敌的钢铁长城。抗联老战士刘铁石,便是其中一位铁骨铮铮的勇士,他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
在那一段血雨腥风的抗日历史中,有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抵抗外敌的钢铁长城。抗联老战士刘铁石,便是其中一位铁骨铮铮的勇士,他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
1904年,刘铁石出生于奉天省怀德县南崴子大榆树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11年,全家迁至黑龙江省汤原县胡家窝堡定居。少年时期的刘铁石勤奋好学。1916年至1922年,他完成了私塾和小学的学业,后于1924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结识了许多进步的爱国人士,在他们的影响下,刘铁石的心中逐渐播下了新思想的种子。师范毕业后刘铁石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品格,从一名高小教员逐步成长为高小校长,后来还被任命为汤原县教育局局长。然而,此时的中国东北正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刘铁石亲眼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内心的爱国热情被彻底点燃。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山河破碎,民族危在旦夕。刘铁石再也无法按捺心中的怒火,他积极组织民众演讲、游行,用激昂的言辞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号召同胞们团结起来,与侵略者殊死搏斗。日军占领佳木斯后,他毅然辞去校长职务,回到家乡,继续投身抗日宣传活动。他的行为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不久后便被逮捕。敌人妄图用高官厚禄诱惑他投靠日本人,但刘铁石心如磐石,不为所动。出狱后的刘铁石,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他与抗联领导人夏云杰等多次接触,在他们的影响下,刘铁石接受了先进思想,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抗日救国的伟大目标。1934年他毅然加入了我党领导的游击队,并于1935年10月6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正式投身到了波澜壮阔的抗日大潮中。然而,敌人并未轻易放过刘铁石。出于对他的仇恨和恐惧,敌人将他的妻儿接到抗联6军密营,企图以此要挟他。1935年的一天,敌人突然包围了胡家窝堡,除他三哥和侄子越墙脱险外,全家十几口人都被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一些其他抗联战士的家属。敌人妄图用这种残忍的手段迫使抗联战士投降。
便派“说客”上山劝降。“说客”见到刘铁石后,开出了释放他的亲人并委以高官厚禄的条件,只要他下山不再参加抗日活动。刘铁石想到身陷牢狱、忍受非人折磨的家人,心中悲痛万分。但多年来日军的暴行让他的民族仇恨刻骨铭心,他愤怒地痛斥“说客”:“你们劝我投降日本人,死了这条心吧,你们这些贪生怕死的奴才,没有中国人的骨气!”他甚至请求夏军长下令枪毙这两个软骨头。
敌人的劝降阴谋失败后,又想出了更加恶毒的手段,但刘铁石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从未动摇过抗日的决心。他在抗联的队伍中,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那冰天雪地、缺衣少食的艰苦环境中,他们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刘铁石的一生,是充满苦难与抗争的一生,更是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民族气节。他是抗联队伍中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不懈奋斗。
如今,那段烽火岁月已经远去,但刘铁石等抗联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铭记这些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康 石)
作者简介: 李生,字:康石,1974年下乡知青,1980年返城在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当摄影记者。拍摄过很多纪录片 :2004年拍摄《佳木斯一一东北小延安》2014拍摄纪录片《铁血三江》2014年拍摄《决战黎明》喜爱用文字书写自然风光、生活趣事,人生感悟。
来源:探秘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