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省八成以上的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12:26 1

摘要:让群众解决纠纷“最多跑一地”,解开心结“只进一扇门”。4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委政法委获悉,截至目前,通过规范化建设,全省八成以上的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已基本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让群众解决纠纷“最多跑一地”,解开心结“只进一扇门”。4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委政法委获悉,截至目前,通过规范化建设,全省八成以上的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已基本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集中办公

进了门就能找到人

4月15日,记者在成都市郫都区综治中心看到,现场设置了接待导引区、纠纷受理区、调解区等功能区和一个覆盖20多种纠纷类型的排号器。综治中心入驻了区法院、司法、信访、住建等12个部门和行业调委会等专业力量。

综合治理中心为何会入驻那么多部门?郫都区综治中心主任张祥平介绍,主要是为了把分散的解纷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快速响应群众各类诉求,让老百姓进了门就能找到人。

此前,成都市民陈程(化名)与某物业公司因工资拖欠问题陷入纠纷,双方协商多次无果。无奈之下,陈程找到郫都区综治中心。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入驻综治中心的相关部门联合进行协调沟通。最终物业公司同意分批次支付拖欠的陈程和工友们的工资。

“这样的集中办公,解决纠纷只用跑一地,真的很方便。”陈程感慨。

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不只在郫都区综治中心。去年以来,全省各地持续建强综治中心这个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统筹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等有序入驻,形成“一中心多能”的格局。

矛盾纠纷高质量化解

“感谢李哥,孙总承诺给我们工资中的首笔钱已经打到卡上了。”近日,眉山市仁寿县综治中心的调解员李栋良收到了陈菊(化名)发来的信息。一个多月前,当陈菊和工友们踏进仁寿县综治中心大门后,帮陈菊和工友讨要拖欠工资的事儿落在了李栋良身上。

有了矛盾纠纷不知该找哪个部门解决,一直是化解群众纠纷的难点和痛点。“我们在相关部门集中入驻办公的基础上,采取‘专业机构介入+派单调解’的模式,让‘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仁寿县综治中心副主任张峻宾介绍,工作人员根据群众矛盾纠纷的类型,引导群众到入驻部门的窗口进行处理。如果情况比较复杂,就由入驻部门和专业调解机构(组织)主动联系当事人发起调解;如果较为简单,就由入驻的部门窗口派单给专家调解员,由专家调解员联系当事人进行调解。“总之就是要让群众的矛盾纠纷有部门管、有人来处理,并得到高质量化解。”张峻宾说。

高质量化解矛盾纠纷,既需要调动社会调解资源的“柔性调解”,还需要激发强化司法保障的“刚性支撑”。在达州市渠县,诉讼服务中心入驻综治中心,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在泸州市纳溪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体入驻综治中心,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支撑。

技术赋能

让解决周期可感可知

“林大爷,根据您提供的案件码查询,你和邻居之间修建电梯纠纷将进入二次调解程序。时间确定后,会有工作人员联系您。”4月15日,宜宾市叙州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李霜拨通了市民林大爷的电话。

在叙州区综治中心,每件矛盾纠纷都会被赋上一个数字案件码。“有了案件码,每件矛盾纠纷的受理情况和解决进度就可以通过系统得到查询。”叙州区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张雪梅介绍,以前由于每个部门的信息没有打通,对群众矛盾纠纷的受理情况相互不了解,难免会出现多头受理或者重复受理,进而可能导致解决效率不高、行政效能浪费的情况。

去年开始,四川在部分地区探索运行“一案一码”,通过信息系统对矛盾纠纷实现准确录入、统一编码、有序分流。“信息技术赋能,让矛盾纠纷进了综治中心就能做到有迹可查,提升矛盾纠纷的解决效率,从而让矛盾纠纷解决周期可感可知。”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探索推广把案件码升级成二维码,群众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解决流程。未来,四川将借助现代科技力量助力矛盾纠纷化解,推动建设横向联通省级相关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的全省综治中心信息平台,让信息化成为推进矛盾纠纷法治化的重要支撑。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