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龙驰骋天山南北——铁路运输提质增效助力新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6:46 1

摘要:《中国证券报》20日刊发文章《钢铁巨龙驰骋天山南北——铁路运输提质增效助力新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文章称,天山脚下,钢铁巨龙驰骋不息,满载着煤炭、矿石、棉花、粮食等穿过广袤的戈壁奔赴各地。日益织密的新疆铁路网,串联起活力满满的新疆,成为当地繁忙的物流运输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中国证券报》20日刊发文章《钢铁巨龙驰骋天山南北——铁路运输提质增效助力新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文章称,天山脚下,钢铁巨龙驰骋不息,满载着煤炭、矿石、棉花、粮食等穿过广袤的戈壁奔赴各地。日益织密的新疆铁路网,串联起活力满满的新疆,成为当地繁忙的物流运输通道和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大动脉的关键一环。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国铁集团组织的“坐着高铁看中国”系列采访活动走进新疆。记者调研获悉,新疆铁路运输不断提质增效,智能化作业助力打通“疆煤外运”通道的堵点痛点、特色旅游专列吸引八方游客、智慧口岸保障中欧班列高效通行……自1958年兰新铁路铺轨进疆以来,新疆铁路从无到有,目前运营里程已超9500公里,推动客货运输进入快速发展期,为新疆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滚滚“乌金”出天山 “不落地”的煤炭之旅

距离乌鲁木齐200多公里的准东北站煤炭装车环线上,一列火车发出清脆鸣笛声后,缓缓驶入装车站。

准东某煤矿多式联运总经理周芳仁介绍:“煤炭从采出到外运可实现‘全过程不落地’,极大提升了运输清洁度。矿卡从露天煤矿中将煤运出,进入破碎站,经运输皮带传输到筒仓暂存,再通过传送装置进入铁路环线装车站的缓冲仓,装车出站后会喷洒抑尘剂,运抵客户后还可经集装箱直接配送入仓,全过程不落地。”

百米高的缓冲仓连着计量仓可以存300吨-500吨煤炭,犹如巨型沙漏,精准、匀速地将煤炭注入敞顶箱。“平均30分钟便可装满一列110只敞顶箱的火车,能装3500吨左右。”周芳仁说。

煤炭装车时间压缩至30分钟背后,是“双站联动”智慧装车系统的支撑。两站同时启动,从列车中部和头部同步装车,边走边装,仅需行走一半行程即可完成。

“目前,该站点每日发车20列,最大潜力达40列,为‘疆煤外运’提供强劲动能。”周芳仁说。

准东北站煤炭装车环线各站点高效运转,其紧邻着中国最大的整装煤田——预测储量达3900亿吨的准东煤田,通过乌将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将准东优质的煤炭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能源枢纽。

“为提升运输能力、打通新疆运煤通道堵点痛点,新疆铁路部门对乌将铁路进行扩能改造,取得显著成效。”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物流中心总会计师张杰介绍,乌将铁路年货运量从2021年的5648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8亿吨,日均开行列车从10余列增至92列,运力提升幅度达91.2%,其中万吨列车最多能达8列。

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铁路部门积极推广绿色高效的35吨敞顶箱运输,提升车辆循环利用效率。

周芳仁表示,随着新疆铁路煤炭保供客户范围的持续扩大,公司正利用各中转点增发运输线路,在用煤淡季,通过疆内外各中转点提前规划存煤,保量发运。

近年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提升新疆铁路的运输组织效率,释放通道能力,“疆煤外运”规模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疆煤外运”量达9061万吨,较2020年增长3倍多。截至9月5日,今年乌鲁木齐局集团“疆煤外运”量完成6330.92万吨,同比增长7.76%。

“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铁路+文旅”激发消费活力

喀什,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钢铁动脉不断延伸,让进出喀什更加便捷,“千里归途一日达”成为现实。

早晨8点,喀什的天还没完全亮,一列从乌鲁木齐驶来的Z6516次列车缓缓进站,这是目前乌鲁木齐到喀什唯一的全卧列车,每个包厢门都以新疆景点命名,并配有提供钢琴、卡拉OK的酒吧车厢,极具特色,是乌鲁木齐局集团打造的特快旅客列车。

“自2022年开通以来,该列车始终保持满员运行,采取‘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的模式,将乌鲁木齐至喀什1453公里的行程从20多个小时压缩至11小时30分,实现了游客‘快进慢游’喀什的愿望,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喀什车务段段长薛九龙向记者表示。

“过去从乌鲁木齐去南疆或者从和田、若羌前往北疆都需要绕行或依靠汽车。2022年和若铁路开通后,南疆形成了完整的铁路环线,便利了群众出行,显著地拉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喀什与其他省市地区的距离“更近了”,更多游客得以便捷抵达,体验独特的西域风情。

喀什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忠表示,自今年7月1日起,喀什至重庆列车的开行,有效串联南疆铁路、青藏线、兰渝线三大干线,构建起横跨大西南与大西北的陆路“高速走廊”。

2012年至2024年,喀什地区年度游客从360万人次跃升至4198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亿元增长至358亿元,增幅近18倍。许多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喀什旅游经济的“蝶变”,正是新疆铁路网提质增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依托兰新高铁、兰新铁路主通道以及南北疆环线铁路的优势,铁路部门不断丰富“新东方快车”“天山号”“环塔游”等谱系化旅游产品,助力新疆旅游经济打造新的“增长极”。

9月17日,Y913次“天山号”旅游列车载着近150名游客从乌鲁木齐站启程,开启为期10天的新疆之旅。今年,铁路部门在新疆开行旅游列车超300列,其中由疆外各地开行的进疆旅游列车达240列,同比增长90.5%。

新疆铁路旅游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疆内旅游列车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今年,计划开行百趟旅游专列,银发专列占全列的70%至80%。

智慧口岸加速建设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9月1日17时,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国境站鸣笛启程,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同时,一列满载着板材、饲料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正等待入境。截至当日,阿拉山口口岸今年通行中欧班列超5000列。

“日均有20列中欧班列从这里通行,其中返程班列占三分之一。”阿拉山口国境站运转车间工作人员在调度屏幕前说。

数字跃动的屏幕背后,是口岸通关效率和辐射能力的持续提升。

今年前8个月,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双口岸通行中欧班列11722列,同比增长10.4%,折射出智慧口岸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通过与海关协同推广‘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出口班列最快只需20分钟就能办结全部手续。”霍尔果斯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安康说。

“通过数字口岸系统的建设与使用,实现铁路、海关数据实时互通,实时掌握列车动态及货物放关信息,预计提升车辆周转效率超20%。”李安康说。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增加,阿拉山口国境站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目前,经阿拉山口国境站通行的中欧班列线路辐射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搭载的货物品类由最初的电子电器、日用百货拓展到商品汽车及配件、机械设备、日用百货、木材等200余种。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疆铁路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实现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其中,铁路网络持续完善,目前已覆盖全疆80%以上县级行政区,构建起“一轴(兰新铁路、兰新高铁主通道)、三出疆(中部兰新线、北部临哈线、南部格库线)、两环(北疆环线、南疆环线)、两对外(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的铁路网。

客运方面,年度旅客发送量从2012年的2162万人次跃升至2024年的5080万人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货运方面,在“疆煤外运”以及粮食、棉花、矿石、化工产品等运输需求的强劲带动下,货物发送量保持高位增长,2024年完成货运发送量2.37亿吨,较2020年增长36%。

新疆铁路持续强化“东联西出、西引东进”运输大通道功能,不仅为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提供坚实支撑,更成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战略保障的重要动脉。(完)

来源:新华社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