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鸿蒙智行硬核安全、硬核技术,才是鸿蒙智行2025年攻BBA T的擂台,成为中国豪车第一名的底气所在。
鸿蒙智行以“安全第一”重构豪华智能电动汽车新标准
鸿蒙智行硬核安全、硬核技术,才是鸿蒙智行2025年攻BBA T的擂台,成为中国豪车第一名的底气所在。
1、从用户体验到安全守护,从人车家高科技体验到乾崑ADS 4.0的六大双备份系统,华为一直被追随却从未被超越
只看到问界M9上市销售1年零1个月,卖了18万辆,问界M9 2025款上市27天,大定突破4万辆,50万元以上SUV销量第一。
背后是问界M9至少5个第一:被国家权威机构认定的遥遥领先3G和一个G+的五星安全暨安全得分纪录保持者,是净推荐值第一,是保值率第一,是保费下降速度第一的四个第一,是德国P3权威测试第一。
只看到问界M8上市40天,预订15万辆,上市1小时大定2万辆。
背后是鸿蒙智行把问界M8的安全做到极致,M8的全尺寸、智能化、高科技、舒适性、高性价比,传统燃油车有的,M8有,他们没有的,M8还有。
华为乾崑ADS与全向AEB和被动安全的安全“天花板”如何炼成?
当行业仍在追赶GB 38031-2025“不起火、不爆炸”基线时,华为已用24小时热失控抑制和1800J底部抗冲击定义新标杆;当对手标榜“豪华用料”时,鸿蒙智行以核潜艇钢材和玄武架构证明何为“硬核豪华”;当对手说自动驾驶是第一梯队,华为双冗余六大系统备份。
安全不是配置,而是底线——这正是华为“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的底气。
2、华为乾崑ADS3.0及乾崑ADS 4.0是全球最强大最安全的自动驾驶系统
2.1 双冗余架构,六大系统全备份
乾崑ADS 4.0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感知方案,实现全天候、全场景覆盖。其【冗余设计涵盖计算、制动、转向、电源、通信、传感六大核心系统】,即使单系统失效仍能保障车辆安全运行。
2.2 乾崑智驾系统的主动安全性能碾压行业
系统可提前20秒预测潜在风险,在高速匝道、夜间逆光等极限场景下,误触发率低至0.01次/千公里(行业平均0.5次/千公里),真正实现“零误判、零漏判”。
3、华为拔高AEB上限,从“前向主动安全突破”到“发明并重新定义全球全向AEB技术
截至2025年4月15日,鸿蒙智行避免可能碰撞超过170万次,全球业界天花板。
欧洲强制AEB技术,博世方案AEB生效上限是80公里。
华为将前向AEB从80公里拔高至110,然后继续提升之150公里。
华为全向AEB技术从感知到芯片和系统,到算法,最后到决策和执行,毫秒级一气呵成,因华为是全球唯一一家全栈式自研的科技公司。
华为AEB技术从看得见到刹得住的革命性跨越。
欧洲前向主流系统上限为80公里/小时,华为前向AEB刹停速度提升至150公里/小米,业界天花板级。
华为拔高前向AEB的同时,发明并全球首创全向AEB即前后左右“四面突围”成功。
华为侧向/后向AEB:全球首创,可识别横穿行人、鬼探头及后方低速碰撞风险,覆盖99%城市道路场景。
4、华为电池安全是国家标准的5-12倍,鸿蒙智行电池零自燃
4.1 华为电池五层防护体系与国标对比
华为电池安全性能基于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全面升级,关键指标远超国标。
热失控防护是国标12倍。
新国标要求触发单体热失控后2小时观察期内不起火、不爆炸,华为通过电芯级陶瓷涂层隔膜和模组级相变材料,将热失控抑制时间延长至24小时。
电池抗压强大是国标12倍。
挤压测试,国标要求电池包承受100kN压力,华为采用蜂窝铝板结构,抗压强度达1,200kN。
电池底部撞击是国标12倍。
国标模拟139米高空钢球冲击(150J能量),华为电池包通过1,800J冲击测试。
4.2 材料科学突破
正极材料:采用高镍三元材料(NCM 811)搭配原子级Al/F掺杂,热分解温度提升至300℃(国标要求≥220℃);
电解液:新型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添加剂形成SEI膜,阻抗降低30%,锂枝晶生成概率仅为国标允许值的1/5,是国标的5倍。
5、鸿蒙智行用核潜艇级钢材造车和万吨一体化压铸机机铸就硬核被动安全
5.1 材料与工艺革新
2000兆帕核潜艇级钢材:用于A柱、B柱等关键部位,抗压强度超宝马7系30%。
万吨一体化压铸:车身扭转刚度达40,000N·m/deg,超越奔驰S级的26,000N·m/deg,减少碰撞形变风险。
5.2 实战生存率
问界M8被50公里/小时大货车撞击坠崖后,玄武架构使座舱完整率保持95%,车门正常开启,SOS系统自动触发救援。
6、从冰雪到深水的全维守护的场景化安全:
6.1 极端环境脱困
鸿蒙智行搭载冰雪模式+涉水感应系统,可在1.2米深水中保持30分钟密封性,并通过扭矩矢量控制实现冰面零打滑脱困。
6.2 智能逃生机制
车辆翻滚后,ECALL紧急呼叫系统自动定位并上传事故数据,气囊与安全带联动响应时间缩短至10毫秒,是行业平均50毫秒的5倍。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