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游戏行业风云变幻的当下,世纪华通以 1400 亿市值傲然登顶,今年上半年,其营收 172 亿,净利润更是同比暴增 129.33% 。
在游戏行业风云变幻的当下,世纪华通以 1400 亿市值傲然登顶,今年上半年,其营收 172 亿,净利润更是同比暴增 129.33% 。
然而,这看似辉煌的业绩背后,真的如表面这般风光无限吗?
实则暗藏三大隐患,一旦爆发,随时可能让这看似坚固的市值大厦摇摇欲坠,“翻车” 风险一触即发。想知道究竟是哪三大隐患如此致命?
有人说,世纪华通以 1400 亿市值登顶 A 股游戏行业,把 880 亿市值的巨人网络远远甩在身后,还靠着《无尽冬日》《Kingshot》赚得盆满钵满,妥妥的 “行业赢家”。
单观财报,上半年营收达 172 亿,同比涨幅高达 85.5%;净利润 26.56 亿,同比激增 129.33%。这般亮眼的数据,着实令人瞩目。
可细究就会发现,这份成绩几乎靠子公司点点互动 “单枪匹马” 撑起来。
《无尽冬日》全球累计收入破 28 亿美元,今年 6 月还稳坐中国手游收入榜第一;上线半年的《Kingshot》也拿下超 2 亿美元收入,公司 89.58 亿境外收入多半来自它。
有人觉得,能把一家子公司打造成 “摇钱树” 是本事,但 SLG 赛道早已是红海。
“无尽冬日 like” 跟风产品已有两款营收破亿,后来者扎堆入场,玩家被不断分流,愿意大额氪金的 “大 R” 玩家越来越少。
就像热门小吃摊多了,每个摊主分到的客流自然减少。
更为直观的是,公司上半年销售费用飙升至 65.64 亿,同比涨幅高达 120%,增速超越营收。这表明“花钱买增长”的模式已渐抵临界点,发展态势值得警惕。
27 名核心人员分走 6 亿多奖金,人均 2000 多万,有人觉得这是企业激励核心团队的常规操作,没必要较真。
但结合世纪华通的 “前科”,争议就来了。2023 年证监会查出它连续 5 年财务造假,2020 年虚增利润超 7 亿,还因此被 “ST”,不少股民当时因虚假业绩被套牢。
如今市值冲高,核心团队先分走巨额奖金,普通投资者却没尝到多少甜头,难免让人质疑:这笔钱是来自真实业绩,还是 “纸面富贵”?
而且,游戏行业靠创造力吃饭,光给少数人发巨额奖金,未必能留住更多人才,反而可能让基层员工觉得 “努力也难分一杯羹”,影响团队凝聚力。
这种 “少数人分大块蛋糕” 的模式,能否兼顾公平与长远,实在值得商榷。
看到世纪华通砸钱搞 AI,有人觉得它布局果断,AI 让美术效率提 60%-80%,还能优化买量精准度,肯定能降本增效。
但实际情况是,AI 在游戏行业还处 “摸着石头过河” 阶段。
公司上半年 10.24 亿研发费用不少砸进 AI,可目前效果多停在 “提升效率”,能转化为 “差异化竞争力” 的东西太少。
这就像种地,播了种不等于马上收获,AI 从投入到变成稳定利润增长点,需要持续砸钱和技术积累。
更关键的是,整个行业都在搞 AI,大厂小厂都用 AI 做美术、优化买量,最后可能又陷入 “同质化竞争”,AI 非但成不了 “破局利器”,反而变 “标配成本”,这对世纪华通未必是好事。
当年世纪华通花 298 亿 “蛇吞象” 买下盛趣游戏,靠《传奇》《龙之谷》等 IP 站稳脚跟,可《传奇》的版权纠纷缠了十几年。
此 IP 著作权被韩国亚拓士与娱美德分割,盛趣所获授权始终存在争议。这一状况使得该 IP 在授权使用方面的局面变得复杂,未来发展也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这些年,几家公司为争夺手游、页游授权打了无数官司,第三方公司恺英网络都被卷进来,一场仲裁就被索赔 76.62 亿,比当时公司市值还高。
十几年纠纷下来,《传奇》这千亿 IP 错失不少发展机会,盛趣还得花大量精力应对侵权问题,没能抓住年轻用户。
现在传奇类游戏买量成本越来越高,IP 竞争力下滑,这块曾经的 “压舱石”,如今更像 “绊脚石”。
其实,世纪华通的处境是很多游戏公司的缩影,靠爆款、大胆收购能短期站上高点,守住地位却难如登天。
它的争议,本质是行业 “三重博弈”:短期爆款红利与长期稳定增长的博弈、单点产品支撑与多元业务布局的博弈、资本运作与真实业绩的博弈。
市值登顶只是 “上半场”,能不能在 SLG 红海找到突破口、解决《传奇》版权隐患、让 AI 转化为持久竞争力,才决定它是 “昙花一现的新王” 还是 “长久的强者”。
对整个行业来说,这也提了个醒:靠资本炒作和短期爆款或许能风光一时,但踏踏实实做产品、搞创新、解决核心隐患,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毕竟,资本市场认的从来不是 “一时高光”,而是 “长久靠谱”。
来源:云梦说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