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1999年8月退休,或者说是尝试退休。我决定郭氏集团的管理前线退下来,但我还会继续为集团进行股票期货交易,因为我这数十年来练就的交易技能仍可发挥作用。不过到最后,我的退休只是暂时性的。对我来说,工作是永无止境的。
回归与退休
我在1999年8月退休,或者说是尝试退休。我决定郭氏集团的管理前线退下来,但我还会继续为集团进行股票期货交易,因为我这数十年来练就的交易技能仍可发挥作用。不过到最后,我的退休只是暂时性的。对我来说,工作是永无止境的。
1999年让我考虑退休的原因,是我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我见过在30岁、40岁、50岁猝然离世的朋友,而到1999年,我已经接近76岁了。那时,我也饱受脊椎疾病的痛苦,幸好后来通过手术得到极大舒缓。因此,为了公司着想,我应该与公司保持距离,让他人执掌经营。
所以我下定决心退休,不是为了逃避工作或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而是因为我担心我踩过的地方长不出青草来。我想站到一边,观察我的继任人如何经营。另外,我还有两个跟随我几十年的助手﹣﹣我的儿子孔丞,还有自1967年起一直伴在我身边的柳代风。我安排孔丞与他,及几位管理人员共同执掌公司。
理论上,这些决定看来很理性和合乎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我还是驾驭着公司的所有业务,甚至参与决定员工奖金。所以,尽管那几年我不再去办公室,但我住的地方只离办公室几公里远。很多人到我家里来,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找到我。我想,我的继任人一直感觉到我的存在。我无处不在的身影,让他们无法填补真空。应该说,根本没有什么真空。我就在那里。这个实验证明没法成功。
2003年,有两件不幸的事件导致我重返公司。我本已把集团的缰绳交给了儿子孔丞,我原来的首席助理柳代风像之前辅佐我一样,做孔丞的助手。但2003年2月,代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心脏病突发猝死。同月,可怕的"非典型肺炎"(非典)在香港爆发。当时还不知名的病毒迅速传播开去。代风的离世和非典造成的冲击促使我复出,处理应对集团面临的问题。
代风1941年10月6日出生于吉隆坡,全名柳代风。从1960年代末起,我每次外出公干几乎都有他陪伴左右。他是我的私人秘书、首席助理、头号学生。他也因此常常承受我的性急与坏脾气,有时甚至会想到辞职。至少有两次,他跟我母亲说:"我再也受不了,叔伯母,我再也受不了。"可他一直忠心、诚实、可靠地待在集团,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回想起来,我最后一次与代风见面是他去世前的几周。孔丞和代风问我,他们可否一起来见我。这从未发生过。他们到达后,孔丞转身朝向代风,示意他先说。
代风很激动,我很久没见过他那么忧心忡忡。他说:"罗伯特先生(他这样称呼我是因为家族里有太多的"郭先生"),事情很不顺利。"他在我儿子孔丞、他的顶头上司面前,希望尽量慎言,不想冒犯,但他的一些话还是语中带刺。他最后说道:"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其实,当着孔丞面前这样说话等同不敬,因为孔丞是代风的老板。我当时想,这不是代风的一贯风格,他平时不是这样的。他怎么就这样爆发了呢?不过,当时事情实在发生得太快,就像锅上的盖子突然被沸腾得跳起来。
数周后,我和太太宝莲在伦敦与我们的女儿惠光和燕光一起,准备搭飞机去日内瓦开始滑雪假期。那是2003年2月1日,我们在伦敦机场办好登机手续。在候机室,我买了一本杂志,回来的时候,宝莲说孔丞刚来过电话,五分钟后会再打来。
还没过三分钟,我的电话就响了。孔丞说:"爸爸,我有非常坏的消息要告诉你。"我的心沉了下去。
他说:"有关代风的。"我的心更沉了。
"他去世了。"
代风躺在吉隆坡机场的登机闸口离开了人世,他正准备登机。
代风和孔丞来见我的情景突然在我脑海中闪过。汉人有一句古语,大意是"人之将死,必有异常之兆"。这可能是一种先兆吧。
此事让我深受打击。我和宝莲决定飞回亚洲,孩子们继续她们的滑雪假期。说来惭愧,在回香港的漫长旅途中,我整整哭了好几小时。我的心碎了。这位忠诚待我、侍我数十年,在早年艰苦经营期常被我苛责的人,这么年轻就突然地离开了人世。
回香港的飞机上,为了试图排遣自己的内疚感和不愿置信的痛苦,我手写了一封诀别信给代风。当然,我没让宝莲看到这一切。当飞机驶入黑夜,我开着小阅读灯,写啊写,感觉像在跟代风聊天,就我们俩。我没有把信给任何人看,但参加丧礼之后,我把信交给了他的长子,并告诉他,我对他父亲的死伤心欲绝。
我无法逃避可能是我加速了代风死亡的这样一种感觉,因为我可能给了他太大压力。同时,我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么会让自己的健康糟到这个地步,却从不提起。我那时已经退休,我看不到任何征兆。而事实上,我很少见到他。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没有退休,是不是可以挽救他?代风享年仅61岁。
2003年,全球才知道非典型肺炎是蝙蝠的急性病毒贯穿了人类的保护屏障。从京华酒店感染首例开始,病毒呈几何级数传播。在威尔斯亲王医院,一些医生和护士也受感染死亡。一位去该院做透析的肾脏病人也遭感染,他后来曾探访住在淘大花园的兄弟,使用过那里的卫生间。因此,致使淘大花园上百名住户也受到感染。遗憾的是,受感染者当中,有一位是我们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的项目经理,他亦因此去世。
中国大陆和香港均受到重大冲击,世界卫生组织向疫区发出旅游警示。我们的生意受到重大影响。港岛香格里拉酒店共有565个单元(房间和套间)及数家餐厅。它们都异常冷清。我压低声线问酒店经理:"客房入住率有多少?"
他答道:"百分之二。"
此时,报章充斥着各间公司紧缩业务的消息。即使如此,我还是拒绝考虑裁员。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我觉得裁员无异于遗弃他们在沙漠。他们怎样回家面对家人。我要求各经理采取灵活弹性手法处理。
我们耐心等待着。庆幸大约在两个月后,拨开了云雾看见青天。国际间的合作使疾病传播受到控制。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出色的医药研究人员成功为病毒解码,找到了病源和传播途径。很多病人经过医护逐渐康复。通过对病人的有效隔离,疾病传播速度减缓,最终停止传播。非典终于被制服。云开雾散,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
成功之路总会经历不断的挑战,人们应以柔韧面对每次失败和试炼。如果你在追寻目标时,选择了一条艰辛的道路,你必须以柔韧、客观的态度走下去。焦虑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焦虑只会使问题恶化,它弱化大脑,最终击垮身体,使人们死于挫败感,并对失败产生忧虑。
管理团队永远都应该具备很强的柔韧性。我觉得,过去这些年里,郭氏集团充分发挥到这一点。集团上下有一个共识:我们的成功需建立在对业务的了解、勤奋工作、恪守诚信的价值观上。未来,只要我们具备这些品质,能够从挫折中柔韧反弹起来,根本没有理由不获得更多新的财富。
不要把问题视为一堵砖墙。人可以穿越问题。穿透去另一侧,忘记问题,再重新始生活。也许,你需要从零开始,但生活中总有重生的机会。我们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至少我们有机会。
心无旁骛、努力工作、并且明智地工作。很多人认为配腆是美德。但你若要进入商界,就要把配腆摒于门外。你需要厚脸皮,经得起打击。你会受辱,有人会把门甩在你脸上,堵住去路,但总还有另外一扇门、另一条路、另一个前行的方向。
今天的郭氏集团好像一棵榕树。1949年,它从一株幼苗开始生长,至今已变得枝叶繁茂。在过去60多年时间里,我负责照料这些枝干,确保它们茁壮健康。现在,我的儿子、他们手下的高层管理人员,很多人一起照管它们。不过,每做重大决策前,他们还是会来找我。因为大树枝干众多,因此我还是从早忙到晚。但当球击回到他们那边场时,交谈便告一段落了。不过我想,只要我健在,这样的交谈还是会继续。退休的事就不提了吧。
为何要积聚财富?
道德法则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威力强大,一如万有引力一样。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下,一切皆有因果。如果人们违背了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就会得到报应。
如果你看见某人致富,但你知道他刻薄,无耻,甚至很狡诈,那你大可不必羡慕他!那些采用不道德手段的商人都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尊重他人,他们也会以相同方式对待你。如果有两三个没有道德的人背叛了你,你还有97%到98%的人站在你的一边。那些缺德的人跟本不会有同路人。
进入商界前,你必须发誓: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你都得遵循道德法则。这可确保长治久安。采取合理、清白、体面的商业方式,避免肮脏、狡猾、无耻的手段。不道德的手段只会使纯洁的人格堕落。这些都是从我长达70年的工作生涯中观察所得的。
我从商以来所遵循的原则和道德标准,全归功于我的母亲。她教诲我恰当、合理地生活,不要走极端。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她恒久的影响使我能超越自己,客观地去看待自己和其他商界人士的行为。
母亲对自己极其严格,她完全拒绝生活中的享乐。她跟我说了无数遍这样的话:"人是为了受苦才降生到这个世界的,而不是为了过奢侈的生活或享乐。"有她做榜样,她的观点都清晰地、深刻地在我们所有人面前展现出来。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任何人有我母亲那么严格的标准。
我是由一些特殊材料构造而成的。孩提时代,我常有缺乏物资和挨饿的经历。如果家佣在厨房里打破了杯子,母亲也会责怪她。当我看到家佣脸上忧愁的表情时,我会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怎么才能摆脱贫困?答案是:获取财富。钱财是好是坏,我并非裁判,但既然财富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我就不得不投身这竞技场。
但当你拥有财富后,你怎样运用它呢?财富本身并非终极目的,财富只是助你达成目标。但金钱本身并不会让你快乐。你很快会发现,即使是最甜蜜的物质享乐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我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是1942年1月初二次大战期间,在丛林里的菠萝园中所度过的几个月。那时,物资极度缺乏,但我却拥有很美好的回忆。
贪婪让人不快乐。你拥有了一些东西,但还是不满足。此生,我见识过无以复加的贪欲。钱财滋生贪欲,这种贪欲丑陋之至,让人无法直视。
我可以把自己的所有财富都留给儿女。但我不会这样做。事实上,仅仅"承继"这个概念就很困扰我;这不但含腐蚀性,还会破坏平衡,打歪道德天平。我们是否真的想用它来伤害子孙吗?母亲的话很有道理:"子女如你,他们就不需要从你那里继承财产;子女若不如你,你的遗产对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那为什么要积聚财富?无疑,财富会给子孙后代和人类留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因此,财富应该被用于两个主要目的上。其一,通过投资和再投资,来创造更好的新机会;其二,纯粹以慈善形式,或通过投资科研、健康等课题,来造福人类。
我通过投资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这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对我来说,这是正面的人生。郭氏集团在亚洲聘用上万名员工,我自信我们是正派和充满关爱的雇主。同时,我们通过有效的方式为普罗大众提供日常主食,为社会作出贡献。比方说,在马来西亚,我们不仅种植甘蔗、加工精炼食糖、将小麦碾磨成面粉,我们还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分销体系。这样,我们的食糖和面粉得以用消费者能够承担的价格出售。食油也是如此。
我一生在慈善上无私奉献。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有关顾之心,想想自己能为那些不如你幸运的人做些什么。母亲常常这样教诲我。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帮助弱势群体,我们都将生活在更加和谐的世界里。
我在慈善方面的观念,深受我的一些英国好友所影响。我天性爱拼搏赚钱。曼氏公司的资深合伙人艾伦·克拉特沃西是一个极为淡泊名利的人。他常常提醒我:"罗伯特,财富是死不带去的。"我无意炫耀自己的善举,但帮助他人给了我无限的快乐和满足。而当你心情愉快时,身体便会更加健康。正如美妙的拉丁箴言所说:品德高,体自康。
我最早成立的三个慈善基金分别是,在吉隆坡设立的郭氏基金、在香港以我母亲名命的郑格如基金和为纪念我的亡妻而在香港设立的郭谢碧蓉基金。我建立郭氏基金,原意是成立一个价值一亿马币的基金。但通过妥善的投资,如今该基金已值好几亿元,而且每年,它在慈善活动中的投入都比我们当初的种子基金还要多。
而其后成立的两个基金,以两位出色的女性来命名实在再合适不过。她们对我、我的子女和我大哥鹤举的子女影响深远。母亲和碧蓉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给郭氏集团注入了诚实、正直和谦逊的价值观,让我们努力向着创造更多财富的目标奋斗,然后运用这些财富持续投资,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我也设立了一个信托基金以表达我对妻子宝莲的敬意。但是,由于她仍健在,从因果信念的角度考虑,为了保护她,我把我的名字也加进这个信托里。它叫鹤年一宝莲信托基金,它最终会转为一个全面的慈善基金。
设立这些基金的目的,是要明智地投资和妥善地管理好要捐助的资产,将每年的收入用于帮助有需要的弱势社群。所以,我们养好金鹅,用它生的金蛋来支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这些基金和郭氏家族成员的私人股在郭氏集团占有控制权。
慈善工作从家出发。我为郭氏集团的员工也设立了一个信托基金,并转入了大量股票。这个信托基金专门用于支付员工的医疗费用和其他所需。
我希望并相信,母亲的子孙和后代会接力承传和发扬这无私、慷慨的传统;郭氏集团的每一代接班人都会努力工作,不仅为自己和子女的温饱,还要尽其所能地帮助弱势社群。
母亲给我灌输了这样的道德观念和哲理。她让我懂得,良好的声誉和健康的体魄是获取财富的先决条件。若只拥有财富,但却没有良好的声誉和健康,那整个家族就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根本没有未来可言。
我坚信人生的终极目标,应该要依循高尚的道德标准,并且要在所有行为上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创建出更加公正、公平的世.界。当然,这是一个未必能够实现的崇高理想,但只要我们还在奋斗,我们便已经为构建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我对郭氏家族的下一代充满信心,因为他们每一位都拥有母亲的智慧。也许他们对母亲的理念和思想,理解不如我深,但他们也是母亲的信徒。母亲的精神会传承下去,成为郭氏集团前行的驱动力。
事情会如何演变?数年前,一位美国来的医生朋友来探访我。他在纽约是一位天才的脊椎外科医生,他于2000年曾为我施行一个十分复杂,但非常成功的手术。在他要返回美国前的一晚,我和太太在香港的家中设小型晚宴招待他和他的女伴。
晚宴尾声时,他来到我的座位背后,轻拍我的肩膀说:"未来有一天,当你感觉到肩膀被人轻拍时,转过头来,就会见到我。"
就当时的对话,他应该是说在50或100年之后。因此,我问:"医生,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因为我强烈相信,我们死后灵魂仍然存在。"
我说:"医生,你是一个读科学的人。你真的相信灵魂之说吗?"
他表现得同样惊讶地说:"你不相信吗?你为何不相信我们拥有灵魂呢?"
我回答道:"嗯,老实说,我最爱的母亲离开了我十二、三年了。我们之间不曾有过任何感觉或沟通。你怎能认为我会相信有灵魂这回事呢?我最爱的二哥于1953年在丛林中悲惨被杀,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他,感受他。但到头来什么也没有。"
我大体上是一个宿命论者。人没有永生,我相信人所创造的事物也无法永远存在。中国远古前所铸造的青铜和瓷器可能仍然能遗留下来,但大部分人所制造出来的都有其生命限期。若集团能如现状般多经营150年,我已经感到十分欣喜了。
经历过这么多年,我们已建立了多种不同的慈善基金和信托,连同我个人和我子女的股份来持有着这个集团。在我离开后,若我的后人能团结一起,拥有共同目标,并且明白集团的生存并非只为争逐财富,而是活得更加精彩。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郭鹤年(Robert Kuok),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祖籍福建福州,先后就读于新山英文学校及著名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1942年,进入日本三菱公司新山分公司工作。1947年,创立力务克公司。1949年与郑格如等人入股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1959年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创办马来西亚糖厂。1968年成立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1970年,收购了大批原糖,并在白糖期货贸易中获得丰厚回报。1971年在新加坡创立香格里拉酒店品牌。1974年旗下的嘉里集团在中国成立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以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成功打开了中国市场。1978年在杭州打造了中国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1981年投资建设了香港香格里拉酒店。1984年在北京长安街兴建了国家贸易中心。1988年以20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电视有限公司31.1%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1993年收购《南华早报》。2005年6月成立益海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在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盛典上获得“终身成就奖”。2013年排名世界华人富豪榜第7位。2025年,101岁的郭鹤年以114亿美元身价,蝉联2025福布斯马来西亚富豪榜首富。
来源:读书有味聊忘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