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科经荟聚-2025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蔡甸行暨武汉市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蔡甸研发基地举行。此次活动以科技为纽带,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为蔡甸乃至武汉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力。
9月19日,“科经荟聚-2025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蔡甸行暨武汉市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蔡甸研发基地举行。此次活动以科技为纽带,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为蔡甸乃至武汉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力。
田间实践成为活动最大亮点。专家团队深入稻田,依据生长态势、抗逆性等指标,对迟熟中籼稻、早熟中籼稻两大组别品种逐一考评,评选出“十大田间表现优秀金奖品种”,为后续优质稻种推广提供了参照;企业代表与种粮大户现场“看禾选种”,在辨认与交流中强化品种认知,田间成为生动的“技术课堂”。
武汉弘耕种业总经理赵军介绍,本次活动共展示来自全省25家单位的55个新品种,并联合种粮大户和当地经销商实地考察,已初步遴选出5个移栽之星和5个直播之星,均适宜蔡甸本地推广。以移栽之星“两优2506”为例,该品种不仅在今年高温天气下结实率良好,且分蘖强、穗大粒多,属高产优质品种。种粮大户、武汉祥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汤家华也表示,发现多个特别适合本地种植的优秀品种,计划明年大力推广。
湖北省农科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游艾青,武汉大学教授、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骏两位业内权威,分别围绕长粒优质食味籼稻品种培育与江汉大米品牌打造、红莲型杂交水稻育性调控机制研究及应用等内容作专题报告,为现场基层农技骨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带来前沿技术指导,搭建起专业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
现场,武汉农学会与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武汉农学会科技服务工作站正式揭牌,并为派驻专家颁发证书。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打通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通道,更让专业技术力量下沉基层,为蔡甸优质稻米产业后续技术落地、产能稳步提升筑牢“科技后盾”。
“这次活动用‘选种+交流+签约’的多元形式,既选出了好品种、分享了硬技术,更搭建起长期协作的桥梁。”蔡甸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全力促进蔡甸优质水稻单产提升、稳产保供,以科技引擎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来源:蔡甸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