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软银愿景基金团队裁员20%!网友:日本企业里,软银是异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5:31 5

摘要:路透社一则裁员消息背后,隐藏着孙正义告别传统风投模式、全面转向人工智能革命的战略转折。这位风投狂人再次举起ALL IN的旗帜,只是这次的赌注比以往更加巨大!

路透社一则裁员消息背后,隐藏着孙正义告别传统风投模式、全面转向人工智能革命的战略转折。这位风投狂人再次举起ALL IN的旗帜,只是这次的赌注比以往更加巨大!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软银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其愿景基金团队近20%的员工。这是软银愿景基金自2022年以来的第三轮裁员,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此次裁员发生在基金刚刚公布自2021年6月以来最强季度业绩之后。

愿景基金发言人已经确认裁员计划属实,并表示:“我们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最佳方式执行长期战略,例如在人工智能和突破性科技领域进行大胆、具高确信度的投资,为持份者创造长期价值。”

软银愿景基金刚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2025-2026财年第一季度,愿景基金部门投资收益达7268.37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只有19.11亿日元,同比暴增380倍。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在业绩不佳时裁员缩减开支。然而,孙正义却在愿景基金打翻身仗的时候选择裁员,这传递出一个明确的战略转向信号。

目前愿景基金在全球拥有300多名员工,意味着此次裁员将影响超过60名员工。这不是软银首次裁员,2020年在创下有史以来最严重年度亏损后,该基金就曾裁减过80人。

孙正义领导下的软银和愿景基金,曾经以激进的投资策略著称。其特点是用现金改变游戏规则,肯给高估值,敢给高估值。

这种打法让软银收揽了全球几乎叫得上名号的超级独角兽,但也带来了巨大风险。孙正义对WeWork、OYO、Uber等高风险押注失败,导致愿景基金一度亏损严重。

截至2022年3月末,愿景基金2021财年净亏损2.6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软银录得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大亏损时,其中高达1100亿人民币的亏损来自愿景基金。

如今,孙正义正带领软银告别这种“机关枪式、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方式,转向更加聚焦的策略。

孙正义的AI野心早已公开。2020年开始,他就不断强调“谁掌控了AI,谁就掌控了未来”。在2025财年的软银年度报告中,孙正义表示:“未来50年,几乎所有事物都将重新定义:我们如何工作,我们珍视的幸福是什么,以及我们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关系。”

他提出一个新的战略目标——让软银成为全球第一的ASI平台提供者。为实现这一目标,孙正义过去12个月通过愿景基金2号向OpenAI投资97亿美元,据悉还有300亿美元融资将于今年12月到位。

软银还携手OpenAI和甲骨文,共同推进耗资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项目,计划在全美建设AI数据中心及其他基础设施。孙正义同时正在筹划另一个万亿美元级项目——建设AI产业园。

软银的AI战略不止于投资OpenAI。孙正义正试图将软银从“投资公司”转型为“AI生态构建者”。

其核心布局包括: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计划(“星际之门”项目);本土制造枢纽落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万亿AI制造枢纽”计划);以及ARM生态再强化。

2025财年第二季度,软银进一步加码AI产业链核心资产,其持有的英伟达股份市值从上一季度的约10亿美元增至30亿美元,同时新买入台积电、甲骨文股份。

这些举措旨在构建一个涵盖芯片、数据中心和模型的生态系统,以支持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软银的转向并非个案,而是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缩影。中国创投行业从TMT风投时代步入消费投资狂潮,到如今朝着硬科技方向越走越深。

深创投集团副总裁张键指出:“行业整体投资逻辑也逐步从过去的侧重财务研判,转为更聚焦技术门槛、颠覆性与可持续性;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强调长期陪伴、深度服务与专业赋能。”

人工智能几乎成为所有投资机构的必选题,一批头部投资机构明确传达了“All in AI”的意志。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认为,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也会是未来10年最大的投资机会。

孙正义的AI豪赌面临不少挑战。全球AI硬件投资已进入“烧钱竞赛”阶段,“星际之门”“万亿枢纽”等项目需长期资金投入。

而愿景基金的变现能力与软银自身债务压力(截至3月末,软银净负债约400亿美元)或成为潜在风险。一些分析也指出,这种资本密集型战略存在执行风险,美国“星际之门”项目以及软银与OpenAI在日本建立的类似合资企业的推迟都突显了这一点。

孙正义自己也很清楚风险所在。2024年6月,他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下一个项目可能会大获成功,也可能惨败,但是软银别无选择,只能尝试。”

2025年6月,孙正义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释放信号:软银将结束相对休眠的状态,并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起进攻。他坦言,“下一个项目可能会大获成功,也可能惨败,但是软银别无选择,只能尝试。”

风险投资行业已不再执着于大而全的机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聚焦、专业化的投资策略。

在这个转型浪潮中,有人因为机构缩减规模而离开,也有人因为跟不上行业变化而主动选择退出。唯一确定的是,那个靠巨额资金广泛布局的时代已经落幕。

网友热议


@王舜Bliss
(IP京)

孙正义不愧是风投界的赌徒!从WeWork到AI,每次都是All-in,这次能翻身吗?还是又一个泡沫?


@罗灿阳Crystal
(IP沪)

刚业绩好转就裁员20%,软银这波操作有点迷…留下的员工压力得多大,一人干两人的活?

……


@兔叽纱fe
(IP粤)

所有风投都在喊All in AI,但真能押中的有几个?别又是一窝蜂冲进去,一地鸡毛出来。


@陈潇然Elita
(IP吉)

5000亿美金‘星际之门’?这数字夸张得像是科幻小说。孙正义的画饼能力永远比执行力强


@
日弥果核尔(IP贵):

软银负债400亿还敢这么玩?AI基础设施投入就是个无底洞,英伟达市值都能跌,何况软银!


@KerwinLee
(IPHK):

中国风投也在转向硬科技,但像孙正义这样激进的真是独此一家。日本企业通常保守,软银是个异类。

最后一条,

确实如此……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