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市依托区社区矫正中心,打造全国首个“社区矫正中心青少年警示(矫正)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式、震撼式教育,填补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刑罚体验的现实空白。当前,该案例已入选新华网“2025法治获得感案例”首批展示。
广州市依托区社区矫正中心,打造全国首个“社区矫正中心青少年警示(矫正)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式、震撼式教育,填补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刑罚体验的现实空白。当前,该案例已入选新华网“2025法治获得感案例”首批展示。
从化区利用社区矫正中心现有“天井式”建筑布局,通过加装隔音雨棚、模拟监狱AB门开关轰鸣声等方式,营造出庄严压抑、令人敬畏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一进入即产生“失去自由”的心理冲击,从空间感受上强化对违法犯罪后果的认知。
依据犯罪心理学中的“厌恶疗法”原理,基地设计时长约6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课程,包括观摩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宣告场景、了解电子定位装置等监管措施、观看远程视频会见等环节,通过现实对比和情感冲击,触发青少年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厌恶。
自基地正式启用以来,该基地已累计接待全区中学、中职学校37批次,共1800余名师生参观学习,学校覆盖率达80%以上,二次及以上预约参观基地的学校比例达43.9%。通过对67名带队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参观后学生行为呈现“明显改观”的占23.88%,“较大改观”的占47.76%,“有所改观”的占28.36%。在对22所已参观学校的校风评价中,认为“有较大好转”的占22.73%,“有所好转”的占77.27%。
据悉,通过“开放式监狱”的空间震慑、社区矫正的监管震慑、刑罚执行的程序震慑及真实案例的情感震慑,基地构建起多维立体的警示教育体系。根据从化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的成功实践,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抓手,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