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这操作一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直到翻出这家公司的“黑历史”,才明白为啥大家都在议论,这家叫ArmorLifeLab的企业,2017年就跟秘鲁警察的采购案扯过造假的篓子。
秘鲁最近出了个挺蹊跷的事儿,内政部刚把一笔防弹衣订单给了墨西哥一家公司,转头就请审计署来查这事儿。
说实话,这操作一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直到翻出这家公司的“黑历史”,才明白为啥大家都在议论,这家叫ArmorLifeLab的企业,2017年就跟秘鲁警察的采购案扯过造假的篓子。
2025年9月8日,这笔订单被内政部正式授予ArmorLifeLab。
订单内容是3164件IIIA级防弹衣,代号2446792,合同价值差不多200万美元。
本来公共采购是挺常规的事儿,但这次不一样,内政部用了个特殊指令,第004-2025-IN-OGAF号指令,说是专门用来跟“没在国内注册、不受《公共采购法》约束”的供应商签合同的。
本来想觉得可能是应急采购才用特殊指令,但后来发现,秘鲁《公共采购法》里对“境外未注册供应商”有明确约束,一般得层层核查资质。
这次用这个指令,相当于绕开了常规流程。
老实讲,就算是应急,也得先看供应商靠不靠谱吧?更何况这家公司早就被美国NIJ(国家司法研究所,归司法部管)警告过好几次,说它的防弹衣没达到国际标准。
我特意查了下NIJ的IIIA级标准,要求防弹衣能挡住9mm手枪弹和.44马格南弹,之前就有记录显示,ArmorLifeLab某批次产品“背板防护面积不够”,没达到这个标准。
防弹衣是警察保命的东西,选一家被官方警告过的公司,还走特殊流程,这风险真的不小。
其实ArmorLifeLab跟秘鲁国家警察早有合作,2017年那笔单子更热闹。
当时内政部走“简化招标程序第028号”,向一家叫CaddinS.A.的公司采购,而Caddin正是ArmorLifeLab的代理,买的是4060件ADKPP3型IIIA级防弹衣,花了168万美元。
合同2017年10月26日签的,2018年1月底防弹衣运到秘鲁,经过测试后,当年10月5日就分给各警察辖区和特种部队了。
但有意思的是,签合同的时候,国家采购法庭(归OSCE,也就是采购监督机构管)已经在查Caddin了,最后证实Caddin提交的“墨西哥SGS实验室防水密封证书”是假的,SGS是国际权威检测机构,防水证书关系到防弹衣的耐用性,假证书等于质量少了道保障。
可当时内政部啥动作都没有,既没暂停采购,也没重新审核。
直到2019年8月28日,这批防弹衣都在全国分发完了,法庭才给Caddin开了40个月的禁入令,不让它再参与国家采购。
更戏剧的是,Caddin后来还以“伪造罪名”把ArmorLifeLab告到了利马第20省检察官办公室。
搞不清内政部当时是没收到调查消息,还是有别的考虑,等东西都用了才处罚,这监管的意义真的要打个问号。
现在新订单又把旧账翻出来,内政部主动请审计署介入,看着像是想跟过去的丑闻切割,证明新合同清白。
但审计署要是只查流程合规,那可就没抓到重点了。
我查了些国际案例,2023年巴西联邦警察也出过类似事儿,选的供应商防弹衣“挡不住规定弹药”,最后审计署追着“资质审查漏洞”查,不仅取消合同,还处罚了责任人,2024年哥伦比亚军队采购,因为用“紧急条款”绕审核,导致产品不达标,后来不得不重构供应商评估体系。
这些案例都说明,审计得盯着“为啥选这家”“流程为啥特殊”这两个核心问题。
如此看来,审计署最该弄明白的,是内政部2025年的决策逻辑:明明知道ArmorLifeLab有造假前科、被NIJ警告过,为啥还选它?
那个特殊指令是早就有的,还是为了这笔订单“量身定制”的?另外,境外供应商没在秘鲁注册,内政部是咋验证它这次产品质量的?总不能再像2017年那样,等分发完了才发现问题吧?
毫无疑问,秘鲁这两次防弹衣采购,绕来绕去都是“透明度”的问题。
内政部请审计署来查,态度是好的,但能不能让公众信服,还得看审计能不能把旧账新账都算明白,把决策里的“糊涂账”捋清楚。
毕竟公共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选谁、咋选,都得明明白白,尤其是关系到警察安全的装备,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