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8月,有人说山东就像被捏紧的拳头,气势汹汹,“八面威风”。可要论其鼎盛的武装怎地来的?场面翻过头看就晓得。那年整编成立新“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下面压着八个主力师——哪怕数字忘了,热闹劲儿忘不了。有些兵去了东北,后来变成四野的脊背;剩下的留在山东,愈
1945年8月,有人说山东就像被捏紧的拳头,气势汹汹,“八面威风”。可要论其鼎盛的武装怎地来的?场面翻过头看就晓得。那年整编成立新“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下面压着八个主力师——哪怕数字忘了,热闹劲儿忘不了。有些兵去了东北,后来变成四野的脊背;剩下的留在山东,愈发壮大,成了三野的根基。额外一堆警备、独立旅也夹杂其中,谁敢小觑?好像胜券在握似的。
人们都把这些归功于罗荣桓——罗帅。讲起来有道理,只是太顺了。1943年以后他确实成了定海神针,一元化领导让队伍归拢,规矩也多了不少。可这基础谁铺的?黎玉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没他,山东根本就“长”不这么快。
黎玉那几年,辛苦得像铁牛耕地。一开始啥都没有,手底下也就几个发信号的,零零碎碎。一线组织总被破坏,连他自己还进过牢房。气可没泄,拧巴着想办法——什么秘密联络点,什么小广播,满乡下点火星。
全面抗战一起,山东跟着火锅一样热。军阀韩复榘眼一闭一睁,撤了,给日本人留了空,这下群魔乱舞,日伪、土匪、顽军混成一锅粥。黎玉领着人,干脆在各地发动起义,徂徕山一仗,没中央支援,也保住了阵地,全凭当地本事。这事不算巧合,明明是拼出来的。
自此,山东人民抗日游击支队才算架了起来。部队改番号时,山东纵队足有4万余人,比后来八路军的主力115师还多好几倍。这样的规模,全靠最早一代本土干部死磕出来。可是,一份成绩、半分荣誉。有一阵风声紧,黎玉后来又没捞到什么军衔,手下那几位猛将?命也坏得很,几乎都折了。
这些誓死救国的人,每一个都能写一本传奇。马耀南,于书斋挥笔的山东长山人,却跑来扎根抗日,吹响清河首支抗日武装号角。夜袭长山县城,动静大得很。前期自成一支,后来主动归拢到莱芜和黎玉会合。等成为第三支队司令员,反倒没熬多久——日军偷袭,突围中牺牲。马耀南的死,震得队伍里一时没个响动。书生也会流干最后一滴血?
马耀南的兄弟俩也是八路军,后头也都死在抗战中。这样的家传忠勇,今人说是传奇,不是传说。
再说郑兴,从山东闯关东做到警察署长,后来转身当了救国军旅长。东北抗日不易,他带队撤苏联,经历得太杂,回来已换了一个人。从苏联回国,差点又被日伪盯死,索性绕个圈回老家。入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当参谋长,谋供给、办兵工、修联络,哪里紧张往哪钻。有一次为筹备给养,黑灯瞎火里掉进山沟,摔得不轻。可命运偏就不给机会,后面因误会丧命,年已五十有五。中央1979年才算替他正名。
鲍辉则不是山东出身,湖北麻城的。他在红四方面军飘得久,后来又被派去山东。浸泡干部,吸收青年,打基础都做。但惜命气短,抗大学习途中因为对“合作抗日”判断失准,信息曝光,被顽军打闷棍。带着的人大都阵亡。鲍辉身死的时候,正是组织刚扎稳根的时候。
洪涛的故事同样一波三折。江西横峰人,一路走来全凭韧劲,红七团出身,也受过抗大苦熬。到山东与黎玉领起义,他指挥第四支队,很快把队伍扩到两千。可惜身子骨太亏,连仗都撑着打,秦启荣领兵攻打,洪涛咬牙撑病体拦了下来。结果,胜了仗人却死了。洪涛死的时候,千把群众自发吊唁——有时候一场葬礼能看出民心向背。
再看看理琪,河南太康人,早就是地下交通员。被卖过,进过牢房,审问时咬牙死不松口。三七年释放后,又在胶东搭伙组织抗日武装,打游击,赢钱赢地。部队化编叫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时,他是特委书记兼司令员,胶东一带的老天爷哪。收复牟平县城也是硬仗,后来回师雷神庙途中碰见日军,最终血葬山间。那一年他才三十岁。
最后是廖容标,江西赣州的,中央红军系统的人。抗大毕业后直接扎去山东长山,跟马耀南气脉相通,干脆一起发动黑铁山起义。洪涛死后,他接第四支队,器宇不凡。山东纵队成立时,他擢升为第四支队司令员,重夺数个县城,后来调任三野系统,经历渤海、济南警备区等,推到1955年成了新中国中将。这么看悖论,血战到底的反倒活下来,命硬还是人狠算得清吗?其实根本没标准答案。
有种说法:队伍要看当家人的本事,也有几分道理。可真要细掰开,基础还是底下这批人兜底死守。没有黎玉拉起来的武装,哪有后来的罗帅动一呼百应的气场?但人有时候也分水土,有的靠天分,有的靠巧劲安排。
但又反过来说,干部只是掰成一截后面的导火索。实际胜负另有隐情。这事情其实有点绕口。不确定性就像迷雾。黎玉的能耐,和他身后的猛将们命薄一样,谁说不是历史在跟人开玩笑?明明都有工具,都努力过,有人升到高位,有人尸骨无存,很公平又很不公平。
山东的故事,每次拉开一看都成了篝火晚会。谁也说不清,好事和坏结局哪个算是命。也许人们只记得胜利属于英雄。殊不知——下面垒的是多少赔了命的老兵。没有他们的牺牲冲塔,也不会有后来那一双双沾泥的脚,踩出新中国半块基石。
真要全盘托出一切,反倒显得轻佻了。革命年代,有些牺牲压垮了一家,有些却成了队伍骨架。胜利和苦难,混搭成了今天的山东记忆。
每每看到这样的历史,才明白那段岁月里每个名字都不容易。如果不是他们,那条路兴许会断在夜色里。历史有时很吝啬,记住了胜利,忘记了犄角旮旯里的血迹。但没关系,人啊,总还会记起他们的名字,偶尔一点遗憾和偏颇,大概就是真相的一部分了。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