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剪彩失误到直播争议:李乃文“自动闯祸机”人设背后,我们该如何看待明星的真实与表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7:33 1

摘要:那天刷到一个视频,李乃文站在剪彩活动的舞台上。大红绸子摆在面前,别人都利落剪断、握手微笑,他却拿着金剪刀反复比划,怎么都剪不开。最后他干脆把整段彩绸随手往地上一扔,全程笑得东倒西歪,像在片场即兴表演。台下有人鼓掌起哄,也有人低头不语。

那天刷到一个视频,李乃文站在剪彩活动的舞台上。大红绸子摆在面前,别人都利落剪断、握手微笑,他却拿着金剪刀反复比划,怎么都剪不开。最后他干脆把整段彩绸随手往地上一扔,全程笑得东倒西歪,像在片场即兴表演。台下有人鼓掌起哄,也有人低头不语。

这类场景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他在一场直播中,边聊天边顺手做了个夹烟的动作。很多人愣住:一个公众人物、还是禁烟大使,在镜头前随意做出这样的手势,合适吗?粉丝辩解说是无意,路人觉得离谱,话题悄悄爬上热搜,又悄悄被撤下。

我们常说“人设”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公众人物被设定好的形象——比如“高情商大叔”“接地气戏骨”“叔圈天花板”。李乃文这几年之所以被喜欢,正是因为他看起来不像典型的老派演员。他上综艺接得住梗、不摆架子,能自嘲也能活跃气氛,很多人觉得他真实、不装。可真实与随意,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你或许也见过类似的事。某艺人因“吃货”人设被夸真性情,却被拍到根本不吃东西;另一个标榜“文化人”的明星,写错常用字。观众慢慢发现,这些人设就像舞台布景,灯一亮华丽耀眼,灯一暗只剩支架。

所谓“自动闯祸机”设定,听上去好笑,实则风险不小。一次可以说是意外,两次是巧合,次数多了,就难免被质疑是不是刻意为之。毕竟娱乐圈最不缺乏的就是设计好的“偶然”。

很多人说,演员嘛,演技好就行了,何必要求他们言行一致?但问题在于,如今演员早已不是只靠作品说话的职业。他们参加综艺、直播、商务活动,成为品牌代言人,甚至担任社会职务。这意味着,他们的行为不再只属于个人,而会成为某种示范,或误导。

比如抽烟动作,哪怕只是无意,出现在禁烟大使身上,依然会传递出矛盾的信息。年轻粉丝可能会模糊了界限:到底什么才是对的?

我们不再轻易相信银幕上的完美偶像,却开始拥抱“有缺陷”的真实感。这本身是一种进步。但如果“真实”也变得可以策划、可以排练,那我们到底是在欣赏一个人,还是在欣赏一个被包装出来的“性格”?

不少观众失望,不是因为李乃文剪不断彩绸,而是他在整个过程中呈现的态度。敷衍、嬉笑、不在意,这不是真实,而是不专业。哪怕他笑着说一句“这剪刀不太好使”,都能化解尴尬。但他没有。他选择扔下,然后继续笑。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艺人身上。有人因“心直口快”人设频频发言失误,有人打着“搞笑”名义开不合时宜的玩笑。观众一开始觉得新鲜,久了便感到疲惫。

人设从来不是原罪。它是行业运作的常态,是艺人被看见的方式。但人设一旦偏离了本人的本质,就会变成一种表演。而所有的表演,终会穿帮。

或许我们真正反感的,不是人设本身,而是那种把观众当傻子的敷衍。就像你明明看见他扔下了彩绸,却还有人拼命解释“他只是太开心了”;就像你明明注意到他手上刻意的动作,团队却澄清“纯属无意,请勿过度解读”。

观众不再那么好骗了。大家慢慢清醒:银幕上的讨喜,未必等于生活中的靠谱;角色里的聪明,也不代表本人的清醒。我们能喜欢一个演员的表演,也可以不认同他某些行为。这并不矛盾。

说到底,艺人与观众的关系,本质是一场双向选择。你展示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敷衍以对,也总会有人转身离开。

真实的人性复杂得多,绝不是“搞笑大叔”或“闯祸达人”这样一个标签就能概括。而我们期待的,或许也不过是多一点点诚意——哪怕只是剪彩时认真一点,直播时谨慎一些。

来源:人间未几宠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