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门徒”逆袭!淘小胖3年6店年赚1500万的秘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5 18:57 1

摘要:当永辉、家乐福等传统商超陷入关店潮时,一家名为“淘小胖”的河南本土超市却以年均开店2家、单店日均销售60万、年利润1500万的成绩杀出重围。这家由胖东来前总经理郭军涛创立的品牌,仅用3年时间便成为实体零售业的标杆案例。它凭什么让年轻人放弃网购,重回线下?又如何

超市红海里的“非典型黑马”

当永辉、家乐福等传统商超陷入关店潮时,一家名为“淘小胖”的河南本土超市却以年均开店2家、单店日均销售60万、年利润1500万的成绩杀出重围。这家由胖东来前总经理郭军涛创立的品牌,仅用3年时间便成为实体零售业的标杆案例。它凭什么让年轻人放弃网购,重回线下?又如何用“小吃+共同富裕”改写超市生存法则?本文将深度拆解淘小胖的商业密码。

一、创始人郭军涛:从胖东来“操盘手”到超市新物种缔造者

1. 胖东来基因的传承者

郭军涛曾是胖东来超市的核心高管,深谙其“极致服务+员工关怀”的运营哲学。在传统大卖场式微的2021年,他敏锐捕捉到下沉市场消费升级的空白,创立淘小胖,目标直指“年轻人愿意逛的品质超市”。

2. 创业逻辑:不做规模做盈利

与传统商超“跑马圈地”不同,淘小胖坚持“开一家成一家”的策略。以郑州荥阳吾悦广场店为例,4000㎡门店开业即盈利,日均销售60万,客单价85元,是原驻场商超的6倍。郭军涛坦言:“我们亏不起,必须让每家店都成为现金流引擎。”

3. 文化底色:从“人口红利”到“共同富裕”

淘小胖延续了胖东来的“大爱文化”:

员工激励:课长以上管理层配备61台奔驰轿车,分期由公司全额承担;

分利机制:员工时薪达45元(行业平均约20元),超额利润分红覆盖全员;

招聘细节:面试未通过者也可获150元“辛苦费”,强化品牌口碑。

二、商业模式拆解:超市界的“迪士尼乐园”

1. 场景革命:从“买菜”到“逛吃社交”

砍掉早市,锁定年轻人:放弃银发族“抢便宜”的早市,9点开门聚焦品质客群,减少20%-30%人工成本,同时提升商品鲜度和毛利。

食品馆+小吃化餐饮:

熟食区现制SKU超千种,现烤拿破仑、藤椒钵钵鸡等网红单品日均销量破万;

外租区设10个餐饮档口,以“小吃化”客单价(15-30元)打造“超市+美食街”融合场景。

沉浸式体验设计:货架底部凹槽方便顾客舒适选购,商品陈列融入“剧本杀”寻宝逻辑,让购物变成娱乐。

2. 效率重构:胖东来+互联网的供应链升级

生鲜直采85%:从A到E产地直采,损耗率仅1.8%(行业平均5%),成本优势直接转化为价格竞争力;

“三三制”补货模型:3小时数据追踪→3分钟决策→30分钟到店,确保货架永不空置;

自有品牌突围:开发100+支自有商品(占销售30%),如9.9元/斤的“爆款大米”,性价比碾压同类竞品。

3. 数字化运营:用流量思维做实体店

潮流引领本地化:将全国网红食品(如淄博烧烤调料)改造为本地口味,打造区域爆款;

会员深度运营:通过小程序发放“吃货卡”,积分可兑换餐饮档口代金券,形成“超市消费→餐饮复购”闭环。

三、商业启发:传统零售破局的四大密钥

1. 重新定义客群:抓住“懒宅经济”下的品质青年

淘小胖70%客群为25-35岁年轻人,他们追求“一站式逛吃”和社交体验,而非单纯购物。传统超市的“货架思维”已失效,需转向“场景化生活提案”。

2. 效率即护城河

人力成本优化:通过减少早市、高薪激励提升人效(达传统超市2.6倍),证明“高工资≠高成本”;

供应链极致压缩:产地直采+自有品牌,构建成本与差异化的双重壁垒。

3. 文化是底层竞争力

“配奔驰”“面试发钱”等举措看似“烧钱”,实则通过员工口碑形成传播裂变。零售业的竞争终将回归“以人为本”的文化战。

4. 小吃化餐饮:线下聚客的终极答案

淘小胖与雅斯超市的案例证明,超市+小吃档口的模式能带来日均2.3万客流(70%为95后),这背后是“高频刚需+社交属性”的底层逻辑。

结语:零售业的“文艺复兴”

淘小胖的崛起,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胜利,更预示着实体零售的价值回归:当超市不再是冰冷的交易场所,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秀场”,年轻人自会用脚投票。郭军涛用3年时间证明,在电商与社区团购的夹击下,线下零售依然可以靠“极致体验+人性温度”杀出血路。这或许给所有传统商超上了一课:与其抱怨时代,不如成为造浪者。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