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躺倒于多哈世乒赛的赛场之上,汗水早早地便浸透了队服,在后背处,洇出了清晰的“CHINA”字样。她用双手捂住脸,泪水悄然无声地滑落——那可是孙颖莎,首次在全世界的目光之下,展现出这般真实且柔弱的自我。
☞文|娱体深呼吸
☞编辑|娱体深呼吸
躺倒于多哈世乒赛的赛场之上,汗水早早地便浸透了队服,在后背处,洇出了清晰的“CHINA”字样。她用双手捂住脸,泪水悄然无声地滑落——那可是孙颖莎,首次在全世界的目光之下,展现出这般真实且柔弱的自我。
“确实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比赛结束的瞬间就控制不住情绪不是嚎啕大哭,就是忍不住,眼泪自己往下掉。”许久之后,孙颖莎在《乒乓世界》的专访中轻声回忆。
谁能想到,这是一位冷静且从容,被球迷称作“小魔王”的世界第一呢?在巴黎奥运会后的半年多里,她始终深深陷在了难以用言语诉说的低谷之中。而正是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下,她接连斩获了世界杯和世乒赛这两项冠军。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是一次无声的心理较量。
在很多人眼里,孙颖莎仿佛永远从容,永远强势。赛场上她技术凌厉,气场全开。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已稳坐超过一百周。
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败给陈梦、与大满贯仅一步之遥后,孙颖莎经历了怎样的漫长低谷。
输球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断地反复问自己:还能否再接受一次失败?她坦承那种压抑以及自我怀疑,整整缠绕了她半年之久。“倘若这个心结无法打开,根本就没办法真正地重新开始,去面对洛杉矶奥运周期。”
站在顶峰,意味着所有人都以你为靶心。
世界冠军周雨道出了严峻的现实:“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研究“莎莎”,所有对手碰到她的时候都是拼心态,搏杀战术。每一场球,不光是技战术方面的对抗,更是体力、脑力以及意志力的极致消耗”
从日本新锐大藤沙月、张本美和,到欧洲冠军斯佐科斯、非洲一姐汉娜·高达,无论对手来自哪里、什么打法,只要遇到孙颖莎,必然全力冲击、毫不手软。她们没什么可输的,而孙颖莎,输不起。
如何应对来自全世界的冲击呢?她的答案听上去较为简单,不过却格外弥足珍贵——
“保持一颗简单的心。”
“那么多人支持我、期待我好,我自己也更想赢但这些期待,我不能带到赛场上。”孙颖莎的声音很平静,“站上比赛台,我就只想最简单的事:打好每一个球。”
难吗?当然难,
“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感觉都很容易,真正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心理调整只是一方面。过去的半年,孙颖莎在体能和技术上也完成了又一次进化。
她的训练,明确地引入了“奥运周期”的节奏每周会进行2次,即高强度的“背靠背模拟赛”,也就是在4小时内,连续完成3场激烈的战斗,把强度提升至最高水平。
她的体能指标也在全面提升:引体向上,从8个一下子增加到了15个;平板支撑,从3分钟,迅速地翻倍达到了6分半钟。背肌耐力有了显著进步,这就使得她即便处在快节奏的对抗当中,依然能够平稳地输出力量。
技术层面,她对自己的反手直线提出极为严苛的标准:速度28米/秒、旋转2500转/分钟、落点误差不超过一个球。高速摄像机、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多哈世乒赛决赛,堪称一场载入史册的较量,
孙颖莎与王曼昱鏖战88分钟,打满七局,总得分仅相差2分——70比68。
最后一球落地后,孙颖莎没有马上站起来,而是静静地躺在地上,泪水悄然滑落。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这是第一次,在单打夺冠之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巴黎奥运会之后,我心里一直压着很多东西直到世乒赛夺冠这一刻,才终于释放出来了一些。”
即便自己正处低谷,孙颖莎仍因能鼓舞更多人而感到安慰。
从年幼的小球迷到不同岗位的成年人,她很开心能够用正能量去感染他们——“这或许比金牌更具意义”。
这种支持,也是双向的,
正如一位球迷所说:“孙颖莎你就好好做自己。每天吃好睡好,健康涨球。我们永远支持你。”
从巴黎到多哈,从奥运失金到世乒卫冕,这半年来孙颖莎所经历的心路,远比任何一场比赛更加惊心动魄。
国际乒联博物馆收藏了她的世乒赛签名战袍,在队服背后,那汗水将“CHINA”字样勾勒出来,这个“CHINA”字样成为这一役最为象征意义的印记。
走下领奖台,她说:“未来继续为国而战,为热爱而战!”
这不只是世界第一的誓言,更是一个从低谷中走出来的运动员,最真实的决心。
来源:aaa体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