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元!上海具身智创基金落地张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11:04 1

摘要:据公告披露,上海具身智创基金未来将围绕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投资,主要包括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核心传感器等)、泛机器人,以及产业链涉及的软件及工具、感知交互、配套硬件、下游行业应用及服务等领域内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主要投资于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企查查显示,上海具身智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上海具身智创基金”)于2025年4月15日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出资额5.651亿元

据公告披露,上海具身智创基金未来将围绕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投资,主要包括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核心传感器等)、泛机器人,以及产业链涉及的软件及工具、感知交互、配套硬件、下游行业应用及服务等领域内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主要投资于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此外,上海具身智创基金作为私募基金备案的存续期限为自首次交割日起七年,其中前四年为投资期,投资期结束后的剩余存续期限为退出期。

01

国资联手上市公司,投资具身智能赛道

来源:企查查

根据公告披露的信息,上海具身智创基金的合伙人共有15家企业,涵盖上海国资私募基金、上市公司产业资本等多元主体,国资与产业资本的深度绑定成为基金运作的一大亮点。

在普通合伙人(GP)方面,孚腾资本与浦东资本共同担任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投资及运营管理。其中,孚腾资本作为上海国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私募平台,凭借其国资背景及专业投资能力,履行基金投资和运营管理相关的职责;浦东资本则依托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产业资源,为基金提供战略支持。

有限合伙人(LP)层面,国资系机构成为出资主力。上海国孚领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2.5亿元认缴出资额占据44.24%的份额,其大股东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有限公司的国资背景,进一步强化了基金的国资属性。上海浦东引领区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认缴1.3亿元,占比23.005%,大股东为上海浦东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张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认缴5200万元,占比9.202%,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上述三家国资系LP合计认缴出资占比超76%,凸显了国资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

除国资系机构外,产业资本的跨界入局成为基金另一大看点。

上海上汽创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3000万元,占比5.309%,其大股东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的加入,标志着汽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上海万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普陀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800万元,均占比4.955%,二者分别为上海市普陀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普陀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体现了区域国资对具身智能领域的关注。

上市公司方面,华培动力以自有资金认缴500万元,占比0.885%。此外,金风科技通过旗下福氏工业(北京)有限公司、森马集团通过控股的温州方道一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产业资本,亦间接参与基金投资,共同推动具身智能产业的商业化落地。

“国资+上市公司”,这波操作属实是强强联合了。

02

上海正以“机器人+”为核心引擎

打造“具身智能”发展高地

据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突破4800亿元,预计2031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如今,具身智能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

“具身智能”属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交叉领域,强调实体设备与智能决策的深度结合。业内普遍形容它更像“大脑”,不仅指挥身体行动,还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感知和学习,动态适应外界变化。

有了具身智能的加持,人形机器人也会“更像人”。

2025年,也被业界视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元年,而上海显然不想错过这个拐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包括《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及《临港新片区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等。

这些政策都强调了对机器人产业的大力支持,其中浦东新区的政策更是提到要打造以人形机器人为引领的具身智能发展高地。

在此背景下,上海具身智创基金的设立与上海地区的产业布局不谋而合。

具体来看,该基金未来将围绕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投资,主要包括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核心传感器等)、泛机器人,以及产业链涉及的软件及工具、感知交互、配套硬件、下游行业应用及服务等领域内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主要投资于早期及成长期项目。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上海正以“机器人+”为核心引擎,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发展高地:技术方面,上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了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本体以及下游应用终端等环节。浦东张江地区更是聚集了73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全覆盖。

机器人与游客互动

在商业化进程方面,上海企业率先实现场景突破。傅利叶GR-1已入驻上海世纪公园担任“AI导游”,GR-2则化身为游客,与市民们进行互动;智元机器人灵犀X2不仅能够流畅地行走、跑步、跳舞,它还具备骑自行车等高级平衡技能;深耕行业十四年之久的擎朗智能在全国布局56个营销中心,业务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机场等场景;开普勒先行者K2在物流仓储场景中搬运物料;鲸鱼机器人全年销量超100万套,实现了教育机器人全球销量第一。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概念验证到规模量产,上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风向标”,正以“机器人+”为核心引擎,重构“具身智能”时代的产业版图。在这场全球科技竞赛中,上海不仅在“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更在“造未来”。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也期待更多刻有“Made in Shanghai”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真正走进千行百业,实现真正的价值、造福人类和社会。


来源:张通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