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不等于高格局:你拿多少钱,早已注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3:34 1

摘要:其中一类违规,是接私活。十几名员工违规参与外部访谈、调研项目,为的是几千块报酬。但这些行为违反了公司明令禁止的规定,最终不仅被辞退,连期权和年终奖也一并作废。还有一位实习生,因频繁打饭、拿走过量零食被处理。据称他一天打了13份员工餐,几乎搬空茶水间。

前段时间,字节跳动发布了一则内部通报,涉及上百名员工。通报内容并不复杂,却透露出一个深层问题:很多人,输在了格局上。

其中一类违规,是接私活。十几名员工违规参与外部访谈、调研项目,为的是几千块报酬。但这些行为违反了公司明令禁止的规定,最终不仅被辞退,连期权和年终奖也一并作废。还有一位实习生,因频繁打饭、拿走过量零食被处理。据称他一天打了13份员工餐,几乎搬空茶水间。

看似小事,却有深意。对短期利益的执着,往往是长期价值的最大敌人。很多人觉得“反正没人发现”“反正不算犯法”,但在大公司看来,这正是“格局不够”的体现。

胡雪岩有句话:“你有一县的眼光,就赚一县的钱。”一个人的眼界,往往决定了他财富的上限。

这种“只在意眼前利益”的思维,其实并不少见。泰格·伍兹年轻时练球,一位朋友忍不住枯燥训练,转而去做陪练,十天赚上千美元。伍兹没跟,继续训练。七年后,他站上世界第一,单场比赛奖金高达760万美元。

这并不是两个选择的简单对比,而是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为当下做打算,一种是为未来做准备。现实中,很多人也在“陪练”与“坚持”之间摇摆。眼前的诱惑太多,真正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太少。

郭德纲说:“不怕你能力差,就怕你眼睛穷。”真正的差距,从来不是谁更努力,而是谁看得更远。

还有一种“格局小”的表现,是过于强调“自己的利益”。比如抢功、独占资源、拒绝帮忙,样样都精明,但长远看,却不利于积累人脉和信任。

职场博主Tess分享过一段经历。实习时她签下一大客户,公司想把提成一半给她。但她却主动提出,这笔钱应该给之前跟进的老员工。结果她赢得了信任,对方把所有经验倾囊相授。后来她创业,对方又介绍客户,帮她渡过初期危机。

这不是道德故事,而是现实中“利他”思维的价值体现。稻盛和夫说:“利他,才是最根本的生财之道。”看似让利,实则是在积累社会资本。

南非心理学家苏珊曾住在贫民窟,总有人找茬。她随身带本小册子,一遇烂人破事就翻看“待办事项”,提醒自己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多年后,她被保送哈佛,年薪百万。

她的做法其实非常朴素:不和琐事纠缠,把时间用在能放大价值的地方。

19世纪末,美国殡仪馆老板史瑞乔被同行恶意竞争,电话业务被转走。别人建议他打官司,他却开始琢磨:有没有办法让电话自动转接?结果,他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话自动交换机,彻底改变了行业,也成了亿万富翁。

这不是运气,而是格局使然。别人只看到眼前的“气”,他看到了背后的“机会”。

格局,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不是说能力不重要,而是能力的变现,受限于你的思维方式。你是只盯短期收益,还是愿意为长远布局;你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还是能大方成全他人;你是消耗在琐事里,还是专注于真实创造价值的事。

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格局的落点。眼界决定边界,格局决定结局。

来源:墨兰史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