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车进站啦!大家小心脚下,不要越过黄线,有序上下车。”虽然旅客不多,但客运值班员黎日托仍用扩音器一遍遍地叮嘱大家,边说边快步走到各车厢前,查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旅客。待旅客全部安全登车后,她又拿起对讲机与值班同事互通情况,直到目送列车驶离,这趟接车工作才算告一
黎日托为旅客提供咨询服务。通讯员 何新凤 摄
临近清明节,来宾的气温迎来回暖,空气中已经有了些许夏天的味道。节前的来宾北站人流不算多,而整洁的环境和宽敞的空间,更让候车厅看起来格外明亮。
“列车进站啦!大家小心脚下,不要越过黄线,有序上下车。”虽然旅客不多,但客运值班员黎日托仍用扩音器一遍遍地叮嘱大家,边说边快步走到各车厢前,查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旅客。待旅客全部安全登车后,她又拿起对讲机与值班同事互通情况,直到目送列车驶离,这趟接车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循着她的身影望去,记者发现,上午刚过,她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一片。
2014年,来宾北站建成投用。同年,黎日托毕业后来到来宾北站,成为一名普通的客运值班员。11年来,她伴随着来宾北站成长,来宾北站则见证了她的忠诚坚守。
认真、细致、勇敢,是身边人眼中的黎日托。她的口袋里总有一个小本本,记录着应急救护流程和重点旅客信息。在接车间隙,黎日托回忆起2024年6月17日的一次突发事件。那天上午,D8202次列车到站后,一名年轻女乘客在出站时突然晕倒,不慎磕伤流血,情况十分紧急。“我看到那个女孩流了好多血,其实心里还是有些怕的。但必须保持冷静,救人要紧。”黎日托一边检查女孩的基本情况,防止她受到二次伤害,一边用对讲机呼叫同事与医护人员。好在女孩只是因低血糖导致晕厥,经过现场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治后,女孩很快便恢复了意识。
在黎日托的办公桌上,有一张粉色的小卡片十分醒目。卡片上写着可以寻求帮助的内容以及服务电话,旅客可以在抵达来宾北站前就进行预约,不再担心“求助无门”。
“主动问候、主动服务、主动导乘导购、主动扶老携幼、主动解疑答惑。”这是黎日托的日常工作准则,也是她对班组的工作要求。
来宾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车站里常有使用侗语、瑶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旅客往来。有时因语言不通,车站值班员无法准确知道旅客的需求。2021年,黎日托整理档案时灵感一现:不妨将站内12名来自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不同民族的职工组成一个小组,为不会说普通话的旅客提供针对性服务。
3个月后,“刘三姐·石榴籽”班组服务品牌正式诞生,其名字寓意着班组成员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现在我们班组成员之间也会互学家乡话,让旅客的需求得到及时解决。”黎日托如是说。
“每次乘车,我都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匆匆的过客。然而,在来宾北站,有时能看到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广西人民的温暖。”这是候车厅里的一则旅客手写留言,旅客的肯定让黎日托和她的班组充满成就感。
如今,已经有24名职工加入“刘三姐·石榴籽”班组,分别来自壮族、回族、傈僳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等6个民族。黎日托带领班组开展中、英、壮、瑶等多语言服务,制作标注重点车次信息的爱心服务卡,在闸机旁增设“银发通道”。这些举措使车站误乘率下降37%,老年旅客满意度提升至98.6%。自班组成立以来,累计服务重点旅客3624人次,寻回遗失物品6505件,收获820次电话表扬与感谢信。2025年,班组获得全国铁路巾帼标兵岗、全国铁路先进女职工集体荣誉称号。
平日里,黎日托不仅带领铁路普法护路志愿队走进社区、广场、学校开展活动,她还热心公益事业,前往福利院为孩子们的生活、情感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的故事远不止于站台之内。
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优秀志愿者称号,到成为全国铁路全路春运立功竞赛标兵,再到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一路走来,黎日托收获了诸多荣誉。
荣誉不是目的,而是认可,亦是责任。“常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我愿做铁道线上那颗发光的石榴籽。”黎日托说。
来源:当代广西一点号